山东首富张士平的经营哲学:逆势决策,野蛮扩张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本文字数:2866|预计5分钟读完

“我们就像和面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发展到现在的局面。”张士平如此解释公司的扩张逻辑。

记者丨李惠琳

编辑丨谭璐

5月23日傍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士平去世,享年73岁。

张士平是被称为“铝业大王”、“亚洲棉王”、“红海之王”的企业家,是“山东首富”。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张士平在过去30年间,将一个职工不过百人、资产不过百万元的小油棉厂,成功打造成一个营收达3596亿元营收的500强民营企业,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棉企魏桥纺织和铝企中国宏桥,前者生产的牛仔裤面料供应着全世界各大牛仔裤生产车间,后者生产的铝板材料也用在全球90%的苹果手机壳体上。

随之而来的,是2011年张士平家族以300亿财富被胡润富豪榜评为“山东首富”,他执掌下的魏桥集团,在 2018年民营企业500强中位列第五位,仅次于华为、苏宁、正威和京东集团

作为魏桥集团董事长,张士平本人素来低调,长期隐身山东滨州市,极少接受媒体采访,时至今日仍保持着几分神秘色彩。

很多人将试图从张士平身上找到魏桥崛起的奥秘,而在张士平看来,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倒是有些运气,“每个时刻、每个机遇,这三十年之中我都抓住了”。

魏桥集团的成功,鲜有人能够复制,后张士平时代,魏桥的基业能否长青?

逆势决策,野蛮扩张

魏桥主营的棉纺织和电解铝市场,是公认的红海市场,竞争大、赚钱难,也是人们眼中的“夕阳产业”,张士平在两个行业中都做到了全球第一。他的经营哲学是逆势扩张。

“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张士平将每一次市场波动视为难得的机遇,多次“兵行险招”,在行业低迷之时突围而出。

山东邹平县盛产棉花,大大小小的棉油厂很多,1981年,35岁的张士平被提拔为油棉厂厂长。那时,国家对棉花管制严格,油棉厂只做收购、加工、销售棉花的生意,旺季忙不开,淡季闲得慌。适逢国家把粮油放开,张士平把生产从棉花加工拓展到大豆、花生等油料加工,提升了工厂的效益。三年后,小油棉厂实现400万元的净利润,成为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

正当油棉厂顺风顺水时,1986年,山东地区棉花大丰收,产能过剩,棉花很难卖。为了消化剩余棉花,张士平与员工一起筹资89万元成立了毛巾厂,转向做棉制品。当时棉纺织业市场供不应求,三年里就攒下了600万元。后来,张士平筹资6000万建成一个织布厂和一个棉纺厂,把业务延伸到服装领域。

这些逆向决策,常常不被人理解,一度被批评为“野蛮扩张”。

1993年到1997年,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很多老牌棉纺企业相继倒闭。张士平却投资3.3亿元,收购破产企业的设备和厂房,扩大棉纺织能力。1998年,魏桥收购了当时处于巨亏中的滨州国营棉纺织企业,并在当年将棉纺厂改组为魏桥纺织集团。

2003年公司更名为魏桥创业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并以魏桥纺织在香港上市。2005年,在国际市场动荡时,魏桥再次投入70亿元巨资,扩建纺织印染服装系列项目。

后来,有业内人士分析,“魏桥选择了规模发展,而且一开始就瞄准了世界市场,等大家彻底回过神来,它已经是棉纺行业全球最大的企业了。”

自建电厂,压缩成本

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电力资源相对紧缺,给魏桥纺织的生产带来很大影响。为了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张士平在1999年成立了电厂。为了消化多余的电力,2011年魏桥创业又成立了“魏桥铝业”(后来的中国宏桥),主攻电解铝,并延续当初扩张纺织业的模式,一路狂奔。

仅2006至2010年的5年间,张士平就收购和自建了91.6万吨铝产能设施。2013年,在纺织业和铝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魏桥创业的销售收入高达2400亿元,同比增长30%。2014年,中国宏桥超过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成为当时全球产量最大的铝业制造商。

“从纺织到电厂到印染,再到扩建电厂,最后到电解铝项目,我们就像和面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发展到现在的局面。”张士平如此解释公司的扩张逻辑。

不过,在外界看来,魏桥能在这两个行业持续盈利,主要在于成本控制。张士平曾表示,做再大的企业与卖青菜是一样的,原则是低买高卖,中间不浪费,“我们一直把一分钱当一块钱花。”

多年来,魏桥的能耗、原材料消耗,以及“人耗”都是全行业低水平。尤其人力方面,管理人员仅占全部职工的0.8%,年人均劳效达20万元以上。

魏桥降低成本的杀手锏,是自建电厂。

纺织和电解铝都是非常耗电的行业,尤其是铝产业,用电成本占比超过40%。自建电厂之后,中国宏桥的电价比国家电网便宜三分之一,生产成本远低于同行,这也是当同业挣扎于巨亏泥潭时,中国宏桥每年净赚50多亿元,保持每年增长16%- 20%的原因所在。 

全国高耗能行业自备电厂者并不鲜见,但发的电都要先并入国家电网,再输送到自己的企业使用,这样要缴纳并网费。 而中国宏桥不需要并入国家电网,直接自产自销,至今只有魏桥集团一家,因此外界称之为“魏桥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有赖于充足的资金、稳定的用电量,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加上与现有电力体制有所冲突,魏桥模式无法被复制。

后来,由于“魏桥自建电网的电价比国家电网便宜1/3”一事在2012年掀起舆论争议,这个隐秘的帝国也被推向台前,魏桥之巨、家族之富才广为人知。

环保纷争,经营承压

如今的张士平家族,拥有魏桥纺织中国宏桥宏创控股三家上市公司,旗下有11个生产基地,集家纺、热电、服装等产业为一体,形成以棉纺织为基础,以热电为纽带,纺织和铝业互相支撑的模式。其中,铝电业的利润逐渐超过纺织业,成为魏桥集团的主力业务。

2018年9月,张士平不再担任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其儿子张波接任。随着张士平的离世,魏桥集团正式进入张波时代。

按照张士平勾画的蓝图,到2020年,魏桥集团要确保销售收入突破4500亿元,力争实现5000亿元,并进入世界100强企业的队列。

对于张波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当下的魏桥集团正面临生产经营压力和转型升级压力。

2018年,魏桥集团的营收为2835亿元,与2017年的3590亿元相比,下降了近800亿元,同比下滑26.6%;净利润则由2017年的131亿元跌至87亿元。

作为集团支柱产业,中国宏桥的收益也出现下降,收入约为901.1亿元,同比减少7.9%;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为54.1亿元,同比增加5.4%。收入下降的原因是,集团为响应铝业供给侧改革而关停了部分铝合金产品生产线。2017年8月,中国宏桥关停268万吨产能,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1.66亿元,较同期增长233.4倍。

另一个重要业务纺织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境况。受棉花以及煤炭价格维持高位,且纺织品市场需求疲弱的影响,2018年魏桥纺织的营收为164.56亿元,仅实现了0.5%的上涨。

其次,对于魏桥集团的供电模式是否合法,一直存在争议。国家鼓励扩大跨省区电力交易等措施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魏桥的自备电厂也存在失去成本优势的危机。2018年9月,魏桥铝电公告称,山东省物价局发布了相关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自备电厂企业应按自发自用电量缴纳政策性交叉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1016元。

同时,因自备电厂,魏桥还屡遭环保部门处罚。2017年8月,魏桥集团因将电解槽大修渣、捞渣等危险废物混入赤泥中贮存,被滨州市邹平县环保局予以处罚。2017年年底,又因违规建设自备燃煤电站而遭到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

创业难,守业更难。

魏桥“帝国”的规模依然庞大,但如果无法在业务转型、降低环境污染上下功夫,前路不易走。

更多阅读:

中国芯片突围战,是科技史上最悲壮的长征

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火了!

掌舵茅台18年,袁仁国被“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