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调研纪要(华熙生物、爱美客、贝泰妮)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5

更多行业研报及个股调研纪要,欢迎关注本号。


一、华熙生物业绩说明会0915

(一)公司合成生物学介绍

华熙生物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也是一家生物材料公司。公司以合成生物为驱动,利用创新细胞工厂研发创制六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实现绿色生物制造,助力生物经济和双碳目标的达成。华熙生物作为一家生命健康领域的公司,致力于提高生命的质量,延长生命的长度,为人类带来健康美丽快乐的生命体验。在人类面向未来的五大科技之中,生物科技排在首位,以合成生物学为支撑的绿色生物制造是生物科技之中的首位,它为助力生物经济的发展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达成提供底层支撑。合成生物学是运用细胞工厂,一个绿色制造的过程来重塑地球的资源。区别于其他类合成生物学公司,华熙生物是一家集研发、制造和产品开发于一体,贯穿上下游的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公司。公司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研发平台创制研发六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实现0-1物质的突破,再利用中试转化平台实现物质的测试和转化验证,实验结果利用基于工业4.0为基础的数字化制造平台来将物质产品化、产业化,再用终端的市场推广能力形成四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因此华熙生物的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体系中既有树根同时有树干和树叶,拥有更加广阔的解决方案。华熙生物建立了领先的平台型研发体系,内核是研发人员,公司从国际知名的合成生物学实验室聘请博士、博士后作为工作室的研发科学家骨干,并与国内外20余所科研高校合作。利用“内核加外脑”模式,从设计路径到构建细胞工厂,用中试平台测试合适的产品转化,再利用数字化工业4.0的系统不断地循环,形成一套闭环的体系。

华熙生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成果:①在功能糖领域,华熙生物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透明质酸的产量、产率提升。利用合成生物学筛选、构建获得一系列酶,从而生产各种类型的寡糖库,如透明质酸寡糖、肝素寡糖等。②在蛋白质赛道,胶原蛋白是华熙生物继透明质酸之后第二个战略性重点布局的生物活性物。依据胶原蛋白不同的技术路径,可以研发和生产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华熙生物拥有研发制造、生产、终端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的能力,并且利用好前中后台协同贯通的指导作用。研发层面建有功能性蛋白质研发平台,未来通过蛋白质的分子设计能够实现28种胶原蛋白定制化的设计和组装,来发挥不同功能的胶原蛋白特定优势;应用基础合作层面,与20余所科研机构合作,如与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的再生医学中心及法国和日本再生应用研发中心通力合作,将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以及动物源胶原蛋白进行终端应用拓展。公司收购益而康51%股权后,成为国内首个同时拥有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技术和动物源胶原蛋白提取双向全产业链布局的公司。

通过合成生物学,公司有能力筛选特定的酶来实现酶解胶原蛋白,形成精准控制分子量的胶原蛋白肽,应用于再生医学、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和食品领域。透明质酸的三次产业革命:①第一次产业革命于70年代发生在美国,人类能够批量通过鸡冠提取透明质酸;②第二次产业革命是通过微生物定向发酵,可以利用细胞工厂生产透明质酸,由华熙生物郭学平博士带领团队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使透明质酸的生产制造实现规模化,效率提高了上百倍,成本降低了上百倍;③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华熙生物在2011年发明酶切法,实现准确控制透明质酸的分子量。胶原蛋白的产业链逻辑:华熙生物的战略定位,是把胶原蛋白打造成继透明质酸后的第二个战略性生物活性物。目前已经在天津厂区布局了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产业转换平台,为今后的产业转化打下基础。华熙生物在胶原蛋白领域的整体布局:胶原蛋白是人体中的核心基础物质,华熙生物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动物源胶原蛋白及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和水解蛋白肽的公司。公司认为进军胶原蛋白领域,需要打造全产业链,即从物质发现到科技成果转化,并使产品投向市场。因此公司从底层进行战略布局而非购买胶原蛋白原料来生产产品。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创新细胞工厂可以生产一系列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

公司建有安全的蛋白稳定表达体系和菌株,该菌株可以实现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表达量。同时通过蛋白的分子设计,实现多个整合素位点的结合,有效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因此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不仅可以用于开发化妆品级和医药级的胶原蛋白原料,也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终端产品上。定制化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结合蛋白质分子设计能力和计算生物学的平台,可遴选有特定功能性的胶原蛋白片段,通过组装和在载体底盘细胞当中的表达,进而实现多种优势位点的结合和功能。利用中试转化平台,目前公司已经拥有医药级和化妆品级胶原蛋白的稳定发酵能力。动物源胶原蛋白:保持了胶原蛋白完整的三螺旋结构,因此力学性能、韧性更好,所以利用动物源胶原蛋白开发医疗终端,尤其三类医疗器械可以占据更高的制高点。因此华熙生物战略性收购益而康51%股权,同时凭借过往的技术和研发优势,功效实验室和相对应的临床支撑,迅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转化。水解胶原蛋白肽:利用合成生物学的研发平台筛选具有良好性能并且切割特定位点的水解酶,开发不同来源胶原蛋白形成的胶原蛋白肽的产品,该类产品在食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华熙生物将在原料端开发化妆品级、医疗级以及食品级不同类型的原料产品,发展ToB业务。在下游华熙生物也会支撑起各类终端,包括再生医学、医疗终端以及功能性食品领域的终端研发扩展。依托公司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六大研发平台,用底层科学支撑公司的技术来创制产品,最终应用于品牌。因此发挥华熙生物的科技创新力,打造产品力,形成品牌力,未来华熙生物的胶原蛋白也会在四轮驱动的战略下复制透明质酸的成功模式,致力于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的长度。

(二)主要交流问题及答复

Q1:公司目前在合成生物领域的进展?合成生物平台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A:合成生物技术和人类生活、生命息息相关,公司合成生物研发平台也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应对不确定性的实力支撑。随着国家“十四五”绿色经济的战略提出,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合成生物作为必备技术支撑。公司2018年开始提前布局这一赛道,2020年初见成效,打通从“研发-物质发现-成果转化”流程,成为全球最大的成果转化平台之一。公司吸引了国内外顶级合成生物研发中心、实验室的青年优秀科学家、研发人员,包括博士和博士后等。关于胶原蛋白:公司收购益而康51%股权,益而康是以动物源为基础的医疗终端服务商,深入对胶原蛋白领域的研究。目前市面上已发现的胶原蛋白共28种,较为常见的是III型胶原蛋白、I型胶原蛋白;此外V型胶原蛋白和17型主要针对毛发再生。关于剩下的20余种胶原蛋白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正是华熙生物未来要去探索并提供答案的。

Q2:如何看待疫情对护肤品业务、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的长期影响?公司如何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A:公司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华熙生物的理念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无论疫情如何影响,人们只会越来越重视健康,因此公司对未来的长期发展保持乐观。今年公司原料和药械端受到了疫情影响,和很多企业一样出现在供应链方面的挑战。公司应对措施:①提前应对管控;②主动调整备货;③人才储备。原料业务:上半年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外市场复苏,尤其医药级原料在国外取得了不错的增长;相比之下,公司国内主要的合作伙伴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因为疫情无法开工,二季度影响尤为严重。但在此严峻挑战下,原料业务增速超过10%,医药级原料业务增速超过30%。应对供应链方面的挑战,公司主动调整物资备货,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将原料备料周期从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9个月;但供应链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医药级原料的生产材料之一进口蛋白胨,清关周期有时超过3个月,海关的停滞和海运及陆路运输成本的上升冲击了原料业务。相信随着政府逐渐重视并出台应对措施,整体情况会有所好转。药械端:医疗终端业务因为疫情也受到较大影响,一旦实施静态管理,医疗机构无法正常营业,公司产品无法销售,且公司客户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深圳、成都、西安等疫情反复地区均有较大影响。功能性护肤品:得益于公司90%以上的功能性护肤品为线上销售,且功能性护肤需求受疫情影响小,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高速增长,对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业绩起到较大支撑。今年4月份,济南实施静态管理政策,公司提前对工厂进行封闭管理,济南近一个月的静态管理期间公司生产未受到影响,保证了2022年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的业绩。公司在实体产业的艰难环境下,尽力降低人、货、场的不确定性,未来也会在全国各个地区布局货仓应对供应链风险。

Q3:合成生物平台的侧重点?未来研发投入、研发周期投入与业绩平衡?

A:公司聚焦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的6大类物质:1)功能糖: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2)蛋白类:今天发布的胶原蛋白是其中之一。3)氨基酸:像γ-氨基丁酸、依克多因、麦角硫因。4)多肽: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在护肤品、功能性食品里发挥作用的是多肽和氨基酸。5)核苷酸类:如PDRN等核苷酸类。6)植物天然产物:提取成本高且提取率低,对生命健康有益的植物有效成分若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获取将大大提升效率。公司对于研发有非常清晰的长期战略布局,需要解决未来5-10年的发展问题,如果没有长期的支撑,短期就会陷入混乱。预计未来随着收入的增长,研发费用也会随着增加,但公司认为研发投入的增速是需要和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公司的研发成果每年可以创造20余种新物质,有天津的中试平台能够支持60余种物质同时进行中试转化,高效推进从基础研究到未来市场转化的进程。公司在济南刚刚正式启用的12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相信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工业4.0升级项目和研发人才储备,都能够为公司提供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布局长远。随着业务增长,公司对保持研发费率在一定水平也有规划。研发是支撑整体产品布局的需要,公司在B2B2C药械端和B2C端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均有布局,其中C端领域的布局要求公司打造品牌,拉近和消费者距离,现在公司推出新品时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母品牌赋能,这也是公司长期研发的支撑。

Q4:如何看今年护肤品业务领域的竞争格局?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趋势?

A:市场环境方面:①品牌心智:从天猫搜索来看,功能性、成效性关注度占比22-25%,品牌占52-55%,说明消费者品牌心智沉淀十分重要,因此公司在保持成分研发的同时,也将持续做好品牌建设工作。②兴趣电商渠道:天猫美妆销量持平甚至有所下降,相比之下抖音快速提升,体现消费者对电商的选择从搜索式货架电商转向兴趣电商。③国货崛起:国际品牌为巩固其传统优势赛道均在强力推出抗衰老产品,电商平台扶持国货品牌、硬实力品牌崛起,公司的科技实力也将提供硬核支撑。公司优势:①运营效率提升:随着消费市场遇冷,相比同业很多不理性投放更凸显公司的运营效率优势,公司各平台ROI均有所提升;②公司多品牌打包与平台合作,在议价谈判时占据优势,具有较强的抗风险性。公司费用率优化:①规模效应下的整体成本下降,如制造成本采买端原料成本下降,以及投放端口效率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更强,如品牌打包谈判等;②营销效率提高;③品牌建设效应显现,各品牌互相渗透加强消费者认知度,提高转化率;④消费者确定性需求增加,更加注重能够带来确定性效果的产品。一季度公司功能性护肤品销售费率同比下降,二季度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公司相信到达一定阶段后,战略执行及精细化运营会在财务指标上有所体现。

Q5:公司的研发管理机制如何?是否有研发壁垒?

A:研发管理:华熙生物拥有近50个研发工作室,分布在北京、济南、天津、上海无锡等地,人员已经超过600人,在管理上通过扁平化的管理也就是工作室的形式,由工作室负责人进行人员调配。在项目立项时,专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估,并且对进展进行审核,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研发壁垒和优势:可以总结为4点:1)多年的沉淀,提早的布局:华熙生物在2018年就建立了合成生物的研发平台。2)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的基础:国家推出了“十四五”战略,提出绿色经济、生物经济,正因为华熙生物有基础,才能够承接国家很多绿色生物制造的重大专项。3)国家重点项目:能够承接国家的研发课题是对公司实力的认可,有助于公司吸引人才加强高效交流,也有助于公司和更多高校创新中心合作,助力科研专利等重要成果落地,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的研究数据也不断积累形成闭环,从而巩固研发实力。4)掌握信息能力强。华熙生物拥有前三项支撑,可以获取大量研发信息,因此华熙生物拥有提前布局的先发优势。因此华熙生物能够赶上风口,是因为做好了预判和准备,提前布局供给侧,了解未来发展趋势。华熙生物是国内为数不多真正按工业4.0要求进行布局的生物科技企业,中试沉淀下的数据能够反哺研发端、生产端和成果转化端,形成良性的闭环,使得华熙生物的能力越来越强。

Q6:如何看待原料领域国内国外的竞争态势,华熙如何进一步巩固原料领域的竞争壁垒,如何面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战?

A:竞争变化:从第三方数据来看,透明质酸的销量仍呈现平均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资生堂退出是因为在全球制造方面、供应链或生产成本方面优势降低,因此做了战略的调整,它的退出其实给了大家更多的机会。目前低附加值的食品原料领域竞争较为激烈,由于华熙生物的引领,透明质酸在中国已经形成市场的概念,公众对透明质酸利润高的认知也已经形成。中国在食品级和护肤品级的透明质酸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红海,但高附加值的医药级产品毛利率在80%-90%,门槛仍然很高。公司的竞争壁垒:1)科技力。华熙生物不断创新,让产品线更加丰富,这是最大的竞争护城河。从科技类方面,一个是物质创新,另一个是解决方案的能力。华熙生物目前的六大研发平台,其中包含应用机理、配方开发等,对原料的市场拓展提供了足够支撑,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这是增加客户粘性的科技力护城河。2)注册。在医药注册方面华熙生物布局较早,享受了注册的红利。因为注册的布局需要时间的积淀,等市场来临时,注册的门槛导致部分同行无法拿到这块蛋糕。在化妆品原料注册方面,中国新的法规实行原料的备案制,目前华熙生物拿到了3个化妆品新原料,“水解透明质酸锌”、“水解透明质酸钙”和“N-乙酰神经氨酸”(燕窝酸),注册化妆品新原料有很高的门槛和竞争壁垒,一方面也验证了华熙生物的科技力和产品力。3)市场力。华熙生物在原料板块做了20多年的市场拓展,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几千家的客户,并且大部分为直销。华熙生物已经将玻尿酸做到世界第一,后续其他的生物活性物大单品在已有客户群体中的拓展,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在疫情管控的严峻形势下,海外子公司的负责人到当地进行本土化管理和运营,这是很好的拓展国际市场的机会,增加与客户见面的频次,增加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信任,整体市场竞争力有较大提升。

Q7:生物活性物中除了玻尿酸之外,如麦角硫因、肝素、硫酸软骨素、红景天苷等,公司目前具备应用前景的物质研发进展如何?

A:公司今年在原料研发及合成生物学总项目有104项,其中围绕六大类物质都有突破性的进展。比如麦角硫因:采用不同的底盘细胞、不同的技术路线生产不同纯度的麦角硫因。当前的技术实现了中试验证的水平,在国内领先,纯度能够达到市场上的较高水平量级。用合成生物生产的麦角硫因在发酵收率方面有量级的突破,原本每升只有几百毫克,现在已经突破到几克,产品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能够上市。此外,VC葡萄糖苷等糖苷类进展也较快。

二、贝泰妮业绩说明会0829

(一)2022年中期经营回顾

1.业绩回顾整体而言,上半年取得亮眼成绩。1H22营业收入20.5亿,同比增长45.19%;归母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大幅度提升49.06%,归母净利率同比增0.5pct至19.27%;毛利同比增44.64%至15.76亿元,维持高毛利率达76.90%;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36.76%至0.93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在上半年实现了有效的控制。销售费用率维持在45.44%,疫情导致的上海封城等情况没有对销售费用造成重大影响;管理费用率受收入端影响略有上升至6.39%;研发费用同比增85.47%至0.82亿元,维持高研发的投入,研发费用率同比增0.86pct至3.98%,和公司年初战略规划一致,今年整体研发费用率也会维持在3%以上。护肤品仍是核心驱动——为集团整体增长增速的主要品类。收入构成中,线上收入作为主导,同比高速增长至47.82%至16.27亿元;线下收入稳定增长36.93%至4.14亿元;护肤品收入18.3亿元占比89.59%,医疗器械1.9亿元占比9.33%,彩妆增速基本持平占比1.08%。

2.经营回顾大单品表现:上半年的经营回顾中,品牌营销表现优异:①舒敏保湿特护霜依然是TOP1大单品,被21家亿元皮肤科验证舒敏修护力,618全网销售破亿;②屏障特护霜成为线下TOP1单品,在舒敏保湿特护霜的基础上含有更有效抗炎的活跃成分,今年上半年线下渠道取得不错的结果;③防晒产品强势出圈,成为第二大单品,618全网出售100+万只;④精华家族618全网售出40万瓶,在各个细分品类取得结果优异,产品也不断扩充。学术赋能:①联手天猫美妆,TMIC发布了《2022年敏感性皮肤精细化护肤趋势白皮书》,进一步加强了公司作为化妆品行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②2022年5月,薇诺娜研究院联合五大权威机构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敏感性皮肤高峰论坛顺利召开,并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全程开启独家线上直播。线上渠道发展布局:①传统电商:618薇诺娜在天猫保持排名第八,也是连续两年都进入前10的唯一国货品牌。另外我们也在唯品会继续有投放;在京东今年上半年也取得了一个很高速的成长。②新兴电商:在抖音进行高频的直播和大客户不断的获取,增加一个店铺保单;快手店铺自营团队的方法展现了整个团队在人员梯队建设上的实力。蓄力社会公益:1月,斩获“第十一届中国公益节”的“2021年度公益践行奖”,公司主办的“薇诺娜微笑阳光计划”斩获“2021年度公益项目奖”。3月,贝泰妮集团向上海一线抗疫守护着捐赠804.32万元物资。在昆明医科大学设立了500万奖学金助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落实,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问答环节

1.公司未来长期的战略规划?

答:贝泰妮作为扎根云南、专注皮肤健康生态的大健康企业,肩负着“为人们带来健康与美丽”的使命,贝泰妮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打造高强竞争壁垒;通过多元布局、渠道加码、全面营销矩阵等,以硬核实力深固国有品牌影响力。贝泰妮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践行双碳目标,勇担社会责任,用初心回馈社会。未来,贝泰妮将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以全方位创新突破增长周期,积极推动大健康行业发展,长期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薇诺娜Baby的产品线升级是否已经完成?双十一有什么打法?

答:该产品最初的动机是针对婴幼儿湿疹,也是国内第一款对新生儿做临床的产品;今年产品线全系列均已开通并完成升级。0-3岁、3-12岁产品线均将在今年上市。

3.明星大单品的打造逻辑和迭代思路?

答:薇诺娜品牌刚推出时有多个系列,但收效不好。公司观察后发现由于污染、加班、化妆等原因,敏感肌需求潜力大且当时市场上没有较强的竞争对手,因此决定主打敏感肌。①目标集聚:公司采取了有效的聚焦策略,聚集于给消费者超出预期的产品体验;②互联网思维:不断收集消费者反馈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通过供应链的密切协同不断进行产品迭代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③抓住市场空白:十年前薇诺娜就推出过防晒品类,在当时的权威测评结果中已经是细分市场各项指标第一。但公司考虑到当时细分市场竞争激烈,对比之下功效型护肤市场存在空白,因此选择先进入敏感肌护肤,现在重新打造防晒品类,该品类现在已成为公司第二大品类。

4.打造多品牌矩阵的时候,如何平衡内部孵化和对外投资并购参股两种方式?

答:公司以内部孵化为主,并购为辅。①公司的品牌建设能力、多渠道运营能力、以消费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产品开发能力等已经具备,包括公司的业务中台、设计中台,还有国际化的供应链体系也已经形成。②人工智能和新品牌方面,公司希望通过并购来填补产业版图。过去一年有接触3-4个国外品牌,但是因为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现在公司还没出手。③通过基金做自己的CVC,如公司作为红杉LP,以及自己的产业基金来投资孵化,与其说是投品牌,不是说是投团队。退出路径除了上市兼并卖给别人,还有就是上市公司对其进行收购。

5.近两年OTC渠道的竞争趋势?

答:实际在中国做OTC零售连锁不容易,因为随着医保的推进,药品零售价在医院比药店里面还便宜,导致一些客流从零售连锁回到医院,整个渠道都在考虑如何转型。转型有两个方面:①专业化,即承接医院的处方外流,再结合一些医疗服务(如最近的核酸检测)。②多元化大健康,即“传统药品+健康+美丽”,在国外,大约50%-70%的化妆品消费者都是从药店去的。6.高研发投入如何推动企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并在皮肤生态体系建设发挥作用?答:公司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关注产品力;第二个是长期主义;第三是互联网思维。7.敏感肌PLUS的产品边界?如何从研发和运营上避免与“舒缓温和无添加”相对立?答:薇诺娜针对敏感肌的产品,虽然强调功效,但仍然要保持温和、无添加,这一理念体现在配方活性成分的添加量、原料取自天然植物两方面;抗衰老需要强功效,但这会与敏感肌温和的品牌理念相背离之处,因此薇诺娜品牌强调“抗初老”而非“抗衰老”;针对祛斑问题提出“四位一体”淡斑科技等。8.云科实验室的重点布局?和现有研发链路的串联协同?答:云科实验室是贝泰妮100%控股的新型研发机构,与贝泰妮现有研发体系并列,用以整合全部研发。这一公司重点布局云南特色植物筛选,针对云南6700+药用植物进行成药性研究,但该研究并非从零做起,而是会和当地高校、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实力合作。

三、爱美客调研纪要0829

(一)2022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回顾

2022年以来,疫情形势起伏,国际环境复杂严峻。面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强化组织执行力,在疫情期间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经营管理,克服了物流不畅,人员闭环管理等重重困难,在上半年实现了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39.70%。从区域维度看,上半年一线城市相继受到了较为严格和长期的控制,尤其是公司收入占比较高的华东区域,受到最严重的影响。公司积极调整部署,加快线上工具的使用和落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从产品维度看,公司溶液类注射产品与凝胶类注射产品均实现了增长。溶液类注射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12%。

随着消费者对医疗美容的认知不断提升,抗衰类的医疗美容项目日益受到欢迎。凝胶类注射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71%。新产品“濡白天使”推广顺利,公司采取医生注射牌照授权制度,将医生培训与授权制度结合,高效稳定的渠道建设与完善的学习平台制度为新品的推广带来先发优势,目前濡白天使已经在全国一线、二线城市,不同类型机构之间实现快速渗透,已覆盖超过500家医疗美容机构。在医美机构和消费者端获得很好的口碑,增长势头良好,为公司销售带来新的增量。

从盈利情况看,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5.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8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23%。公司在上半年持续扩大各个单元的招聘规模,为疫情好转后储备人才。同时,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以信息化技术全方位支持业务数字化管理。目前,信息化已覆盖采购、仓储、生产、质量管控、销售、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关键业务链,多项业务系统进入运行阶段,逐渐实现业务闭环。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6.51%,处于临床阶段的肉毒素等项目推进顺利。重大事项方面,报告期内,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线的长期竞争能力,公司与韩国HuonsBP于2022年5月20日签订经销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公司以研发注册方式引进HuonsBP的肉毒素产品,并在约定经销区域内作为后者指定的唯一合法经销商进行产品的进口和经销。本次协议的签署将有效促进双方合作开发产品,并促进双方在相关领域的联合研究和开发活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工作。公司H股发行上市申请尚在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核过程中。尽管2022年上半年的疫情来势汹汹,但是相比2020年的措手不及,我们已经为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做了充分准备。疫情可以干扰公司短期的计划部署,但不会打乱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管理层将按照既定战略规划,务实进取、稳步有序地做好下半年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爱美客作为民族品牌的市场地位,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科技企业。

(二)互动提问

1、7月深圳出台《深圳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发展医疗美容产业,支持光电类、生物类医疗美容产品的开发,支持建设国际性、专业化、规范化的规范医疗美容机构。相信对于未来我国医美行业的发展起到带头和催化剂作用。公司对未来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趋势下有何展望?以及如何做好行业领军者?

今年7月份深圳出台的《深圳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行业从业人员、投资者的信心有所提振。近年来,全国大概有10多个省份,几十个城市都开始全力布局美妆、医美等健康产业,基本在全国实现全面覆盖。上海、广州、重庆、北京、武汉等大概8个地区全方位布局美丽健康产业园。医疗美容作为一种升级消费,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政府牵头,建立医美之都的就有好几个省市,成都在2017年就率先打出了打造医美之都;2021年后,鼓励发展医美的有海南省和深圳市等。医疗美容的发展能够促进就业、鼓励消费,所以地方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公司非常希望能看到医疗美容行业在全国蓬勃发展,这也是社会发展和成熟的指标之一。公司会积极拥抱监管,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推动监管落地。倡导大家在有资质的就医地点、选择有资质的医生和产品,在安全的前提下变好、变美,合法、合规经营是对医美行业非常有利的促进,也是能够获得政府和社会良好认知的基础。希望所有的行业从业人员、消费者能够提高认知,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监督下,使行业越来越成熟并得到大力发展。

2、今年3月,水光纳入Ⅲ类械监管,后续公司是否有水光针产品的规划布局?

今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对27类医疗器械涉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内容进行调整,将水光针也正式纳入管理,分类目录调整内容明确,预期用途为“用于注射到真皮层,主要通过所含透明质酸钠等材料的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按照Ⅲ类器械监管。从监管角度来看,注射进皮下,参与到人体代谢的产品基本是按Ⅲ类械产品监管,需要经过严格认证。新的分类界定有利于清除市场上不合规的产品。最近,中整协在上海再次发起了“三正规”(正规医院、正规医生、正规产品)明确的倡导,希望通过自律提高行业声誉,去取得消费者的信赖。公司作为医疗器械、药品的提供商,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适时布局相关产品,给医生和求美者带来更好的使用和消费体验。

3、“濡白天使”产品从上市到现在是否已经达成了公司期待的一些目标,后续的战略规划如何?

“濡白天使”上市以来,公司一直坚持医生牌照授权的制度,现在获得认证的医生已经超过500多名,该产品在全国一线、二线城市都有一定程度的覆盖,也基本覆盖了头部的医疗美容机构。从医生、求美者的角度反馈,产品效果是非常理想的,我们希望濡白天使的生命周期能更长一些,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增长曲线,所以将继续坚持原定的策略,不断提高与医美机构的合作深度,扩大覆盖客户的规模,更好地满足市场的所需。

4、公司肉毒毒素的临床进度如何?其他在研产品的进度情况?

肉毒毒素产品目前已处于临床后期的资料整理阶段。临床单位基本在北京地区,临床进度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在整理完临床数据后,公司将尽快提交注册申报。其他在研产品:①器械方面,两款填充针剂类产品在临床阶段,面部埋植线在临床前阶段。②药品方面,注射用透明质酸酶在临床前阶段,目前进展顺利;利多卡因乳膏在临床试验阶段,产品为针剂类产品的补充,为患者带来便捷有效的效果;去氧胆酸调整了技术路径,目前还在临床前的研究阶段;用于体重管理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已完成一期临床。其他产品还在储备阶段,届时公司会及时公告。

5、公司如何看待通过广告宣传和打造会员体系的方式传达公司理念,并加深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和粘性?展望公司未来销售费用率的趋势?

公司的业务模式更多是针对B端,因此更关注识别客户经营问题并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针对问题进行更深、更广的覆盖。另外,公司也会借助新媒体等传播渠道针对产品进行科普,主要为产品机理、治疗方式等方面的信息,而后续销售主要由下游医美机构来推动。销售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费用率一直保持平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6、港股IPO进度如何?上市之后对公司长期发展上有什么促进?

公司H股发行是在去年启动,期间有一段时间搁置,今年6月重新启动。目前还处在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核过程中。本次重新启动H股发行,是公司希望在对接国际资本、加强品牌力乃至未来在国际上“走出去”等方面能做好准备,把优秀的产品通过建立市场化的网络优势“引进来”,也能通过资本平台把我们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公司希望能够在产品创新、生产销售体系以及竞争能力上进一步提升,通过提升品牌形象进一步助力长期发展。另外也希望通过引入国际知名投资者,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流程及方法,能够帮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提升治理水平,为公司国际化、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7、减脂或减重的市场空间巨大,公司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

产品矩阵除了利拉鲁肽与临床前的脱氧胆酸,是否还有潜在的想法?关于减脂或者减重,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我国的肥胖人数不断增加,肥胖人数由2017年的1.91亿人增至2021年的2.30亿人,年复合增长率4.8%。2030年超过3亿人。减重不仅是为了保持体态,同时也是为了保持健康,避免由过度肥胖引起的其他疾病。公司关注到减重的市场,开始于FDA批准利拉鲁肽的减重适应症。我们认为国外通过大样本人群对降糖降脂适应症的研究,应该对安全性已经有了验证,因此开始布局利拉鲁肽。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奥利司他能用于减重,因此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的减重适应症能否批准非常受关注。今年诺和诺德一季度两款产品在全球的销售金额达到34亿元。另外在脱氧胆酸方面,我们认为局部的面部减脂也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未来公司对于减重和减脂方面的产品,还会持续的关注和进行研发。

8、关于光电类仪器,看到市场上各家友商对无论是手持的美容仪,还有Ⅲ类医疗器械证的光电的项目都非常积极,想问一下公司这方面的布局是怎么样的?

目前公司没有进行光电仪器的研发,公司会积极寻求外部合作的机会。公司比较注重合作对象是否具备持续的研发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作为产业方,还是需要考虑到后续经营的可持续性。

9、关于产品未来拓展方面,近期我们看到公司产品的适应症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同时也看到整个产业里其他头部的海外品牌也有这样的一个趋势,想请教一下公司一般选择新适应症的出发点是什么?其次在未来是不是会考虑进行多个产品系列的打造,比如说像濡白天使?

公司研发一直以来的驱动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我们的技术沉淀和积累,第二个方向就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随着整个医疗美容在中国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下游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确实会产生新的适应症需求,进而创造出临床的满意度和效果。公司会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确定在一些方向是否有更合适的临床评价标准,论证是否可以拓展注射的适应症,进而推进一些相关的注册的工作。至于濡白天使的多元化,一个品牌从新生到渐次发展,都需要时间周期,公司一直坚持长期主义,我们会有后续的一些计划,但还需要时间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全部讨论

2023-09-27 11:32

您好,请看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