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湿气吗?爱犯困、腰酸的人最该看一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Summer

夏天来临,空调大开,适逢春夏交替的时节,湿气逐渐肆虐。相信养生一族很早就察觉到这个细微的变化,已经开始了“祛湿”之旅。

相比这些养生一族对于除湿气已经颇有经验,还有些小白不明白何为湿气,具体的表现在什么方面,以及该如何去除湿气,那么就要跟安叔好好学习啦。

30秒自测,看自己体内的湿气有多重

说到祛湿,有的朋友就开始发问了!湿气这么虚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我怎么知道自己的湿气重不重呢?

So easy !跟安叔看这三个地方!

01

舌苔和口中有异常感觉

湿气重的人一般舌苔厚腻,白色的舌苔说明寒湿重,黄色的舌苔说明湿热重。另外口中的异常感觉:口腻、口黏、口臭等都能体现体内有湿气

02

看表征

湿邪入体时,会让人感觉到头重头昏、身体困倦乏力、四肢关节酸楚。另外湿气重的人经常一喝温补的东西就上火,而不喝温补的东西则感觉浑身没力。民间常言道“虚不受补”其实就是因为湿邪在体内搞鬼。

03

看消化系统的症状

如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胸闷、腹胀、小便不畅、大便粘滞不爽等症状,考虑是湿气入体。

湿气入体,我们该如何自救呢?

这个季节,大家的体内多多少少都有湿气,安叔给大家推荐三款水,经常喝将您体内的湿气除光光!

01

茯苓泡水,祛寒湿很给力

茯苓集食用与药用于一身,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等作用。

茯苓尤其擅长祛寒湿。寒湿的人,平常多喜欢吃凉食或者是喝凉茶,所以阳气易受损伤,导致脾胃虚寒,出现拉肚子、胃口差、浮肿等症状。

用料:茯苓、枸杞子

作用:健脾祛湿、补肾强身

注意:茯苓有利水的作用,尿频、遗尿者,或者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服用。

02

白术泡水,健脾祛湿

白术能祛湿,由脾胃气虚导致的湿。脾胃好比是人体的一台抽水机,脾胃功能不好的,就没有动力把体内的“水湿”很快排出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湿阻中焦。

湿阻中焦,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消化不良等。而白术能祛湿,正是脾胃气虚导致的湿

用料:白术、黄芪、防风

作用: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较差人群。

注意:白术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服用。建议在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03

赤小豆薏米煮水,利水渗湿

茯苓和白术,适合祛脾胃虚导致的“湿”。而赤小豆薏米水,更适合体内湿气排出不畅的“湿”。

当人体“抽水机”的出水道有阻塞时,也会造成体内湿气重,常表现为大便不成形、水肿、关节肿胀疼痛、有脚气。这种时候用薏米就比较合适了,薏米健脾作用较弱,但是利水渗湿的作用较强

用料:赤小豆、薏米

注意:薏米有生薏米和炒薏米的区别,炒薏米的祛湿效果要比生薏米好一些。选择的赤小豆也不要用红豆代替。赤小豆呈细长型,颗粒比红豆小,红豆呈圆柱状。两者外观相似,但红豆的祛湿作用远远比不上赤小豆。

除了喝水能够祛除湿气,常按身上的3个排污口,湿气也可以被“赶跑”

平时身上多按按多拍拍腋窝、肘窝、腘窝也可以辅助达到祛湿的目的哦。

腋窝:腋窝处有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揉、拍打可以疏导心经郁火,祛湿又通经。

肘窝:肘窝外侧有一个曲池穴,是人体关键的“排污口”,经常按揉,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

腘窝:膝盖后面同样有一个腘窝,是肝经、肾经、膀胱经通行之处。刺激这个穴位,能够缓解腰背、下肢关节疼痛,还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