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担保行业现兑付危机 河北融投担保业务暂停
新浪财经

2015年04月10日 08:08

担保公司去年开始集体陷入资金链断裂、挤兑风波、兑付危机,受伤的不仅是担保公司自己,还有合作机构和无数投资者。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担保公司的日子更难,而这背后除了市场大环境以外,更是担保公司自身不合规经营、违规担保等乱象丛生所致。
河北融投担保业务暂停
河北最大的国有担保集团河北融投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河北融投”)日前陷入了担保风波。先是有消息称,河北融投已经正式交由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托管。而与河北融投合作的相关公司,正面临着兑付与信任危机。
不久,平安信托运作公告中,一封“平安财富*汇利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告知函”指出,河北融投因国资整合事宜在河北省国资委[微博]的主导下由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托管,融资方和河北融投将无法按期履约。同时,该公司对内称要全面排查风险,对外暂停了所有担保业务。有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与河北融投合作的信托、私募、P2P平台多达100多家,担保金额数百亿元。
虽然河北融投表示在进行重组,并没有正面承认有兑付危机,但是从去年7月开始,由于涉海沧资本管理人姜涛跑路事件,河北融投的担保模式一度遭到质疑。此外,河北融投担保的秦皇岛嘉隆高科实业有限公司面临破产,涉及的担保金额至少在9亿元。同时有不少与河北融投合作的机构也纷纷发布公告称合作暂停。
其实,河北融投并不是个案,去年开始先是四川汇通融资担保公司高管被捕,接下来河南腾飞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陷入挤兑风波,前不久中鸿联合融资担保公司又曝出无力代偿事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担保行业人士表示,其实曝光的担保公司仅仅几家,去年上半年开始河北、河南就有不少担保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担保行业已经进入寒冬,不少担保行业人士表示,一方面是经济形势,另一方面还是担保行业自身经营不合规、风控疏忽等多重原因导致。“担保行业低费率难以覆盖需要承担的高风险,同时也因不少担保公司不干正经事,为很多资质欠缺的公司提供担保;更重要的是担保公司的坏账处置能力太弱。”一位担保行业人士直言。
“相比经济形势,企业自身风控意识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担保公司只挣了百分之几的担保费,但是却承担被担保企业百分之百的风险,风控能力不强,会使担保公司陷入更大的危机。”上述国营背景担保公司负责人强调。
目前担保行业的费率普遍在1%-3%,杠杆率约为10倍,但是不少担保公司的风险杠杆早已超出10倍。一位民营担保公司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担保行业竞争激烈,有些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把担保费降至1%,有财政补贴收入尚可维持。虽然担保公司也会进行成本核算,覆盖其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担保项目,但是仍不足以覆盖风险。
同时,担保公司要想拿到更多的项目,在风控审核上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位P2P平台的相关人士直言,曾经与其合作的担保公司推荐某一企业借款项目给平台,但是经过审核后平台发现该企业资质较差。不久以后,该企业跑路。
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的还款能力下降甚至难以还款,导致担保公司的兑付风险大增。北京商报记者此前在采访中鸿联合相关人士时了解到,该公司正在处理多起担保违约事件。
担保公司应加强自身风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数P2P平台都采取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合作的模式,所以经常“躺枪”。
对于未来的趋势,理财范CEO申磊直言,随着P2P行业的业务需求加大,也诱使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现不规范经营,降低风控标准盲目追求交易量。P2P行业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结合是过渡性的安排,未来的大趋势是在平台资产配置不断迭代的进程中,融资担保成为整个平台资产配置中的一环。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在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泛金融机构合作中,要严格准入,合理授信,并逐步降低平台对其依赖性和业务比重。申磊认为,资产端借款企业所处行业或产业的景气度,将影响借款企业的盈利水平,进而影响其还款能力。另外,对风险的理解和控制能力,特别是借款企业出现风险事件苗头时,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将决定风险大小,担保公司需要从中加强。
另一位分析人士同样认为,对于担保公司未来发展,除了要有政策方面的引导,担保公司自身风控也要更加严格,扩容担保合作模式。
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