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顺风难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顺风车,

不会一路顺风!

历经五次交表,嘀嗒出行终于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在普遍面临盈利难题的共享出行行业中,嘀嗒出行却因其顺风车业务而实现连续五年盈利。

与此同时,出行平台企业依旧积极破局“盈利难题”,扎堆赴港上市。

如祺出行近期也通过港交所聆讯,2023年8月,如祺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今年3月,如祺出行二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同为车企的网约车板块,曹操出行则4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但千帆竞渡之下,最终在6月28日,嘀嗒出行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据悉,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数字化转型业务的出行平台。

事实上,在共享出行行业,嘀嗒出行并不算“大”企业。

从营收来看,2023年,滴滴出行营收为1924亿元,曹操出行营收为106.68亿元,如祺出行营收为21.61亿元,而嘀嗒出行的营收仅为8.15亿元。且这是其近三年来的最高收入,2021年、2022年其营收分别为7.81亿元和5.69亿元。

但是,嘀嗒出行却已实现连续盈利。

招股书显示,2021年到2023年,嘀嗒出行调整后净利润分别是2.38亿元、0.85亿元及2.26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率分别达到30.5%、14.9%、27.7%。这意味着,自2019年首次盈利以来,嘀嗒出行已实现连续五年盈利。

而这要归功于嘀嗒出行以顺风车为主的业务模式。

招股书上,顺风车业务占嘀嗒业务的95%。

不同于网约车的重资产模式,嘀嗒出行的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轻资产、高效率”。

嘀嗒出行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而是通过整合社会闲置的私人乘用车资源,为用户提供顺风车服务。

与网约车相比,平台无需支付大量的奖励和补贴去促成订单。

盈利对嘀嗒成为“共享出行车第一股”起到了多大的助推作用?

轻资产模式在给嘀嗒带来变现能力的同时,存在哪些弊端?

对此,《凤凰周刊》记者曹杨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顺风车,不会一路顺风,已经到了赛道终点,必须另开一个新赛道。

当然,在全行业都陷在亏损难题中无法解决的当下,盈利对于嘀嗒来说是一个最容易打动资本市场的故事,也是和其实体量远大于它许多的网约车巨头之间最大的差异化所在。

但是,轻资产模式,本身是早期网约车走平台化路线的惯例。

只是实践证明,这条路容易走通,但拓展难度大,管理风险高,且在以定制车、高端化来破局网约车难题的当下,走顺风车、轻资产路线的想象空间将越来越稀薄。

总而言之,单一模式最大的风险在于谁都可以插足顺风车业务,并无所谓护城河可言,很容易陷入补贴、竞价大战中耗光资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