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海光信息的年报业绩预告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6喜欢:10

前不久,海光信息公布了2023年的年报业绩预告,从这份业绩预告看,2023年,海光信息的业绩是非常好的,如果对比不同券商之前的业绩预测,海光信息的业绩,基本上超出了绝大多数券商的预期。

海光信息,是我从刚上市不久,就买入的股票,所以现在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海光信息的高成长性逻辑能否延续

海光信息的年报业绩非常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但这是过去取得的成绩,未来,能否继续取得这样亮眼的成绩,取决于高成长性逻辑,是否能延续下去:

1、海光信息目前的高成长性逻辑,在于性能优异的CPU量产并销售良好

海光信息的产品,横跨信创+AI两条赛道,CPU主要用于信创,DCU主要用于AI,并且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X86芯片的企业。就产品本身来说,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未来,只要海光信息保持较快的新产品迭代速度,其产品在国内就是性能领先的,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高成长性逻辑就能延续下去。

2、更胜层次的高成长性逻辑,实际上是算力国产化

早在2022年9月,国资委就发布79号文,要求到到2027年,央国企100%实现信息化系统的信创国产化替代,同时,2023年12月25日,五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推动建设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

这种自上而下的国产化算力网络的建设,实际上打开了海光信息产品的国内应用市场,这才是海光信息高成长性的深层次逻辑。

二、重点谈谈英伟达针对中国的“特供版”芯片供货问题

1月6日,有媒体报道,美国对向中国销售芯片的态度似乎有所软化,英伟达将推出针对中国的”特供版“AI芯片,并在2024年二季度开始量产H20和其他AI芯片。

很多人认为,英伟达重新向中国销售“特供版”芯片,将会对中国芯片企业造成重大打击,我认为这个认知过于肤浅,理由有以下两点:

1、美国对高端芯片依然封锁,英伟达的“特供版”芯片是中低端芯片

英伟达向中国销售的芯片,是中低端芯片,对于需要应用芯片的企业来说,其芯片的性价比持续下降,因此对国内芯片厂商未必能构成威胁。

2、我更倾向于“阴谋论”的解释这件事

对于不久后的英伟达重新向中国销售芯片的问题,我更倾向于“阴谋论”的解释:就是当中国没有任何芯片研发能力的时候,美国对中国封锁全部技术,等中国投入重金,能够研发出来中低端芯片以后,美国再放开中低端芯片的封锁,允许美国企业向中国倾销中低端芯片,试图击垮尚未长大的中国企业,并且让中国投入的重金打水漂,同时继续封锁高端芯片技术。

我之所以倾向于用“阴谋论”来解释这件事,是因为当年我国面板技术被国外卡脖子,准备给京东方投入重金建厂,发展面板技术的时候,遭遇了国外企业各种各样的捣乱,导致了京东方的发展,被拖延了好几年,因此在芯片的发展上,我也是这么看的。

既然历史上有前车之鉴,所以我认为即使英伟达恢复了向中国销售芯片,依然不会打断国内研发人工智能和信创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因此也就不会影响海光信息的持续成长。

三、未来海光信息能否长期高成长,在于能否深度介入华为产业链

目前海光信息的产品,主要是在信创领域实现了量产和大规模应用,促进了业绩高速增长。

但从全球的发展来看,人工智能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对于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是华为,因此我认为海光信息能否深度介入华为产业链,是海光信息能否长期保持高成长的关键因素,也是我持续跟踪海光信息的重点领域。

总的来说,在最近两年,海光信息的业绩大幅增长,还是不用担心的。

全部讨论

华为和海光走的是两条线,两种技术路径(底层架构都不一样),什么就华为链,真可笑,瞎乱分析一堆....无知,什么都华为...你懂什么是平衡不....

01-15 12:55

华为有自己的芯片 和海光是两个技术路线 是竞争关系

01-15 19:39

不是内部制衡,华为海光是两条不同的技术线,各自发展。市场够大,容得下多家公司

你这个观点有点离谱,两个竞争关系的企业,让A去进入B的供应链,怎么想的?
海光吃的是华为吃不到的市场份额(互联网大厂),另外也不要去无脑吹华为的技术,华为的优势并不是他AI芯片有多厉害,至少目前国内的几家头部厂商,还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

02-19 19:23

牛逼

01-15 21:52

跟华为合作的基本都是在行业里快死翘翘或者外包给华为干苦力之类的,小康汽车,软通动力这些。

你说的阴谋论观点我是认同的,但老黄人家用的是阳某,并不是阴谋,特供版之所以能放行,就是你讲的,允许美国企业向中国倾销中低端芯片,试图击垮尚未长大的中国企业,并且让中国投入的重金打水漂,同时继续封锁高端芯片技术。
这点,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