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股票型ETF大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ETF(Exchange Traded Funds)基金,通常又被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又可以像封闭式基金或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买卖。其优点是年费率较普通股票型基金便宜,且规避了个人投资者持有少量个股的风险。$上证指数(SH000001)$$创业板指(SZ399006)$@今日话题

正因如此,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市场近20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国内ETF近年来也发展迅猛,据WIND数据,2019年6月底股票型ETF资产净值约4224亿,较3年前的1552亿大增172%,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2%(未考虑分红)。

除股票型ETF外,目前还有债券型、商品型(主要为4只黄金ETF)及跨境型(主要为跟踪港股及美股的ETF)三大类,规模分别为104亿、112亿、152亿;三大类合计不足400亿,仅为股票型ETF的10%不到。当然还有收益较低但安全性高的货币型ETF约6000亿元。 前十大股票型ETF持股市值合计2758亿元(资产净值约2768亿元),占所有(共150只)ETF持股市值的65%;呈现高度的集中性,且主要分布于以跟踪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为主的宽基指数,且主要为大型基金公司持有,不过2018年底成立的博时及华夏两大央企ETF规模均在150亿以上。

这十大ETF因规模较大,其中长期收益与所对应指数较为温和,基本没有超额收益;相反,部分专业的ETF比如行业及主题ETF且却规模非常小,不少规模都在2亿以上,在保证安全估值的基础上反而可能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其一方面波动比宽基指数大,另一方面可通过打新收益获得超额收益。

因此选择一些相对特色的ETF基金更为可取,特别是近年新股打新(包括最近开盘涨幅较大的科创板)对公募权益类基金较为倾斜,其作为A类投资者在网下打新时每年均能获得额外的打新收益,最近很多混合型及指数基金在科创板开盘当天净值普遍涨幅在3%以上。若从这方面考虑选择那些规模在1-3亿规模的ETF则较为有利,比如安全性较高的南方银行ETF目前净值已创出今年新高,主要是因为其规模略高于1亿元,仅通过科创板打新就增值了3%净值。

以下为今年6月底持仓市值1-3亿的ETF基金,选择时还要考虑其是否参与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