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理论-心理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效用理论vs预期理论。效用理论: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体对风险作出判断后获得最大化的满足。预期理论:核心概念是损失趋避,价值是由收益和损失来决定的,个体其实是风险厌恶的。在面临获利时,不愿意冒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会趋于冒险

 

2.心理账户。即人们在心理上对于结果或投资的分类、估价和预算等过程。这也是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of effect的原因。心理账户是一种幻觉,可以让你丧失机会,也可能让你冒进。心理账户的存在影响着个体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支出与收益。比如打工一天挣到100块和捡到100块,对于这两个100块的支出,你的心理账户是不同的。

 

3.短视性损失趋避。损失趋避是一种本能,但可能对长久的决策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购买一只股票,已经评判价格远低于价值了,长期持有是有收益的,但总觉得短期还有下降,因此错过了买入的机会,就是一种短视性损失趋避。阻止投资者在故事中获得好的回报的最大心理障碍就是短视性损失趋避。而那些能够客户短视性损失趋避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投资者,比如沃伦巴菲特。

 

4.影响决策的两个因素:个人控制力和成就动机。个人控制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周围环境和决定人生的能力,成就动机是人们目标明确的程度。心理学表明:一个人认为他的决策结果是由能力或他们选择的风险来决定的。大体上,当人们认识到所获得的回馈取决于个人技能的时候,他们会逐渐转向选择承担高风险。如果人们认为结果由机会决定,他们会做出更加保守的选择。决策的两个要素,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对事件风险的判断。归根到底,还是对自己的认知是否足够客观,对现实的认知是否足够客观。

 

5.人类的大脑是一个信仰机器,通常会需求模式化思维。我们会收集那些与信仰一直的信息,而忽略与信仰相反的信息。人类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与紧张感,因此我们愿意去相信那些可以消除紧张感的花言巧语

 

6.噪声。布莱克(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认为市场中听到的觉得部分信息是噪声,产生的唯一结果就是混乱。有没有可以解决市场噪声的方案?答案是在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基础之后,你可以正确的观察出股票价格与公司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别。这也是来自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谆谆教诲。

 

7.噪声的应对-信息的精确交流。

 

8.对自己的认知,不能脱离对现实的理解。 很多失败往往归结于没有经验,其实并不是,而是工作方法不对,是主观脱离了客观。这也是陈云从教员那里学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最后仍然再强调一次:对自身以及现实的客观认知,一定要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眼神坚定,语气坚定,不紧张,不讨好),不要顾影自怜,不要有受害者心态,原谅他人的背叛。不要从一个极端步入另外一个极端。


自信,客观。自信方能有所成就,客观,方能有大成就。

##投资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伊利股份(SH60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