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易的认知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都说认知决定行为,有时候大家非常执迷于交易技术的精进,觉得技术上一定要做到什么样的高度,才可能做到盈利。

其实这是本末倒置了,因为大部分人做不到盈利,不是因为技术不好,而是因为认知不到位,或者认知走歪了,如果没有来自外界的一股推力,很难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纠正。

比如你认为在交易中赚钱很简单,觉得自己有异于常人的交易天赋,是个交易天才,你就不会觉得交易有风险,你的交易动作就很激进,很肆无忌惮,即便是遇到大量的亏损也很难让你改变这种对自我的认知。

又或者在一开始交易的时候,因为尝过不止损行情回头赚到钱的甜头,你就认为止损并不重要,行情是有几率回头的,于是每次交易就抱了侥幸心理,相当于每一次都在赌行情。

交易它不像其他行业,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你的行为,反之,它是由人性推动的一场零和博弈,赚钱和不赚钱的区别,就在于谁可以支配人性,谁只能被人性支配。

因为我自己经历过交易的失败,也经历过做起来的过程,这期间是有一个非常痛苦的,自我反省自我纠正的过程,我今天就分享一下我是怎么重建自己认知的。

1:自我学习(理论学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什么我那么爱看书,就是因为之前在交易谷底的时候,无法与任何人言说自己的辛酸苦楚,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做的事,看书又是没什么成本的事情,于是我就一头栽进书里。

尤其是交易类的书籍,你会很神奇地发现,你交易中的想法,交易行为,都被别人记录在案了,而且不止你是这样,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有些书还会给你解决方案,就好像书作者在跟你对话一样,告诉你你的失败不是个例,并且还有解决的方法,你感觉自己被安慰到了,同时还能慢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着书看得越来越多,你会慢慢发现,很多书讲的内容很像,要学习的技术点也好,大家的交易行为也好,交易的心理和认知也好,都出现了很多的雷同点。而这些共同点,往往就是交易比较核心的部分。

比如大部分交易类书籍都会重点强调风险,告诉你先有风险,才有利润,当你的大脑不断被这种观点冲击的时候,就会慢慢形成一个理念:风险先行,再谈利润,所以必须严格止损。

所以你就会在各种各样的书籍里,一轮又一轮地看到自己可笑的交易行为,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沦为一颗韭菜,然后再进行自我认知的纠正。

2:做技术的复盘(检验理论)

光看书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你可能脑袋懂了,但是手还是不懂,实战交易的时候可能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刻意练习。

比如书中提到的止损问题,书中强调止损很重要,但实盘经常遇到假突破,订单止损行情又回来,那不止损到底行不行?书中说的是对是错?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随便找一个交易策略,不设置止损,在复盘软件中进行几十年的复盘模拟。经过大量复盘你会发现,即便在短期假突破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总是会遇到单边行情,订单被套之后根本回不来,最后深套好久,甚至账户爆仓,之前所有的利润作废。

这时候你就会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止损解决的不是一个短暂的盈亏问题,而是长久的利益。它就像你的车保险一样,你办了不代表你就会出事故,但是出事故它会让你毫无损失。

所以你所有交易中的疑问,看完书产生新的认知,对技术方法的疑虑,都可以在复盘或模拟盘中得到答案。而且自己亲手试出来的东西,自己也会有足够的信任感,不需要再向外求问别人这些问题的答案。

还有,在认知方面切忌短视。

不管是看书也好,还是自己做技术的检验也好,都需要一定的量级,才可以得到相对正确的答案。

比如你看了一本书就认定了答案,可能这本书里本身观点就有问题,你却把它当作圣旨一样执行,那可能又给自己埋下了另一个坑。

又或者交易的技术,你可能就复盘了几个月的交易,发现在这几个月里行情就是走震荡,不止损就是能赚到钱,于是你就得出不止损没毛病的结论,结果后续的单边行情你没测试到,于是又形成了错误的认知。

所以咱们既然要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得做好。沉下心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去阅读也好 ,去研究检验也罢,你耐心花的时间,都会在你的交易结果上显现出来。

@今日话题 $光启技术(SZ002625)$ $赛力斯(SH601127)$ $万丰奥威(SZ002085)$

全部讨论

04-01 08:33

光启技术是周五打板买的么?我也看见了,但是当时没仓位。

交易技术千千万,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反复练习,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