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记住”八要”、“八不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与西医的“视、触、叩、听”相似,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看中医如果病人不注意一些言谈举止的细节,就会影响中医师对病人气色、舌脉的观察,直接影响诊治效果。

以下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谈谈病人看中医的“八项注意”。

一、要素颜,不要化妆切忌浓妆

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看病”的“看”,对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看中医要素颜,不要化妆,不抹口红、不染头发,特别是不可浓妆艳抹,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二、要漱口,不要改变舌质舌苔原貌

舌像是中医诊病的重要征像。看中医前可以刷牙漱口,但不要刮苔。

看中医前的短时间内不要吃食物,特别是不吃容易染色的食物。比如:牛奶、花生等容易使舌苔变得白腻;杨梅、制品等容易使舌苔染黑;咖啡、橘子等可使舌苔变黄;而就诊前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更不要就诊时口里含有食物或吃食物。

三、要整洁,不要改变身体原本“味道”

中医的“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知病人的体味。

所以看中医前衣着要整洁但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进食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韭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说话和呼吸也要平和如常,不要大声和激动或悲泣。

四、要如实表述,不要欺瞒医生

"问诊"是中医和西医诊病的重要环节,病人要如实描述症状,如实回答医生问题,不可欺瞒医生而自欺欺人。

医生面前无隐私之说,特别是大小便、饮食、睡眠等细节很重要。

五、要保持身心平和,不要剧烈运动

中医的“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

脉诊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人就诊前应尽量保持身体如常、心情平静。不可剧烈运动,切忌情绪激动,哭号悲泣,以免对诊断造成影响。

六、要相信医生,不要频繁更换医生

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肿瘤等慢性病的疗效需要一定时间,西医治疗肿瘤的复查时间也在一个月以上,而中医的疗效慢且持久。

中医有句说法叫“不信者不治”,既然选择了医生就要相信医生。中医治疗初始是医药与病人的互动,也即是所谓的“医缘”,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从头再来,而与疗效“无缘”。如果治疗 1~2 个月后仍无效果,可以考虑更换医生。

七、要专一,不要同时看几个中医师

中医的治疗讲究整体性和单一性,或者叫做排他性。看中医要只看一个医生,不建议同时看几个中医,更不建议同时服几个中医的药。

俗话说得好:“一个中医治病,两个中医拼命,三个中医要你命”,结果比“三个和尚没水喝”更可悲。

八、要定时复诊调方,不要长年一方

人体的“证”和世界一样,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之中,辩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中医开出的每一张处方,都是针对当时瞬间的“辩证”而立,所以要定时复诊调方。

不要乱用病人自己以前的方,更不可以用别人的方。有些人迷信“神方”,自认为“疗效好”的方子是好方,或者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病情类似,千年一方和千人一方都是不符合中医辩证论治精要的,任何“神方”或“神药”,不对症用错了都是毒药。

文章来源:固生堂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