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41喜欢:18
看到一篇网文,
甚有感触。
孝道文化,
正随着城市化而慢慢消失
$腾讯控股(00700)$ $沪深300ETF(SH510300)$ $纳斯达克ETF(SH513300)$
//
我突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城市里的老人走了,周围的人都不怎么在乎的,一般家里人都不放鞭炮,不摆酒席,没有悲声四起,没有穿孝服,叫来殡仪车,早上拉走,排上队就火化。
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位城里老人的葬礼。那天一大早,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就来老人家里,帮忙把棺材抬上车,接走老人的遗体。老人的儿女站在一旁,神色冷漠,也没有太多表示。
我想起我小时候在农村,每当有老人去世,整个村子都会陷入一片哀嚎声中。儿女会穿上粗布做的白孝衣,大声痛哭。
村里会放起鞭炮,请来戏班子跳舞唱戏,好像要把老人留下来一样。
这次在城里,我看到老人的儿女眼神漠然,好像在处理一件麻烦的杂事。
工作人员把老人的遗体运上车后,就开走了。家属也都三三两两地散去,继续各自的生活。没有悲痛欲绝的哭声,没有热闹的仪式,好像老人只是短暂出门一样,很快就会回来。
这时我才恍然明白,原来城里人对老人死亡的态度和农村南辕北辙。在农村,丧事悲壮热闹,而城市里则冷静简单。
我不禁对这种现象感到疑惑和震撼。
城里老人的死讯传开后,只有少数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大多数人脸上都没有太多悲伤,只是稍微诉说几句老人的优点,就匆匆离去。
仿佛老人不过是外出旅行,很快就会回来一样。我看到有位老人的远房亲戚甚至兴高采烈地说:“老头子终于解脱了,以后孙子要照顾他的任务也轻松多了。”
第二天,殡仪馆就通知家属前来收殓。
老人已经火化完毕,就剩下一小盒骨灰。家人将骨灰 收好,然后各奔东西。
我看到老人的儿子将骨灰盒随手放在车后座,就驱车离开了。这种处理方式和我在农村见过的景象大不相同,我感到非常不解。
在农村,每逢有老人去世,村民都会前来吊唁,探望老人家属,送上一些米面油盐作为悼念。
儿女会哭到嗓子嘶哑,表达对老人的思念之情。丧葬过程很长,从事先的料理,到入殓,再到入土为安,每一步都是虔诚而庄严的。
而在城里,这一切却被压缩到了最简单的程度。
我认为这种差异反映了农村和城市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在传统农村,老人代表了家族的延续,是整个家族的精神支柱。他们去世对家庭和村落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丧事要热闹而繁琐,以表达哀思之情。
但是,在现代都市里,老人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家庭结构简单,人际关系淡漠,老人去世后大家也就随它去了。
无论哪种方式,人终究都会老去。但是我还是认为,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老人的离去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悼念。
作为老人的晚辈,我们应该尽可能让老人度过一个有尊严的晚年,而不是将他们的存在视为负担。无论你来自哪里,爱老人、尊老人,都是每个人应尽的天职。
只要孝道在心,丧事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

全部讨论

农村的葬礼,其实更加虚伪,假哭几下,更多是一种表演,真实的悲痛,不可能持续几天几夜,也就是几个瞬间而已。等拖到下葬那天,要想真的挤出眼泪,是需要表演功底的。
至于周围吃酒席的亲戚乡邻,多数在说笑,并不见得庄重,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农村葬礼的排场和坟墓的阔气,不过为了显摆活人的财力,风水之说,也骗着子女希望得到一些庇佑。农业社会的葬礼婚礼祭祀等仪式,不过是一种代际交易,维持着这种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生育制度。

02-29 14:32

孝道文化是应该活着对老人好还是死了做样子呢,农村大把老人活着的时候子女不管不顾,死了弄那些乱七八糟的做给人看,在我看来完全没意义。

02-29 14:42

好事,有些陈旧的东西除了恶心人以外,没有什么正面价值了,现代的人的思维习惯是:你越是卖惨,别人就越瞧不起你。。能把老人的骨灰和生前的影像资料都留着,这是现在人对长辈最大的纪念,以后时不时还能拿出来看看。

02-29 15:27

现在还在讲“孝道”就像要求女人裹小脚一样,不合时宜,也不合人性;孝是单方面的要求和遵守,“爱”才是互动的。孝是自私的,是为家庭、家族、社会治理的需要,爱才是内心的需求。

02-29 14:39

孝顺父母应该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

02-29 14:20

灵台如戏台,农村痛苦哀嚎的也开始少了。。。

02-29 14:48

老人已经火化完毕,就剩下一小盒骨灰。家人将骨灰 收好,然后各奔东西。
我看到老人的儿子将骨灰盒随手放在车后座,就驱车离开了。这种处理方式和我在农村见过的景象大不相同,我感到非常不解。
这段就是臆想吧,那个殡仪馆能让你把骨灰盒带出去的,现在都统一管理。编也得编的像一点

02-29 16:19

如何让老人度过一个有尊严、舒心幸福的晚年,才是最大的孝道。

02-29 14:51

农村那是做给别人看的,最好面子,讲究风风光光

人人都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