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回复@猴市风云: 怎么能用成长股的尺子去衡量科技牛?刻舟求剑了嘛//@猴市风云:回复@猴市风云:说的太好了,转发,富国基金曹晋:站在新一轮产业趋势的起点
许多人会认为AI还停留在主题投资阶段,但是曹晋认为,今天的AI已经有了“杀手级”产品、已经看到了全球巨头都在投入、而且ChatGPT的日活已经突破了5000万人次。这绝对不再是主题投资的阶段,是新一轮科技创新的主线。
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选到有超额收益的公司。曹晋强调的是,在一轮产业趋势中,必须要走在“康庄大道”,不要跑错方向。通过深度的产业链研究,曹晋主要关注两类机会:
1)供给受限的弹性品种(受益于短期需求爆发的硬科技),类似于当年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在这类机会中,曹晋又原创性提出了“算力通胀”的概念。他复盘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的机会,发现最终价格涨幅最大的是上游原材料如碳酸锂,背后的本质就是当需求快速爆发时,供给有瓶颈的环节会出现很大的价格弹性。
2)有较深“护城河”的偏应用环节机会:类似于拥有大量客户粘性、刚开始不盈利,但是未来能成为某些“一年赚回过去三到五年盈利”的科技龙头企业。这类企业必须有非常深的“行业护城河”,广大有粘性的用户群体,通过ChatGPT等应用的出现,实现更好的商业变现。在这个环节,曹晋比较关注一些在国内卡位很好的龙头企业,如做办公软件的龙头公司。
曹晋对于这一轮GPT的投资环节,又有一个原创的比喻:一定要拟人化,类似于抚养小孩的过程。算法就是一个孩子先天的基因,算力就像一个孩子的身体素质,数据则是后天教育孩子成长的教材辅料。那么,决定一个孩子最终的样子,不仅仅与小孩的先天基因有关,很大程度和后天的教材辅料有关,也就是训练AI的数据。他认为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因为AI这个“小孩”还在孵化阶段,大家有可能高估了某些算法公司,却低估了场景数据价值。
曹晋的投资“金句”:
1. 科技股投资有自身的产业周期,这个周期与美林时钟和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见下图)。科技股投资者应该把握自身的投资周期,而目前GPT这轮渗透率曲线,和历史上的苹果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没有什么不同。
2. 每一轮大的产业周期,都必须有“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投资者要抓住大机会,一定要寻找类似iPhone4,手游或者微信这样大的“杀手级”应用。
3. 在一轮产业趋势中,必须要走在“康庄大道”,不要跑错方向。
4. GPT特别像我们抚养小孩的过程:算法就是一个小孩先天基因,算力就像一个小孩子的身体素质,数据就像你怎么去教育一个孩子,给他喂什么数据,最后出来的结果是千差万别的。
5. 我认为“算力通胀”和“数据重估”或将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6. 我个人虽然看好这个产业方向,但更关注于“护城河”很深的龙头企业,他们大概率能够完整的享受这轮GPT带来的效率提升。对于一些小企业,在看到机会的同时,我们也会深深担忧一部分企业可能面临被GPT所替代的风险。
7. 大家今天对GPT的印象,还处在一个如何通过GPT降低成本的阶段。往后看,GPT带来的是创收和提效并举的过程,和现在共识的纯降本逻辑可能完全不同。
8. GPT本质上是一个工具,你拥有了GPT这个工具是能够更好的对用户转换和收费。GPT就像一个剪羊毛的剪刀,但很多公司首先要有羊(用户)。现在很多公司本末倒置,排队要去拿剪羊毛的工具,可是自己连羊都没有。
9. 从我做了那么多年科技股投资的经验和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给企业定价核心是寻找一种真实描述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在不同的市场、现金流、经营性利润、收入甚至用户数增长都能用来描述一个企业经营状况。
10. 科技行业除了大鱼吃小鱼,也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行业,新的技术往往都能撬动整个行业的版图,企业执行力很重要。大公司如Google,Apple在新技术面前也可能会瑟瑟发抖。
11. 大家最近也在说要复盘2013到2015年,可是许多人做的是股价复盘,我觉得真正应该做的是产业复盘,甚至应该复盘产业95-99年,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
引用:
2023-04-03 13:22
我刚刚调整了雪球组合 $高科技成长股(ZH13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