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从神医到「爹味」的无妄之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都别吵了,陶勇回应了。

起因还得从两天前的一条微博说起——

图源:陶勇微博

微博中,陶勇描述了女儿在生日当天的一系列叛逆行为,比如不配合拍照,比如要再三劝说才肯洗碗

以及还一步步引导女儿给长辈夹菜、盛饭

陶勇评价自己的女儿是臭脾气,更表示自己在女儿成为魔女和淑女的分岔路口不敢懈怠。

网友的键盘,开刃的刀。

微博一出,网友大骂陶勇「爹味」太重,甚至上升性别议题,称陶勇是男权代表。

图源:微博

真可谓一朝封神,一夕弑神。

今天下午,陶勇终究还是针对网友这两天的争议进行了逐字逐句地回复:

发微博是因为“分享欲上来”。

家境不算困难,重男轻女,让姐姐辍学供他读书是谣言。”

对女儿的教育理念是“自由成长,成绩上不给压力”。

让女儿夹菜,洗碗是为了让她在新的一岁,学会承担更多家里的责任。”

自认为幽默的表达没想到引起风波。

图源:陶勇最新回应微博

在这场“小作文”风波中,陶勇真的那么「罪大恶极」吗?

本就「当爹」的陶勇,为何偏偏因为「爹味」翻车了?

网友的肆意声讨、教育评价,背后到底又存在多少bug?

「爹味」这个词到底是怎么被用烂的

交浅言深必会酿祸,陶勇被喷其实并不意外。

一位在生日当天「立规矩」的传统父亲,育儿小作文过度抒发个人情绪,势必要挨上网友这一刀。

不配合拍照就是臭脾气,过个生日还得挨个给长辈夹菜,好不容易过完生日还得刷碗,期许女儿长成淑女,恐变魔女......

怎么看,这番连环操作都不算讨喜。

就连他自己也在反思,「刻意营造这种所谓的成长仪式感,确实欠妥」。

图源:《人世间》

网友最直观的感受是「被压迫」、「被强制」。

但回过头看,大多数网友给他的定罪,性别对立、父权压迫,也似乎都是建立在擅自揣测之上。

而这份直观的「被压迫」,无外乎「我也是个孩子」,以及「我也是个女孩」。

从网友的角度看,「我」作为被管束长大的孩子,所以要与陶勇的女儿共情,「我」作为女性,也应该与陶勇的女儿共振。否则就是对自己的背叛,对「父权」的妥协。

所以「我」理解陶勇女儿的「臭脾气」和不情愿。

可什么才是「父权」的典型?

回头想想,早些年的郭麒麟被父亲郭德纲立规矩,当时被网友各种鼓吹,是“育儿有方”的典型。

然而时移势易,网友们突然意识到,郭麒麟的优秀完全是因为本性纯良,而绝非是因为郭德纲的打压教育、挫折教育。

在郭德纲眼中,什么都比不上“规矩”二字,甚至从不关心郭麒麟的想法。就连一旁的老搭档于谦都可怜这个品行善良的徒弟。

而最最可怕的,还是他对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区别对待。网友们发现,原来郭麒麟才是那个一直生活在父权之下的可怜孩子。

图源:视频号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爹味?网友的标准也一直在变化。

当然,我们并非想用一个极端案例去为陶勇医生的发言开脱。

只是希望未来在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之后,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去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

而不是现在这样,带有敌意地用矛盾去解决矛盾。

被过度鼓吹的「个性教育」

比起破防,有范君以为,这是网友的一次集体应激。

陶勇有问题吗?

答案是肯定的。

就这一条微博来看,这是一位「不解风情」的传统式样的严父,在试图用有限的字数在有限的语境里,得到同为父母身份网友的理解。

「爹味」或许有点,但上升到「父权压迫」是否有“二极管思维”的嫌疑?

我们不能否认,包括90后往前的每一代,都是在陈旧教育观念和体系下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成长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传统模板。

比如女孩要善良懂事,会做家务;男孩要有骨气,有泪不轻弹。

孩子要从小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小孩儿就是要听父母的话,懂事服从。

然而当个性化教育的概念破土,个体意识觉醒,仿佛以上的种种,在教育中的一切约束行为都有了「父权压制」的嫌疑。

最近几年,网上有一类段子特别火。

比如,以前都是「妈妈喊我起床」,现在是「我喊妈妈起床」。

以前是「妈给你做饭」,现在是「你给妈带一杯奶茶」。

以前是「妈不爱吃(借口不爱吃),你吃吧」,现在是「妈不爱吃(真不爱吃),你吃吧」。

图源:小红书@叶子

我们太喜欢能和自己「当朋友」的父母了,「不靠谱」爸妈的形象反而成为新时代教育的先锋代表。

再从父亲的角色来看,网上火起来了「女儿奴」人设,那些哄着宠着女儿的爸爸,要天上星星都给摘的爸爸,确实比陶勇讨喜多了。

因为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没有「压迫」,甚至没有「约束」。

在这样的网络语境中,「东亚父母」们,也逐渐被刻画成了落后教育的代言人。

图源:微信公众号

东亚父亲被描绘成权力的中心,东亚母亲则是其中的帮凶。

仿佛一切不够自由,不够享受,不够快乐的教育,都是陈旧和迂腐的。

所以当陶勇说希望孩子做个淑女,就是罪恶滔天的「爹味」,不要做魔女就是压制孩子个性成长。

那么试问,这就是父权的定义吗?

然而,陶勇在其他采访中,表达过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求孩子一定有所成就,为什么就又被解读成是一种贬低女孩呢?

被过度解读的「东亚父母」,夹杂着被过度鼓吹的「个性化教育」,给当下并不轻松的教育环境,蒙上一层更浓厚的阴影。

当代父母的表达困境

有一些为人父母的网友,还是觉得陶勇太冤枉了。

曾经,他在采访中,也表达过,他的妻子喜欢做家务,但是她想做的时候做,不想做的时候也有别人做的选择。

彼时,他还是尊重女性的温柔男性典范,如今已经是爹味、父权的新一代靶子了。

「爹味」老爸,却被要求“不能有一点正常”的说教爹味。

有网友说,陶勇就是爹了女儿一下,结果被网友们又「爹」了一下。

图源:微博

精辟!

然而更残酷的真相是,陶勇是不是「爹味」。

有没有压制女儿,其实在网友看来,未必有那么重要。

网络时代下,每天都有吵不完的架,干不完的仗,陶勇只是恰好提供了「选题」,提供了素材。

而网友的嘴,也是墙头的草。

当年网友集体看被周一围pua的朱丹的笑话,揶揄奚梦瑶是豪门的附庸,嘲讽何猷君的「长孙之父」,今天风向一变,竟也是一片好评。

图源:微博

网友真的一定是清醒的旁观者吗?他们真的能看得全,看得真吗?

未必。

网友要的只是一个可以肆意抒发的战场,以彰显自己自诩与时俱进的教育观。

造神是一种需求,弑神也是一种需求。

网友的论证,未必要达到逻辑学意义上的充分必要条件。

言归正传,如此语境下,网友对教育的审判,已经造成一批父母的表达困境和教育迷茫。

也就是说,在网友判官们日复一日地审判下,很多父母,甚至是学校的老师已经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了。

管轻了,管不住;管重了,就是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

图源:《众声》

陶勇让女儿洗碗有问题吗?培养孩子从小的动手能力,长大孩子才不会懒散。

过生日洗碗有问题吗?不溺爱孩子在任何时候把自己当作世界中心,这不是正确的价值观吗?

在饭桌上,让女儿给长辈夹菜,盛饭有问题吗?这难道不是懂礼貌知礼仪的基本行为吗?

对于女儿有没有成为「魔女」的可能,网友比陶勇更了解吗?

如果女儿真的变成了完全无法管束的「魔女」,拒绝和父母沟通,自由散漫不可一世,网友又能负责吗?

那些吃饭时不留碗底,坐姿正确,不看手机的教育,究竟是糟粕,还是应该保留的传统礼仪?

那些适度的打击,偶尔的训诫,究竟是体罚,还是一种必要的警醒。

做过父母的网友,请来回答这些问题吧。

或许,再过几年,今天在网络上大骂陶勇「爹味」、父权的网友,会有一部分选择闭嘴。

因为,他们有可能从「孩子」,变成了「父母」。

图源:微博

当利益视角发生转变,就更能体会当下舆论环境中,做一个所谓「明理」的父母是多么艰难。

小孩子之所以是小孩子,正是因为需要成年人的约束,甚至是所谓的强制性管理。

不要轻易剥夺父母们的教育空间吧,辩证地分析理所应当,但二极管地指责甚至是谩骂,会让更多人不敢成为父母。

长此以往,父母们的表达会扭曲,教育动作会变形。

个性化教育与传统教育并不是排他关系,而是互为补充关系。

举起长枪,宁可错杀一百多,不能放过一个地刺杀「爹味」们,只会让所有人变得诚惶诚恐,不仅仅是父母,还有身为孩子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