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新教育高亮:K12教育机构必须重视这4个趋势变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教培校长参考》讯,11月25日,GET 2019教育科技大会在北京开幕。朴新教育联合创始人高亮出席大会并发表了演讲。高亮称,K12教育机构必须重视四个趋势变化:1、从教到学;2、从教案到笔记;3、从课上到课下;4、从讲到练。

以下为嘉宾演讲内容,经《教培校长参考》整理编辑:

大家好,很感谢大会的邀请有机会和大家进行分享,我是朴新教育的高亮,目前在负责我们的教学管理部。之前从2011年开始我做培训机构的校长,在安徽、山西、辽宁,做了这么多年的校长,现在重新回到了这样的岗位。

教学管理部主要的工作范围在我们集团内部规定有大概下面四个方面:1、教师的教;2、学习的学;3、课程的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4、教师专业发展。这四条内容团结的一个核心叫做课堂,以课堂为中心来展开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我自己脱离校长岗位以后在教学管理的过程当中,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发现以下四个方向非常重要,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

以下四个方向代表目前在K12文化课领域里的四个我个人认为值得关注的趋势:

趋势变化1:从教到学

不管是从实践当中还是在理论探索,更多的关注开始由教向学进行转移。

咱们这一行像制造业一样也有上下游、也有价值链,价值链这一部分在过去可能教、可能讲变得更加值钱,然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往前走,创新不断出现,我们会发现学变得日益重要起来。过去我开健身房挣钱,现在可能我当陪练挣钱;过去我拿到驾照可以开车上路,现在多多少少大家总会希望能够找人练习以后才能够比较放心。

所以我们发现了教育培训行业的价值链开始出现了转移、重构,当客户以比较低的价格在网上能够获得非常高质量的音视频的时候,那么我们就知道学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趋势变化2:从教案到笔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之前在大连学校工作,我们的教学检查做了一个小的转型,之前我们知道常规的教师教学质量控制更多是通过检查教案的方式,现在我们逐渐转向检查学生笔记,在编程里面有非常有名的变化叫做从面向过程转向面向对象,检查教师的教案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面向过程的教学管理思路,在课上、在课后对老师的教案进行检查,目标如何设定、材料如何选择、进度、速度如何控制,这是面向过程的,面向典型的教学过程。

而我们现在的实践是在课程结束以后,班级当中随机发布两个学号,通过教辅团队比如2号和7号同学在下课以后对他们的课堂笔记进行拍照留存,回传总部进行分析、进行比对。如果随机抓取两位同学的课堂笔记相似程度超过70%,我们可以认为这堂课已经初步标准化。如果相似程度超过了90%,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高度标准化。这是面向学生这个学习对象的。

所以从检查教案转向了检查笔记,看起来是教学检查的动作变化,实际上背后是重要的课程的教学思路上的改革,一旦要求检查学生笔记,我们就不能再讲同学们我们打开48页把标题画下来,你是用粉红色萤光笔还是黑色中性笔,你是下滑线还是波浪线?你不能讲把第二段第二个单词旁边写上汉语意思,旁边是哪边,是上下左右哪一边?你不能讲打开笔记写.你要明确告诉学生是汉字一还是数字1,有没有括号,是方括号还是圆括号?目前很多培训机构组织笔记大赛,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活动都是由市场板块招生部门牵头,学生笔记的整体提升和升级应该从教师招聘和教师培训开始的动作,教师招聘、教师培训在新教师阶段让他养成好的习惯,老师是原件,学生是复印件,原件不清晰复印件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小的转型带来了大的变化,这就自然而然进入第三条从课上关注转向课下。

趋势变化3:从课上到课下

春秋季的时候同学们在我们这每周上一个科目的一次课两个小时的时间,一周七天每天两小时,一周一共是168小时,两个小时的授课,剩下还有166小时,这166小时当中除了在全日制学校的学习、课后的复习作业、休息、娱乐之外还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对于学生课下业余时间的管控是他成绩提高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精细规划能够最大保证教学效果,实现学习目标达成。

趋势变化4:从讲到练

在过去我们在这一行当内讲过多,练不足。所以我们要损有余而奉不足,减少或者更多关注训练,从讲到练提供即时性反馈,我们的老师太像老师了,我们的老师下一个阶段可以变得更像教练,不管是篮球教练还是排球教练,他们在体育当中所展示出的智慧都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好的启示。

我们讲了训练的相关理论,这个题目我已经讲了八年了,训练与练习第一次是在2011年我在南京出差的时候选了这样的题目,咱们知道做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是文献综述,当时为了准备这个题目,我到知网上把含有训练和练习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基本上穷尽所有的已知文献,发现在文化课、基础教育领域,对训练与练习关注的远远不够,更多的理论聚焦于以下领域,比如说军事训练的领域,军事训练最后打仗是以命相博,我们知道对于训练的效率有着最高的要求。

关于军事训练当中有很多理论有一条引起我的兴趣,郭兴福提出自己的郭兴福新兵训练法,跟他的同事相比他带领的新兵不管在速度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越,这样的理论能够给大家非常多的启发,我们知道在军事训练当中很多训练法可以直接迁移到我们的文化课学习当中。所以很多相关的论文和著作都是军事科学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领域是竞技体育这个领域,事先准备担架的活动除了战争就是竞技体育,竞技体育那是追求要得金牌、抓锦标,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内容,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女排,不管是郎平和她背后的女排精神,网上找都能找到军事训练的背景,这就是为什么在历届全运会当中八一体工大队经常夺金夺银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中国女排还没有特别有气色的时候,机缘巧合周恩来总理访问日本看到日本女排的训练非常佩服,当下解决邀请当时日本女排的主教练大松先生来到了北京,对我们国家的女排训练进行了建议和指导。外面的思路引进来,自己的传统转上去,把过去军事训练当中郭兴福指挥法、训练法融合到竞技体育训练法当中重要的概念,提出了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三从一大是我们国家竞技体育训练的基本的纲领性文件,比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的校长看家论文都是关于三从一大的再认识和再陈述。

三从一大包括以下: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剂量。我自己的个人体会在文化课的题目训练当中都能给我很好的启发,下面进行逐一展开。

1、从难。如果给从难这个概念找一个载体的话我想应该是课程表,从难我们来看一看,并不是说我们在题目选择和题目筛选的时候要找出特别难、特别怪、特别有挑战性的内容,不是。从难的核心就是安排教学顺序,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给大家讲个故事,爬楼梯的故事,我自己2004年入行做高三老师,对中学的终点我再往前看到初一年级,初一到高三六年的时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好比攀爬一个六层的高楼,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二楼,我们会发现班里面有几个同学还停留在一楼,物理意义上他们是在一间教室,但五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差了一年。有个别同学反过来神,突然想老师等等我,向楼梯间跑过去,突然发现楼梯间的楼梯被撤掉,这个楼梯被撤下来搭建二楼和三楼的通道,这个楼梯在全日制学校里面有个名字大名鼎鼎的进度。

重复这样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在高三的时候,从侧面观察我们的教学楼,会发现从一楼到六楼都分布有同学,有些还干到负二去了,有的爬到更高的楼。我们必须知道学生知道什么,学习者的起点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选择提供材料的时候,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爬楼梯的例子应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第二个教育寓言叫做认地图的能力。现在在朴新,全国各K12机构,我们开始提出了新教师转正的基本要求,新教师经过我们的集训以后要进入转正答辩环节,我们有要求是要求该名老师在自己所教授的学段学科内能够把对应的公立学校教材一级章二级节(音)目录能够全部默写背诵。

我们在大连学校做了真题的记忆和背诵大赛,对知识点也有这样的要求。如果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必须要掌握从七年级上学期到九下所有六册书每一章的名字和每一节的名字。有体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知道高三和初三这种毕业年级和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相比,更重要的是构建学习体系。物理科目学习的时候力是力,运动是运动,如何帮助学生认知地图,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和框架,这是在练习中需要注意的点。

结合维果斯基的理论,如果通过我们材料的选择顺序的安排,始终能够让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我们就知道他的学习曲线斜率非常陡峭,我们规划路线图给学生加满驱动力,按照这样的路线图和驱动力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这是从难的载体就是精心安排和设计的针对学生个体的课程表。

2、从严。视角由课上转向课下,如果需要载体的话我想应该是作业单,作业单的设计关注实际上远远不够,在过去很多的时候老师重视课上的讲,忽略了课下的练,作业有以下这么几条:

学以致用,学以促用。《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习做实践的意思来讲,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班里的同学有人在第二堂课能够运用第一堂课老师讲授的内容,这样的学生充满了学以致用的感觉,通过作业是很好的加强手段。被设计的印证感,很多的时候同学们课下没有做作业的动力,主要因为印证感的缺失。在课堂授课的时候,我们发现有经验的老师经常讲到,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过,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学期开始的时候跟大家讲过,被设计的一致性和印证感,有空间上的针对性,空间上一定要有针对性,班级授课几十个同学汇聚一堂,课下的练习和作业可以实现不同学生个体的针对性。时间上的系统性从备课的角度来讲,很多老师备课和题本身的备课,希望他能够从题本位走入到课本位,六个题单独来说都很棒,但是合在一起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由易到难还是由总到分,它背后的顺序是非常关键的,有哲学家说过关系比实体更重要,所以能够以一节课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规划和设计,进而过渡到最理想的状态,以一个学期为单位进行规划。

所以我们讲了时间上的系统性,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三次课的作业当中出现了第一次课和第二次课所讲的内容得以运用,我们说了具备系统性。很多时候老师例如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平常晚上做了这样那样的微课,实际上是现备课现整理,如果以学期为单位做整体规划的时候会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总结一下就是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浪漫走向精确。教育测量跟其他行业相比定性的成本会比较多,我们到医院看病先查血,各种各样的指标马上能够拿到。现在让老师查学生的词汇量很难精准,所以我们能够有定性的走向定量,不要说回去大量阅读,广泛背诵,而要给出他量化的、细化的、可操作的办法。

3、从实战出发。从实战出发讲的是模考卷,材料重视历年真题,仿真营造考场环境。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平常做题还不错,考试的时候考不出对应的水平,我说很简单因为你家孩子平常做题不怎么样,因为没有进行时间控制。一套卷子让他用二十分钟做还是四十分钟做,需要调动的能力完全不一样。仅仅做好每一此计时这么一个小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获得提升。

4、大剂量的问题今天时间有限不做过多展开。

三从一大就是这四条,我自己一个体会,这是在三年前我们家老大做数学训练,当时我在外地工作,孩子的学习主要由孩子妈妈来负责,本身按照训练的要求应该每一次正反篇,需要用的时间是10分钟-15分钟,基本上我这娃都是两次,每次做五篇,用的时间加起来超过20分钟,这个事确实让我很担忧,我自己按照我自己的理论对他进行了纠正和干预,大概花了五周到六周的时间,把他的时间从20多分钟压缩到12分钟以内,正确率也有很好的提升。中间有很多办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加入了计时这个概念,仅仅通过计时这么一个小的操作,就能够更多地增加了任务的挑战性,激发了孩子训练的兴趣,得到比较好的结果,而这仅仅只是三从一大原理当中非常微小的又有意义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有这样的体会,从教转向学,从教案转向笔记,从课上关注到课下,把练习更多关注提上日程。

*本文为教培校长参考整理编辑。生产并分享教培干货,赋能并成就教培校长,更多深度内容请持续关注(ID:jiaopeixiao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