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互联网企业(三)——壁垒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32回复:19喜欢:60

在上一篇《我眼中的互联网企业(二)——网络效应篇》中,笔者对不同类别的网路平台的流量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社交类、电商类等平台的流量模式及其网络效应谈了些自己的思考。但我们知道,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绝不仅仅只是网络效应这么简单,决定公司成败的关键,也并不是所谓的“潜力价值”,那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护城河”,也就是商业壁垒。因为,无论什么公司,都不能违背要为股东赚钱这一基本原则,“股价=EPS*PE”的原理也不会因为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而遭到根本性颠覆。互联网企业,最终股价也是其能产生的利润来兑现的,既然要利润来实现,那么行业壁垒必不可少,没有行业壁垒的互联网公司,很难长久生存下去。因为,没有行业壁垒,客户的转换成本就会非常的低,留不住客户,流量就会消失,没有流量,就没办法变现,最终难免死亡的命运。

那么,互联网行业有哪些常见的壁垒呢?

1、规模可能只是一个“伪壁垒”

规模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第一个壁垒,无数的互联网平台为了获取更多客户,不惜重金烧钱。从当年优步的网约车,到后来的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都经历了靠烧钱补贴来获客的阶段,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补跌快速占领市场,等形成垄断后,再提价实现盈利”,可是这个逻辑行得通吗?

我们先从经济学原理看待这个问题,薛兆丰教授在他的经济学课程里谈及“倾销策略”的时候,举了两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果一家航空公司通过持续烧钱把价格压得很低让对手破产,可是,即使竞争对手破产了,飞机还在,空姐还在,这些资源并没有消失;一家报社如果破产了,记者还在,专业技能还在,采访的设备、电脑、印刷机都还在,也就是说重新组合成同质化企业的资源并没有消失,如果这些通过倾销价格战实现“所谓垄断”的企业敢大幅提价,那些闲散的资源很快就会重新组合继续竞争市场,给与有力的反击。

因此我们看到,优步刚烧完钱,滴滴又来了,之后美团、阿里系的高德都加入了网约车战争;共享单车的烧钱大战更是到达了极致,我们经常见到堆积如山的“单车尸体”,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我相信最后也不会有一个赢家可以舒舒服服杀死对手后拥有“定价权”。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社交、电商等领域的很多平台,确实因为规模形成了强大的护城河。那么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2、差异化的服务和良好的客户体验,形成的客户粘性,才是真正的壁垒。

以电商平台为例,规模的增加确实是可以带来更好客户体验,并创造价值的。更多的客户,会吸引更多的商家,更多的商品又会反过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良性反馈。因此,电商平台发展初期,获取较大的客户量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可是,当几家大的电商形成对市场瓜分的格局时,没有差异化的服务再烧钱,意义就不大了。这时候差异化的服务,才能形成客户粘性稳住阵营。例如对时间敏感的客户更在乎收到快递的速度;在乎产品质量的客户更在乎产品的保真度;价格敏感的客户更在乎性价比;喜欢货比三家爱淘货的客户更喜欢产品的丰富性和翻看各种评论。总之,平台的发展策略,必须要有自己的定位,才能沉淀出粘性客户。

我们看到京东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就是为了保证快递时间;拼多多通过社交关系,快速拼团,节省了客户和商家批量匹配的时间,因此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而其它有些从传统线下往线上发展的电商,如果只靠发红包获取客户,客户领完红包后,由于没有差异化的服务,很快就又会回到原先的电商平台,想提价赚钱更是难上加难。

可见,真正造成电商平台壁垒的,并非简单靠规模,规模只是基本条件,而更好的客户体验和粘性,才是真正的壁垒。举个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笔者现在越来越依赖类似盒马鲜生这样的平台,北京这个地方去超市买菜痛点太多,一是堵车造成时间成本很高,二是停车太难,三是付款时要排很长的队。可是使用电商平台买菜、肉、乳制品等生活必需品,从下单到送货上门基本半小时就完成,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是愿意节省时间成本,而多付几块钱价格的。

3、较高的客户转换成本,也是壁垒。

以社交平台为例,客户规模增大时,根据梅特卡夫效应,客户之间的连接数量,会以二次方的速度增长,这时候,如果客户想要离开平台,会有非常多的连线“拖拽住”客户,让他不能迁移,除非大量的客户整体性迁移,这个转换成本是非常大的。因此,当社交平台的梅特卡夫效应充分发挥后,开发同质化的平台基本没有意义,只能找差异性,比如你是熟人社交,我就开发陌生人社交;你注重社交关系,我就注重内容新颖;你偏重新闻八卦,我就专注电子竞技等。无论哪一种差异化的社交平台,当客户之间因为某种逻辑形成了大量的连接和交互,充分发挥了梅特卡夫效应后,竞争壁垒也就基本形成了。

4、技术创新,给客户创造附加价值,也是很高的壁垒。

苹果研发智能手机,并构建AppStore生态,颠覆掉诺基亚手机帝国的案例,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价值的经典。同时也再次证明了,规模并不是真正的护城河。要研发出苹果一样好用的手机,技术积累和资本的条件都决定了短期不可能实现,而AppStore的生态,更是给苹果公司构建了强大的护城河和源源不断的现金来源。

谷歌通过搜索技术的创新,颠覆了原先的老大雅虎。记得我上大学时,做很多英文课外作业,还在用雅虎的搜索。可后来发现谷歌搜索的质量就是高,体验就是好,不夸张说,笔者博士论文一多半的知识量是来自于谷歌的搜索。当谷歌搜索沉淀了大量用户的时候,也沉淀了大量的搜索索引和数据分析,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搜索体验形成正循环。除了技术上的领先,谷歌也非常注重客户体验,在广告变现方面非常注意克制,在客户想要的内容和广告主推广信息之间做了非常好的平衡。因此,当客户需要搜索信息时,基本不会考虑第二个平台。如今,谷歌在安卓系统的盟主地位,也是因为技术创新带来的强大护城河。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很好的案例:

小程序的快速发展,让客户不必安装大量的app,可以实现即插即用,客户可以搜索并收藏自己喜欢的小程序,商家也通过小程序获取大量的私域流量。小程序创造了新的商业生态,给客户和商家都带来了价值,也是典型的技术创新给客户创造了价值。那么从小程序入口带来的信息流,以及出口带来的支付变现,自然就成为了平台获取源源不断盈利的来源。

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有个专业名词叫个性化服务,可以根据客户过往的行为分析客户的喜好,针对性的推荐信息,这在视频、新闻、电商服务方面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且诞生了字节跳动这样优秀的公司,旗下的今日头条和抖音等现象级产品,完全是利用AI技术,实现了传统信息流获取方式的颠覆,是又一个通过技术创新带来良好客户体验,创造新的生态形成壁垒的典型案例,目前在海外的推广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小结

梅特卡夫或双边市场等网络效应,决定了互联网平台的基因,决定了其可能产生价值的潜力,但真正能实现企业价值的,却是行业壁垒。

规模,尤其是靠烧钱仅仅带来客户数量,而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不能产生差异化的服务,无法构成昂贵的客户转移成本,这样的规模,并不是有效的壁垒。“先低价占领市场,垄断后再提价产生利润”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创新模式,很多时候恰恰是资本的坟墓。

无论是什么行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性价比”从来就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只有靠领先的技术,卓越的服务,获取足够的客户粘性,才是真正的商业壁垒,也才是企业源源不断创造现金流,为股东创造回报的根基。而这个根基,恰恰是经济学里最基本的常识。

精彩讨论

杜可君的理性投资2020-03-28 20:53

突然发现本文阅读量很高,评论却很少,为什么呢?

愚钝博士2020-03-27 20:07

杜总,团购网站也经历了类似共享单车的血腥资本大战,但是目前寡头存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不错。是不是可以用上一篇文章里,不同的网络效应来解释?

团购公司把个人用户和线下商家连成了网络,而且节点越多,网络价值越大,所以这行业趋势就是寡头垄断做大,而缺乏规模的外部对手很难如法炮制,单纯靠资本实现有效竞争。

共享单车实际上没有形成有规模效应的网络,所以不行。那么打车软件构建了用户和司机的网络,也是有护城河的吧。

这样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全部讨论

大顺小逆2020-11-25 15:19

利用新工具解决痛点,它们做到了。

片仔2020-09-22 23:20

因为你写的文章太完美,需要反复研读

shi20132020-04-21 23:35

保存学习。

Amber_Capital2020-04-18 17:33

互联网的本质,梅特卡夫效应、双边市场平台效应、规模经济、协同效应

老牛8sc2020-04-12 13:45

因为你说的,大家没有争议。懂得自然懂;

阿古一法师2020-04-06 22:42

和抖音一样,VX一直没有找到属于他的盈利模式,如果硬要说有也就是小程序还算马马虎虎,所以虽然他属于梅特卡夫式的网络链接,但并没有产生商业上的化学反应。VX至今也已经有超过8年的时间,他是否会成为下一个QQ?

杜可君的理性投资2020-03-29 17:58

后面专门写一篇工业互联网

拿只笔上前线2020-03-29 06:46

杜总谈谈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吧

杜可君的理性投资2020-03-28 20:53

突然发现本文阅读量很高,评论却很少,为什么呢?

hao20060042020-03-28 12:25

这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