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航天科技管理层变化以及未来股权结构问题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9喜欢:2

以下内容仅作为分析分享,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随着5月10日,林董的“离场”, Maktoum殿下取而代之成为公司常务副主席,一切似乎已经豁然开朗。

目前公司董事会成员达到了不可思议的15位,包括6位华人及9位非华裔成员(其中3位中东成员,尤其是代表明确公司二号人物位置的常务副主席一职由Maktoum殿下担纲)——对比21-23年的名单,可以明显发现,“香港的基因”在淡化,“国际化的成分”在不断提升

所以事实上公司的规划明显从18-23年阶段的“香港航天科技”,转变成了现在的”洲际航天科技“。这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事实上恕我直言,很少能在一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看到这样规模和国际化程度的董事会——这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一份了。

其中三位中东成员简历如下:

随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操作,当前股本下,除去约24%的港股通及约10%的港散持仓(这个比例在麦格里转股及3000万股增发后可能会再次降低到一共不到30%),最终料想公司一致行动人将再次持有超过70%的股权。这将为后续进一步融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香港航天科技在18-23年的操作可以视作是林家礼的擅长手法的延续——房地产与产业结合的“政企合营”——曾经林一手打造的香港科技园区,香港政府投入上百亿资金(约150亿以上),初期由林来成立并运营,后收归港政府,并且港政府一次性奖励10亿作为整个项目的奖金。这个味道与香港AMC的建设以及初期大量港府官员的进驻是基本一脉相承的。而港航科这个阶段随着一系列早期“运营者”的陆续退出(唱空者称之为跳船其实也未尝不可~),到最终林博士的离开,应该说此阶段划上圆满的句号了。

并且因为3年借壳合规需求,整个三年中未产生任何与航天相关的收入,但产生了一部分航天相关的支出(基本都用出售子公司、债转股、增发等方式予以“合理”的会计手法获取资金抹平账面)。表面上看上去是“缺钱无比”,实质上也确实“缺钱无比”——因为在借壳框架下,并没有多少可以合理的融资手段,可以说几乎港航科把所有合法能用的手段都全用上了。

新的阶段,最主要的当然还是融资(搞钱)和商务(拉生意),然而作为一家在管理层面已经“如此国际化”以及基本“去香港化”的国际公司。自然为企业找水的重任就从林家礼博士转移到了Maktoum殿下的身上。

至于Maktoum接下去会怎么做以及会期望获得怎样的回报,这些都可以参考林家礼博士来预测,林为18-23年阶段的港航科带来了一座政府耗资66亿兴建的8层建筑的最核心2层(13米高度2层和顶层)的使用权,带来了自己所熟悉的代表香港政治、金融、法律层面的精英们的初期信用背书,这对于一家借壳主板上市的航天公司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和监督。但中东规划的生产规模是香港的十倍,那么首先Maktoum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比林面对的要更加的庞大和对资金拥有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来说林和Maktoum殿下并不仅仅代表个人,他们代表的是一种协调和使用资源的能力。但相较林通常是项目完成后的奖金结算(参考香港科技园区模式),Maktoum或许会更代表中东资本的一种长期投资布局。

所以5月10日的公告,当然是宣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USPACE大幕的真正开启

$洲际航天科技(01725)$ $中国卫星(SH600118)$ $特斯拉(TSLA)$

全部讨论

想问一下,Maktoum殿下有公司多少股份呢?

05-11 15:40

換人衹係講明搞錢融資嘅能力加強咗,但係賺錢嘅能力睇唔到,並且好長時間內都睇唔到。所以越搞錢融資,將來負債越多。$洲际航天科技(01725)$ 唔睇好啊!

逻辑上通的,耐心观看。。

05-11 12:59

港航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