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的几个要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巴菲特的买入标准-四只脚理论

第一,我们足够了解。

第二,良好的经济前景。

第三,德才兼备的管理人。

第四,吸引人的价格。

自己不了解,仅仅通过某些大V的文章或者号召就无脑买入,难免吃亏。抄作业也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良好的前景,包括众多方面,归根结底或者着落点还是要回到企业身上。如何分析一家企业有没有良好的前景,一般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行业分析,行业竞争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分析和能力分析,战略分析,然后结合企业现有战略,评价是否具备良好的前景。

合理的买入价格,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成长性。多点费雪,少点格雷厄姆,再辅以安全边际。买入优质企业。

关于良好的前景,有几个指标可以关注下,销售利润率体现了是否有护城河。股东权益报酬率体现是否可以长期投资。每股盈余增长等。

巴菲特的卖出标准

第一,对企业的基本故事判断有误。

第二,企业的基本故事发生了变化。

第三,股票价格被过分高估。

第四,发现了更好的投资对象。

基本故事,包含定义企业的核心要素。判断失误是无可避免的,只有尽可能的获取所有信息或要素,并识别关键信息或要素,看看这些关键信息或要素是否判断失误,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以及行业是否有所变化等。

股票高估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多次强调不要轻易卖出高估的优质股票,但巴菲特也的确卖出过过分高估的优质股票,其结果当然是让他懊恼不已。

巴菲特的划船理论和荒岛挑战

“从个人的经验和观察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一项优异的记录背后(从投资报酬率的角度来衡量),你划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更胜于你怎么去划这条船(虽然一家公司的好或坏,努力与才能也很重要)。几年前我曾说当一个以管理著名的专家遇到一家不具前景的公司时,通常是后者战胜前者。如今我的看法一点也没变。当你遇到一艘总会漏水的破船时,与其不断白费力气的去修补漏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面。”

很好的证明可以通过荒岛挑战来看,比如青岛海尔,格力空调,云南白药贵州茅台。无疑后两者可以秒杀前两者。可见“买企业就是买管理”是有局限的,更好的修正是,企业第一,管理第二。

那么,企业第一,什么是企业第一,企业第一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这就引出了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

关于护城河

护城河给企业到底带来了什么?答案是持久的竞争能力。一家优秀的企业应当尽可能多的具备如下的护城河要素,而不是几个。

第一,多样化的护城河。低成本或价格的调节力,品牌力,技术与专利,服务,质量。

第二,清晰可变的护城河。是姚明还是潘长江,看一眼就知道了,否则这个护城河可能就不存在。

第三,可以持久的护城河。持久有多久,这和你对行业企业的判断以及自己的资金流有关系。

第四,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假设一个问题,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与人才,你愿不愿意与这家企业进行竞争?如果不想,这就是值得尊重的企业。

第五,护城河并非依赖都一个人。如果一个生意必须依赖一个巨星才能产生好的成效,这个生意就不应被看作是个好生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满足VIRO模型,即有价值的,难以复制的,稀有的或者资源独占的,优秀的组织能力(我的理解,前三个是产品的,后一个是管理的)。

第六,不需要不断挖掘的护城河。除了技术型企业外,一些竞争要素和经营环境总是快速变化的产业,也要非常小心。

卡片打洞

源自巴菲特1992年的年会上向股东分享的:在与商学院的学生交谈时,我总是说,当他们离开商学院的时候,可以做一张印有20个圆圈⭕️的卡片。每当他们做出一个投资决策,就在上面打一个洞。那些打洞较少的人将会变得富有。原因是如果你为大的想法而节省的话,你将永远不会打光所有的20个洞。

哥伦比亚教授迈克尔莫布森,也就是魔鬼投资学的作者,也曾提到:不要过分努力工作,否则你的脑子一直在转动,应尽可能的多读些金融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书籍,并巩固获得成功的思维模式。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并非是因果关系。在资金管理行业,事实往往是只做几个数量不多决策的人,其最终的结果却比那些以忙碌为名做出很多决策的人要好得多。

卡片打洞与长期投资构成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最为独特的部分。有四个隐含,约束你的投资数量,投资时间长久化,少决策而作大决策,机会到来时要对自己心仪的股票重仓并长期持有。

卡片打洞背后的逻辑呢?第一,追求确定的事物而放弃不确定的事物。第二,任何时候都不要基于短期预测而行动,格雷厄姆,费雪,林奇和巴菲特的共同表述。第三,发现的艰难。

卡片打洞的实施条件。至少包含三种能力,商业透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价值评估能力。

不要轻易卖出最优质的股票

在进行“称重作业”时,需要注意两个前提:一是格雷厄姆提出的,要“充分了解”你手中股票的商业价值;二是费雪和巴菲特提出的,不要轻易卖出的股票只限于那些“最优秀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