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债市利益输送手法正在流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链接1:《告诉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系列1:私募基金股权违规代持识别》

最近研究债券市场一些利益输送设计和原理,发现了一个很巧妙的设计,感觉是比较契合市场行情的新型的利益输送手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债券二级市场价格103,一级市场价格108,有人用103,104,105的价格,给卖了给私募基金,蒙骗公司说没有不利于公司的价格偏离,最后私募基金在108,109,110的价格获利了结。总结下来,这种新型的利益输送手法就是:利用一二级价差,哄骗二级,平价出手珍贵的债券持仓权。

这种利益输送需要几个前提:

1、信用债处于大牛市,信用债几乎存在一致性上涨预期。

2、信用品种一级市场供给收缩,投标倍数几十倍几百倍,存在严重的一二级价差。

3、信用风险忽略不计。

是吧,这两年,信用债市场,就是这个情况。

当供给收缩时,债市牛市行情就变得清晰可见。一级市场投标又抢不到量,一级中标利率还大幅低于二级收益率好几百个bp,二级市场存量就显得炙手可热,而且上涨概率板上钉钉。二级市场持仓权,就会变成超高溢价资产和权利。谁能拿到二级市场的大量存量标的,谁就能挣大钱。

有人说,二级市场买家明明承担了大量持仓风险,所以这不算利益输送。我们想说的是,因为一级投标倍数普遍好几百倍几十倍,且中标收益率低于二级估值收益率几百个bp,一级市场的火热标志着二级市场的运动方向,这种交易本质上二级持仓风险客观上有,但上涨趋势已定,波动风险早已经被压缩成的几乎为零了。

听说市场上这种交易规模不小。

这个事还有一个绝妙之处,就是和传统利益输送不同,交易可以都是不偏离二级市场估值的,甚至可以明面上价格还小幅优于二级市场估值。以后东窗事发,即便公安经侦来查,都毫无破绽。有询价记录啊,交易不偏离二级市场估值啊,搞不好还有公司部门投决会决议呢。完全合法合规。

这个事的关键就来了,要是正常情况下,没有谁会轻易拿到这个二级市场持仓权去获得大量平价持仓,至少没有谁能大规模轻易拿到仓位。不过听说牛鬼蛇神们,通过事后行贿,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难题了。

你想想,明知道二级市场估值会从8%下到3%,但是估值不能一天下行全部幅度,需要走一个时间过程,你说持仓权金贵不金贵?有人偏偏在6%的时候平价按估值或者略低于估值收益率大规模卖出给私募基金。让公司挣8%—6%,让私募基金挣6%到3%。这就和干股上市,上市估值100块,有人偏要上市前5块钱交易卖掉一样吧,持仓权是金贵的,但有人想把它们当0元处理。一级市场打新抢都抢不到呢。回头私募基金挣嗨了,可不豪宅啊,别墅啊,金条啊,美女啊,刷刷的送了。

还有个问题,机会那么大,私募基金没那么多钱怎么办?这个事肯定就不劳你们操心了,有人要挣这个钱,自然会帮助私募基金去发产品。

可笑外面那些机构几百倍投标倍数和低利率争抢一级新债发行份额,最后按倍数分了几百万一两千万的投标量,惨不惨,傻不傻,你大金额超量投标又如何,能拿多少量?有些私募基金,轻松获得了规模十亿级别的高概率盈利标的,轻松赢在了起跑线上。

可惜啊,监管意识里面,估计没有持仓权溢价这个概念和定义吧。这钱,他们无风险的挣定了。证监会,就瞪眼干看着吧。。。监管还是得跟着学着点。。。我们这个系列学习,很重要,这种骚操作内容外面都学习不到的,是市场实打实调研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