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机构调研纪要(金风科技、天顺风能、中材科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更多行业及个股调研纪要,欢迎关注本号。

一、金风科技半年报交流会要点 0822

22H1经营:营业收入为166.63亿元,同比-8.09%,降幅14.6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2亿,同比-5.92%,降幅1.21亿元。综合毛利率为25.14%,下降3.62pct。

风机及零部件销售:对外销售容量4086MW,同比上升37.8%。收入108.29亿元,降幅20.42亿元,毛利率12.59%,下降7.75pct,主要系海上风电大幅下降,销售容量仅占3%。中速永磁毛利率10.17%,占收入比重8.19%,由于未形成规模化的供货,毛利率优势尚未体现,下半年供应量会很大,预计8GW左右。公司今年首次以半直驱和直驱两类产线供货,下半年会有更多半直驱交付,明年以半直驱为主。

风电场开发:收入32.94亿元,同比+9.5%,毛利率68.29%。上半年公司主导的风电场开发达到250万KW。

风电服务:收入19.34亿元,同比+17.57%,毛利率19.81%。其中运维服务收入增量38.32%,国内外运维服务在运项目容量25.3GW,同比增长48%。

其他业务:收入6.05亿元,毛利率31.78%。其中水务运营收入从2.98亿增加到3.73亿,同比+25.17%。

在手订单:总量24.1GW,其中外部订单合计23.7GW,对未来两年有较强业绩支撑。海外订单2711MW,同比+45%。外部在手订单中,中速永磁机组订单容量14.7GW,比重62%,为占比最大的平台产品。

国内风电行业:2022H1国内公开招标新增51.1GW,同比+62.3%,其中陆上42.0GW,海上9.14GW,全年预计70GW。2022年上半年风机平均销售价格约1800元/KW,下半年预计1700-1800元/KW,会略有波动。

两海市场判断:国内海上风电会在三年内恢复到每年1500万-1600万KW。国际市场每年装机容量在3500-4000万KW,去年有4500万KW,未来会陆续增长到6000万KW,公司对海外市场保底预计在1.5-2GW。

全年指引:全年出货量指引15GW,Q3约4GW,Q4约7GW。目前维持中报12.59%的整机毛利率判断。实现机型切换后,主机业务会处于平稳制造毛利约10-15%。

技术创新:滑动轴承目前正处于样机到小批量化进行装机阶段,直接成本是以前的30%,难点主要在风电场的现场应用。20MW匹配叶片公司技术可以掌握,但机型尚规划中,预判2025年270米以上叶轮可以支持20MW以上机组开发。

二、天顺风能 电话会交流纪要0822

【要点整理】

1.    收入利润:H1天顺收入20亿,其中塔筒10亿,叶片5亿,发电5.2亿。H1天顺扣非净利润2.66亿,其中塔筒0.45亿,模具0.21亿,发电2.0亿。

2.   盈利情况:塔筒板块由于H1开工率较差,毛利率失真,单吨盈利500元/吨,预计下半年随开工率满产及较低的钢材价格毛利率会有修复,未来保持8%净利率。海工预计净利率为10%。叶片板块订单价格提前一年锁定,且单公斤价格稳定,毛利率随产能提升H2较H1会有改善,未来保持8%净利率。发电板块由于Q1来风变小,利润环比下降,目前来风恢复正常,且有绿电及售电弥补,预计全年发电板块利润与去年持平,今年不会有电站转让收入。

3.    H1出货情况:塔筒H1出货12万吨,其中Q1出货3万吨,Q2出货9万吨。叶片H1出货244套,其中Q1出货126套,Q2出货118套。

4.    H2出货节奏:塔筒板块,7月出货5万吨,8-11月预计单月出货10万吨以上,12月因天气转冷出货有所回调。叶片板块,预计Q3出货300套,Q4出货400套,单月8-11月维持100套以上,12月可达150套。H2塔筒和叶片整体进入交付旺季,但提示10%项目处于高风险状态。

5.   产能扩张:陆上产能:目前产能90万吨,预计未来会扩张至100-120万吨,西北地区在积极关注,甘肃地区有初步选项,预计规模不超过12万吨。海上产能:德国工厂专注生产单管桩,预计23年Q4投产,目前处于预招标状态,第二期已在积极建设,预计24年可用产能50万吨,满产可贡献70-80亿收入,净利1000元/吨。射阳工厂22年底投产,产能20-30万吨。此外江苏,两广,福建均在积极布局。

6.    行业格局:大型化告一段落,未来三年进入十四五规划任务完成阶段,陆上风电稳定发展,预计集中式保持年60GW装机以上。陆上分布式风电存在潜在增长点,但需要政策激励和推动。海上风电平价可能性大,明年进入新增长。

 【基本面数据】

天顺H1收入20亿,扣非后净利润2.66亿。分版块,塔筒H1收入10亿,其中Q1收入2.4亿,Q2收入7.2亿。叶片H1收入5亿,其中Q1收入2.4亿,Q2收入2.6亿。发电板块收入5.2亿,其中Q1收入2.1亿,Q2收入3.1亿。

从月来看,塔筒及叶片Q2进入盈利。Q1出货量较低,Q1塔筒和叶片盈利弱,Q2开始进入盈利状态。H1来看,塔筒盈利4500万,叶片盈利2100万,发电板块盈利2亿。

出货来看,塔筒H1出货,确认收入12万吨,其中Q1为3万吨,Q2为9万吨。叶片Q1出货126套,Q2出货118套,H1共计244套。

 【行业情况】

从行业整体来看,Q2进入复苏,Q1进入冰冻期。国家抢装后,及去年主机快速大型化后,以及今年征地以及疫情影响,Q1开工相对较差,Q2开始逐渐恢复。8月开始进入井喷式,塔筒板块8月出货是7月两倍以上,8-11月进入旺季,塔筒每月交付10万吨规模。叶片Q3开始突破300套,Q4要到400套,进入旺季。H2下半年交付压力较大。

今年对企业造成了很大困扰,H1和H2交付失衡导致企业库存问题。预计未来三年陆风会进入良性发展时期,一方面主机大型化告一段落,另一方面大量招标,下游客户对风电场火爆。未来三年平稳稳定发展。注意到海上出了10MW风机,预计海风平价可能性大,认为海风明年会进入新增长。

各种政策有利于风电行业发展,最近推出激励政策推进风电下乡。对十四五未来三年风电行业持乐观态度。

 【Q&A】

Q:7-9月排产环比趋势,Q3能否明确出货量?

A:7月没有明显起量,8-12月起量。单看量7月塔筒交付5万吨不到,8-11月基本10万吨规模,12月天气稍差,8-9万吨。叶片和模具8-12月都是交付旺季。叶片1-6月一直在恢复,6月交付50套,7月略有下滑,不到30套,8月开始100套以上,高峰12月150套规模,环比逐步增加过程。

去年及今年大量招标,很多项目在跑批文,具备开工条件的风场越来越多,下半年进入交付忘记。

 

Q:明年盈利展望?

A:招标量摆在那了,抢装不会对明年有影响,经过今年的消化进入正常态势,不断有项目滚动,未来像以前一样三个池子:已招标项目;招标待审批项目;具备开工条件项目,未来进入正常态势。

去年大跃进主机大型化从2-3MW到今年6-7MW,今年也消化掉了,陆上主机大型化基本结束,未来最多8MW,对行业影响没有这么大。

今年比去年装机量增长,但由于主机大型化,行业其实通缩,从2-3MW到今年6-7MW,整个行业有下降,未来不存在这样的情况,行业进入更好良性发展。从十四五规划,21-22年没有完成规划目标,未来三年要完成目标稳定增长。更大的增长要看分布式风电推进速度,要看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未来三年陆上集中式装机可以有信心保持60GW以上。

 

Q:Q3-Q4毛利率,包括叶片和塔筒?

A:H1塔筒毛利率失真,因为没有满产,开工率较差。H1塔筒单吨盈利500元/吨,下半年随开工率上升,满产,会有修复。下半年,钢材价格比上半年低,整体有利。目前担心明年订单,现在接的订单以现在的低价钢材为基准,担心明年钢价上涨,希望钢价保持平稳,会更有利。

 

Q:德国布局介绍,海上及海外布局介绍?

A:德国明年贡献不了太多收入和利润,德国工厂Q1投产,海外客户较国内严谨得多,需要半年验厂,如一切顺利预计明年Q4投产。目前为预招标状态,很多客户邀请预投标,但不是正式协议签署,要以投产和客户验收为标准,德国工厂要看24年。

我们关注到欧洲及北美对海风未来装机的热情。德国工厂已经在启动第二期,原先规划分两期,目前在提前,目前在环保审批,24年预计可用规划产能50万吨。

生产产品单一海风管桩,主要考虑成本控制,单管桩工艺简单,重量大,土地利用效率更高。主要风险没有在海外运营过工厂。德国工厂投资成本低,在欧洲新建30-50万吨工厂要3-4亿英镑,天顺德国工厂前期收购及后期设备购入不超过1亿欧元,对工厂运营有信心。

 

Q:Q3-Q4订单及出货及环比变化?

A:Q3-Q4目前只是预测值。今年存在困扰,很多客户的合同由于下游开工时间不准,导致实际问题,干扰合同和履约,加大现金流和库存压力。今年目标摸准交付,目前根据实际项目排查100多个项目现场开工状态。结合客户交付需求,8月起交付,塔筒及叶片,环比7月1-2倍增长,进入旺季。经排查10%项目处于高风险状态,有些项目根据协议今年交付,但现场征地还未完成,有很大风险,提示一下。今年有各种原因,业主审批有困难。

 

Q:锁定原材料和订单价格的提前周期?

A:3-6个月,目前行业时间缩短,在3-4个月。提前3-4月招标,锁定订单价格,按当时钢价推算,真实组织生产交付和订单钢价不一定一致。

 

Q:Q3利润弹性大?之前订单原材料锁定价格高。

A:可以这样去理解,但公司不太关注钢价。塔筒价格和钢价价格走势一致。企业更关注现金流和库存管理,比起钢价涨跌更关注资金管理能力,现金流回款,库存管理。

不需太过钢价,按照季度和半年去看影响不大,不会过于影响利润。

 

Q:大叶片紧张,是否有涨价和涨价空间?

A:大叶片确实紧张,但涨价可能性不大。叶片按主机模式提前一年和下游客户定价,涨价可能性不大。今年保质保量完成客户订单,未来会有好处。

 

Q:明年塔筒出货预期和产能情况?

A:出货预期无法完全预测,塔筒订单缩短到提前3-4个月确定,8-9月开始接明年订单。陆上塔筒产能在扩张,从90万吨扩到100-120万吨。今年陆上装机现在无法预测,估计在45GW,预计明年60GW。今年装机按照50GW比去年37GW有增长,但主机大型化拉低了需求,明年不会再有大型化,今年的45GW到明年60GW是实在的增长。我们陆上产能布局是最完善的,海上还在开始,陆上朋友圈建立最牢固,零碳业务促进和下游客户紧密合作。对提升行业占有率有信心。

 

Q:明年60GW是谨慎判断?

A:没有太大依据,是个人预估。风电招标不是打折扣,招标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原本风电招标完后建设周期18-24个月,不会违约。招标到实际开工有很多批文,包括林地指标,草原指标,环保指标,征地,都会占用时间,有一定的不可控。已经开工了的项目建设周期很快,内蒙古6-9月建完,中部,华东,山区地区建设周期12-18个月,招标后的开工节奏需要合理预测。

 

Q:下半年塔筒交付节奏?

A:8-11月10万吨以上,12月因为天气变冷会有回落。

 

Q:Q3-Q4,风机叶片价格和毛利展望?

A:价格没有大变化,年初已经定好。毛利随产能提升会比H1有改善。叶片大型化单套价格上升,但核心按照公斤计价,单公斤价格没有变化。

 

Q:长期来看,到23年,叶片价格会企稳,还是下降?

A:叶片未来发展趋势趋向富士康代工模式,叶片主导权利在主机厂,原先主机厂不具备叶片设计能力,现在已建立起来。主机厂有很强的动力把叶片设计掌握在自己手里,未来大部分叶片工厂会进入代工模式,叶片不是高技术行业,高度依赖人工,除非掌握模具。未来期待合理利润率,8%净利润率左右较为健康。对主机厂原材料价格透明,不会有太大变化。

 

Q:H1塔筒市占率,以及对于今年,明年的展望。

A:没去算,按产能简单换算就知道了。7MW风机,1GW 塔筒6-7万吨。叶片也很好计算,手头目前没有数据。

 

Q:怎么看公司在塔筒和风机市占率变化?

A:未来有希望进一步集中,原先塔筒分散,主要受地域条件因素,各家不愿扩产,工厂难以选址,由于产能半径,产能设计过小没有竞争优势。去年开始已经进一步集中,小企业被挤出去,天顺20年开始积极扩产,原先50万吨,现在90万吨,还要继续扩。蚕食小塔筒企业市场。头部四家上市塔筒企业市占率应该可以超过50%,会有小区域,产能够不到,有小企业存在。

叶片产能会更集中,20年抢装过后,产能过剩,叶片快速迭代,且运输成本各家更加关注。去年叶片快速迭代,从60-70米到90米,叶片行业还会更快洗牌,未来集中度更高,头部3-4家会有70%以上份额。

 

Q:陆上风电,西北方向没有太多布局,西北地区有何打算?

A:一直在关注,也有摇摆,没有确定。西北地域太宽广,运输半径有问题。西北有的地方没有特高压,电当地消化不了。没有确定,初步有一些选项,在甘肃附近,还没有敲定。

 

Q:西北地区建厂是10-12万吨规模还是更大?

A:不会建太大,现在的市场运费是很重要成本因素。要看当地未来风电规划,决定产能,但很难建到20万吨以上规模。西北地域太大了,单厂只能覆盖一部分。

 

Q:财务方面20年开始应收账款较多,客户打款是否记到客户上,注意到现金流量表没有体现?

A:客户6个月账期,具体记到哪个财务科目不清楚,需要询问财务。

 

Q:海风规划除了德国50万吨,国内是什么情况?

A:国内射阳工厂在建,年底投产,产能20-30万吨规模。德国工厂不做塔筒,只做单管桩。

 

Q:看海外同行,单管桩在欧洲市场营利和售价情况?

A:欧洲市场比较理性,竞争不激烈,去年欧洲大动荡,没有人扩产海风。美国对中国反倾销,但自身没有建设起产业链,不需要太担心。考虑到欧洲成本,按50万吨产能,收入70-80亿,净利润率约10%,有1000元/吨。

 

Q:欧洲本地扩产比较谨慎,但欧洲政府规划比较激进?加在一起规划2024-2025年130-140万吨。欧洲同行的竞争影响?

A:涉及政府规划都很慢,欧洲政府效率低。德国基地原业主看好欧洲海风,但高估欧洲执行能力,涉及到环保、征地等大量精力,没等到光明。欧洲政府主导来投,高压线路和变电站基本已经完备,剩下就是市场化风电开发。欧洲未来政策有利于新能源发展,保持相对理性,认为欧洲市场未来较好。

 

Q:未来欧洲海风市场规模如何估计?

A:整体来看欧洲海风基地没有多少,投资规模太大。CS WIND宣布投资30万吨海风场要花3亿英镑,产能一定紧缺,可能还需要从韩国和中国进口,不担心欧洲市场需求。

 

Q:分布式风电对生产基地布局是否会有挑战?塔筒生产半径有限,相比大基地分布式是否会生产基地布局有挑战?

A:天顺布局均衡。分布式需要看政策落地,现在看有点早。核心处理好土地和当地以及电网利益关系。

 

Q:正常情况下,风塔业务库存和应收的正常账期是多长时间?

A:下游客户6个月,考虑原材料提前1个月,6-7个月会占用现金。库存原材料及生产存货半成品希望控制在2个月。今年无法完成,下游客户交付完全不准确,上下半年交付完全失衡,导致被迫增加了很多存货,应对下半年交货,但原材料按1.5-2个月库存。希望之后半成品,在制品,成品都控制在2个月以内库存。

 

Q:塔筒H1净利润4500万,天顺苏州净利润3700万,其中会有差异?

A:对,塔筒收入不完全在苏州。苏州新能源的收入都是塔筒收入。

 

Q:塔筒4500万利润,上半年出货12万吨,单吨375元/吨,刚刚说塔筒500元单吨净利,差异体现在哪?

A:Q1只出货3万吨,但固定折旧要摊销,Q1基本上没有盈利,盈利主要是Q2。但Q2也没完成目标,也会有固定折旧摊销。

 

Q:现在钢价下调,下半年是否能回到800-1000单吨净利?

A:永远都回不到了。塔筒回到正常状态,最多8%净利,按照8000元/吨均价,700-800元/吨单吨净利水平。

 

Q:明年加入海风塔筒,管桩,单吨净利会有提升?

A:会分开计算,陆上和海上是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商业模式完全不同。海上平均可以到1000元/吨净利,10%净利率,会比陆上好,陆上完全市场化竞争,8%净利率已经很好了。

 

Q:海上和陆上完全不一样是指管桩制造更加自动化?

A:不是,海上的最大问题是物流属性。从制造业考虑陆上海上一样,自动化成本高会对客户成本更加透明。海上有两个特性:1,物流属性,管桩2000-3000吨,要装船运到指定地点,物流困难,工厂扩产不像陆上可以无序扩,没有很多地方可以扩产,决定不是非常激烈竞争,2,各地政府喜欢干预产业链,希望产业链本地化,带来价值量大,希望产业落地当地,决定是本地化竞争。当地政府参与多,工厂产能规划合理,竞争会很稀缺,价格就会更好。两个特性导致海上整体盈利较陆上塔筒更好。

 

Q:管桩运输问题,会有区位优势,省内运输在海上也是比较难?

A:不是难,是可以,但是不让你去,当地政府规划海风产业链,引进企业,一定会早起优先当地企业,而非外来企业,导致竞争差异。

 

Q:自有码头对单吨净利润是否有较大影响?

A:陆风不需要码头,海风需要码头,码头自建会节省至少100-200元码头费用,但不能决定是否能在当地拿到订单。决定订单的不完全是成本,是产业在当地落地,那地区的产能基本上就是你的,不会因为码头差异把订单给外地企业。

 

Q:叶片和模具单套售价?

A:不用纠结,叶片按重量定金,按公斤计价。90米叶片接近250万/套。现在陆上和海上都是按公斤计价,且单位价格相同。

 

Q:模具定价模式?

A:模具分客户,海外使用寿命高的800-1000万/套,国内使用寿命低,迭代快,不需要长使用寿命300-500万/套。

 

Q:模具海外及国内客户比例?海外能否占到20%

A:这两年国内客户更多,海外迭代不快,国内迭代快,模具更新需求太多。20年模具2亿多,海外国内各占一半。今年模具预计5-6亿,70%以上是国内。

 

Q:电站利润较去年略有下滑,具体原因?下半年是否能回到之前的水平?

A:只能追平。今年Q1特殊,来风变小,但成本固定,直接导致Q1只有6000多万发电利润。现在风基本上恢复正常,发电今年和去年持平,会有绿电售电来弥补,发电业务整体稳定。

 

Q:今年500MW风场年底并网?明年电站运营净利润?

A:对,今年年底并网。500MW风场,净利润1-2亿。

 

Q:德国订单?

A:德国工厂还没有投产,现在没有订单,只有预招标,客户签署订单按投产验收为准。

 

Q:国内海工订单有投标吗?

A:没有,国内海工工厂还没投产,不可能参与投标,年底开始参与。

 

Q:明年会有海风出货?明年海风出货10-20万吨?

A:肯定会有出货。出货看今年落地几个工厂,不会止于射阳工厂。

 

Q:海风在粤东地区也有布局?

A:对,海风布局包括江苏,福建,广东(粤东粤西),北部湾,都会想要布局,但要以落地为准。

 

Q:广西地区海工厂比较少?

A:对,比较少。

 Q:明年会有500MW运厂转让?今年不会有卖电站收入?

A:21年在投资电站,今年开工建设,明年轻资产模式会打通。按计划不仅要拿资源建电站,还要滚动式卖掉,肯定会去卖。对,今年不会有卖电站收入。

三、中材科技 业绩说明会0819

1、上半年的整体经营情况。

答:公司上半年整体经营平稳,实现销售收入99亿,归母净利润约18.7亿,同时各大业务板块在上半年均实现了盈利,应该说是比较突出的成绩,整体实现了稳增长的经营目标。分业务板块看:玻纤业务。克服疫情影响上半年出货约52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收入是45.8亿,归母净利润达到15.2亿。最主要是我们的重点产品,包括无捻纱,热塑产品支撑需求支撑比较强。同时海外市场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需求也是得到了恢复。所以我们及时地调整了销售占比,包括海外的占比,同时盘活资产处置了部分贵金属获取了收益。叶片行业招标价的下跌和大宗物资采购价的上涨,收入和利润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上半年销售了5GW,收入是24.5亿,销量肯定是提高的。因为价格的下滑,所以收入规模是下降的。从销售的结构来看,大叶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平均功率二季度已达4MW,同时公司持续优化结构,提前布置90米级别大叶型产能抢占市场;随着下游开工的逐步恢复行业回暖,公司在手订单规模以及下半年排产情况均大幅好转,预计整体下半年需求将会得到较好改善,尤其是90米级别大叶型产品。锂电池隔膜行业上半年各项指标都得到了提高,销售5亿平米,收入6.9亿元,净利润达到了1.4亿,同比大幅增长。A品率有比较大的改善,成本下降了20%左右。整体盈利能力逐季度均有提升,上半年单平净利基本做到了3毛。在产能建设方面,滕州的二期上半年也基本上都投产,各个产线得到30%左右的提速,对产能的发挥是很好的支撑,预计今年的整体的销售比去年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其他业务板块三个研究院南玻、北玻和苏非,达到了历史新高的水平。前两个研究院收入都超过了10个亿,苏非院是做矿物材料深加工的,今年的业绩也表现得不错。还有一个业务板块气瓶产业,CNG气瓶和氢能气瓶,今年的业绩表现得非常好,现在已经是年度目标的百分之七八十。特别是氢气瓶业务进展良好,上半年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几个示范项目都有我们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今年上半年公司有6.23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请问分别都是什么收入?

答: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上半年泰山玻纤铑粉处置收益大概3个多亿,加上苏非院处置参股骨料公司股权处置收益1个亿,余下的是院所及产业政府补贴等。

3、6月末公司存货较去年年底增长了11-12亿元,目前公司存货主要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存货主要是玻纤和叶片产业。玻纤二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部分下游需求后置,导致库存有一定幅度增加;叶片产业由于上半年开工情况一般,但整体生产正常进行,主要为下半年行业需求恢复备货。

4、目前公司锂电池隔膜的产能有多少?下半年以及2023、2024、2025的投资进度如何?

答:公司隔膜产业现有产能约15亿平米,今年到年底应该还会有一定的增量,主要是滕州二期9-10#,到年底公司将具备16亿平米以上产能。后续产能扩张方面,我们已披露项目拟建设规模接近30亿平米,包括内蒙二期三期、滕州三期以及南京项目,后续项目也在筹备中,布局方面会贴近客户生产基地。从年底产能增量来看,未来三年年均基膜产能增量在15-20亿平米,公司隔膜产业发展得到了中国建材集团大力支持,按照我们隔膜产业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十四五末期,我们要具备70亿平米级别基膜产能,同时要着手海外产能建设,隔膜产业产能落地是我们管理层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

5、目前海外客户的拓展情况如何?国内客户结构变化?

答:海外客户开拓工作在有序推进过程中,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经历过充分的验证沟通和交流合作,我们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在我们现有产能范围内,实际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国际主流客户,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海外客户出货占比10%多点,主要还是受产能规模限制。我们相信随着产能的提升,海外客户占比还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海外客户自身增量也足够大,对于我们来说,机会更大,我们已经开始进行有关工作,今年我们又增加了一家批量供应的海外客户,整体的量也起的比较快。国内客户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战略核心客户C,出货占比60%以上,未来除了保障现有基膜层面合作外,我们会进一步加强配套产能建设尤其是涂覆产能配套;另一方面国内的其他战略核心客户,随着涂覆产能释放,整体供应量将会有较大幅度提升。综合来看,隔膜产业后续的整体的利能力,随着整个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优化,在提升趋势中。

6、整体良品率?单品净利平均趋势?

答:今年各个工厂产能利用率都达到了100%以上,因为提速产能释放超过可研设计产能。良品率从去年平均80%左右提升到90%以上,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老的生产线良品率也很高。个别工厂制造成本已经降低到了6毛左右,总体毛利率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升。

7、公司风电叶片产能有多少?公司在巴西建设的叶片厂目前进展如何?其他基地扩产进度如何?

答:叶片的产能布局,在国内主要是三个基地,在榆林和新疆伊吾两个内陆的基地。在广东的阳江,有个配套海上的基地。巴西项目现在也比较顺利,今年下半年应该能够落定。还有一部分工作是老基地的产能的升级,从原来的2兆瓦3兆瓦提高到4兆瓦以上,5兆瓦、6兆瓦这样一个水平,就是90米以上的级别。模具配备上来看,得益于模具一体化战略,90米级别模具迅速到位,截止6月底具备18套,预计年底接近40套,全部达产后将具备15GW左右90米级别叶片产能。实际上,从集团范围来看,集团的叶片产能会更大。海外,后面也会实际去考虑一些新的项目,目前还没有正式启动。

8、上半年风电招标价格较低,也导致了公司风电叶片盈利受限,从近期情况来看,风电叶片出厂价格是否有提升?如何看待风电叶片下半年的出货及价格情况?

答:今年下半年需求是足够大,但是产能供给能力应该说其实不是完全匹配的。对生产叶片的企业来讲,有一个从小叶型往大叶型转的过程。各个企业都是面临产能爬坡的过程和产能效率提升的过程。这么多年来在行业里面的地位,所以我们的产能的爬升应该说可能会做得好一些。但是总体感觉今年下半年需求是有,供给是偏紧的,有些指标变化应该是可期的。现在价格谈判周期是在变短,过去可能是一年一谈,跟核心客户现在基本上可能是半年一谈,然后其他的客户可能是分批次订单或者是分季度去谈。所以总体来看,现在整个价格的弹性其实还是有,但现在也不太好去预期,而且价格反映到盈利端改善也是需要时间,基于大叶型产品下半年供需判断,我们还是具备一定主动性。从出货节奏来看,预计8月下旬开始将逐步进入高峰期,今年整体出货较去年会有25%左右的增长;盈利的改善短期来看,还在于说90米级别叶片后续的量产过程中成本的下降,带来毛利率的提升。总体判断,盈利能力逐步恢复是大概率事件,越往后局面会越清晰。

9、风电叶片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有哪些优势?如何判断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看待碳纤维在风电叶片中的运用?

答:整体叶片发展趋势是在迎合主机大型化和低成本的趋势在发展。所以从设计上来看,要精细化设计,然后实现叶片的低载和高发电量,然后环境友好轻量化。制造方面是以模块化和高效制造基础实现,就是说整个叶片产业的自动化、机制化的广泛应用。但是更重要是材料体系,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点。碳纤维(大丝束)非常契合整个叶片行业发展的技术趋势的。但是短期面临的问题确实还是成本太高以及供应不足。如后续随着大丝束自主供应提升,成本大幅下降,能够提供最优性价比的终端产品,碳玻混技术路线将会得到全面推广。中材科技也愿意和集团、和领先的碳纤维企业一起来探讨这样的发展前景和产业化机会,协同设计专用的增强材料。

10、玻纤情况展望?

答:玻纤就是一个新材料,核心就是在替代,所以需求是由技术和成本来决定的,技术决定市场广度,然后成本决定定价,决定市场深度。所以总体来看,我觉得玻纤的技术进步带来整个市场的深度不断延伸,所以长期保持增长态势,但是短期确实有一些周期增长,确实还是受到近期大环境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就是新一轮的产能扩张。从数据上看整个今年下半年单月新增产能可能是在6万吨左右,所以基本上对下游会有一些冲击。然后第二是疫情反弹,导致部分的下游需求的一个应用领域需求后置,所以行业库存增加,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放缓。第三就是整个宏观大环境下,就是我们短期没办法规避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个幅度在今年上半年其实非常大,去年同期应该都是在20%以上的增长。积极的一面,整个玻纤下游的各个细分市场其实规模是在持续地扩大,包括风电、汽车、电子,其实整个规模是在持续扩大的,所以需求的差异化和产品的差异化的趋势也是比较明显的。结合目前整个风电和汽车这两个大的应用局的需求趋势来看,我们还是比较积极的。只是说Q3确实还是会面临一些经营上的压力,这个主要是去库存,再加上消化新增产能。我们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第一个是根据整个市场包括客户的需求的变化来持续优化我们自己的一个结构,包括在风电,在汽车,然后包括出口这块,我们鼓励区域做得更大一点,然后把库存消化掉。然后第二个就是说我能把这些高端产品也结构了一个调整,来补偿我们传统产品的这个价格下跌带来的一个利润损失。在降本这块做一些工作,包括持续提升了我们整个运营效率。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整个新产品的开发。

11、公司在氢能产业的发展规划是怎么样的?请详细分享该方面公司可能开展的工作。

答:高压复合气瓶产业,是中材科技早期投资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在CNG气瓶的基础上开发了氢气瓶,我们已经完成35-70MAP氢气瓶的技术储备和产能布局,能够提供1.5L-380L各型号的产品,这两年市占率在20%以上。大家肯定也能观察得到,氢能产业将来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具体到氢气瓶,也是一个百亿级别的一个产业。中材科技产业定位的是新能源材料,所以这个肯定是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已经在逐渐地集中我们的财力、人力、物力去发展壮大这一块业务。

12、请陈总简单地总结一下今天下半年各个业务产业的趋势,也提振一下投资者的信心。

答:关于公司,未来我们其实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划,主要是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特种纤维三大赛道里面去做产业。玻纤产业,在现在的产能的基础上,也公告了我们在山西有一个大的基地的建设,一期也已经规划到30万吨,可能整体的规划可能比这个还要大。那未来集团其实也已经在考虑走出去,走到海外去布局产能。叶片产业是公司自己培育的一个大的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协同其他内部的资源,目标是要继续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未来是翻番的计划。锂膜产业是我们重点培育的一个新产业,刚才已经提到了我们产能规划。氢能未来也是会重点打造的百亿级别产业,当然这个爆发点应该在十四五末十五五初这样一个时间点,我们现在已经做好了产能的、技术的准备和人员的储备。所以总体来讲,公司在集团属于新材料业务的重要产业平台,在集团及各位股东的支持下,一定会到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