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2021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2喜欢:1
广发这位做了十年fof的基金经理访谈质量可以,安利给你网页链接

热门回复

2021-10-24 08:15

同类确认。第一点,良好的持有体验,我的做法是控制组合波动率、回撤。第二点,Fire提前退休并不需要天量资本。个人测算,33×年生活费(养老金年提现率3%),是合适的目标。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任意买,是欲望和能力的匹配,是说不的权利,本金适度即可。
正在思考准备进化的点:
1.是否立刻撤出全职工作。我倾向于暂时不。不再依赖工资,不考虑晋升和迎合,远离加班,反而更能体会工作本身的乐趣,体验极佳。如果未来有更好的机会、规划,随时可以转移阵地。
2.是否取消回撤目标,专注相对收益。Polly基金是几十年的长期投资。控制回撤需要配置债券、现金,也需要择时,都可能影响长期收益率。但目前时机未到。
3.节制欲望是永恒的战斗。欲望不是只有“物欲” ,对投资收益率,本金数量,freedom,rights的渴望也是。fire运动参与者常努力节制前者,但后者过度膨胀一样危险。

成长风格和价值风格收益率差值在哪儿可以看到比较全的历史数据@Polly基金

2021-10-24 10:56

个人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
我如笔,金钱如墨,时间如纸。尽情挥洒,搁笔无憾。
人当墨,钱当笔就错了

2021-10-24 09:33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任意买,是欲望和能力的匹配,是说不的权利,本金适度即可。[很赞]有人一百万就够,有的人一个亿也不够。

2021-10-23 19:05

你是真大佬,在找fof相关资料,翻你之前帖子学习学习。实不相瞒,我只是入市一年的新韭菜[大笑]

2021-10-24 14:15

时间久了还是有点无聊。人性如此,太忙了想闲,太闲也难受。总得看好下一步

2021-10-24 13:25

睡懒觉玩手机不好吗?去年大半年都是这么干的,没有了各种微信群,没有各种电话,心情都好了很多。

2021-10-24 11:30

399372是大盘成长,399373是大盘价值,很多软件都能看这两个指数

2021-10-24 09:26

据我观察,很多没有fire还在忙于工作和生计的人,大多是把fire当作一种精神寄托,当作逃避生活和压力的出入口,基本没有考虑fire后的生活应该如何度过,这也和人性的短视有关。有一个现象也能说明一点问题,就是很多退休后的老人会选择返聘,因为在家天天睡懒觉玩手机的日子实在太无聊。所以个人比较倾向于自由职业这种方式

关于全职投资这件事也有过思考。之前听过一个高盛交易员的视频课程,一上来就告知全职的前提是要有一份稳定的现金流来维持日常生活(这部分相当于无风险收益)。如果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就不得不动用到投资资金,而投资收益本身就不稳定。假如当月收益不好或者亏损,就意味着需要动用到本金来充当生活开销。本金如果减少,还想维持当初的收益就不得不追求更高的收益,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最后本金终究归零。另外,对于全职投资这件事,本身我也是有质疑的,因为个人认为对于不走职业投资的人来说,做投资其实并没有那么花费时间和精力,那也就意味着会有很多空余时间,这些空余时间要么可能由于离市场太近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操作从而带来损耗,要么就得用来面对fire后同样的课题

2021-10-24 00:04

虽然入市时间很短,但还是借助网络学到了些皮毛,主要是受益于各种大佬的分享和对普通散户的观察以及自身体悟。也因为踩过一些坑,从此不再迷信什么牛股、大v和完美的回测曲线。

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叫《以天为敌》,主要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用故事讲述人类如何应对风险,还挺有意思。里面提到,早在1730年就有数学家提出正态分布和标准差两个概念,算起来都差不多是四百年前的事。细想一下,我们这代人接触到很多习以为常的知识,往往可能经过很多代人各种曲折探索而来。

投资这事有个有意思的点,就是会有那么些瞬间发现自己在思考又或者困惑的问题,可能有前辈在几十年前就给出了解决方案,仿佛跨过时间和空间和对方产生了些许共鸣。之前也粗浅研究过王阳明,无意得知他和朱熹居然相差三百多年,原本以为他俩应该是差不多时代的人,时间拉长来看几十年几百年其实也很短,主观上觉得长主要是因为人类个体的寿命比较有限。说回投资,之前在我多次复盘A股最近两次股灾后,或多或少陷入了一种终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焦虑中。后来无意听有人提到芒格曾经吐槽格雷厄姆一生都活在金融危机抄底失败的阴影中。而安全边际理论也正是在那次失败中诞生,这一点让我对安全边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应对市场崩盘指明了方向。

再多说几句,我还有两个观点可能和部分人想法不一样,一个是由于之前有过阶段性失眠的经历,所以个人很在意持有体验这点,如果要排序,肯定是优先排在收益前面的,不是很理解一边失眠睡不好甚至吃抗焦虑药也要各种高杠杆搏高收益的赌徒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睡个好觉比赚大钱重要。第二点,我意识到对物欲低的人来说,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钱,也用不了那么多钱,这也加深了我对上一个观点的信念。有段时间爱逛豆瓣上的fire小组,老是有那种几套房的人问自己能不能fire还表现特别焦虑,有个评论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她说自己早年在香港打拼,手里也有5kw+,但是看着身边很多朋友都是资产上亿,自己也曾经很焦虑,后来想明白,比较是没有尽头的。《以天为敌》里也有提到,在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就提出:由财富的任何微小增量带来的满足感与先前拥有的财富数量成反比。

有感而发,胡扯了一大推。接触越多,越对这个市场敬畏,我是深知自己水平很有限,投资这条路要学习得太多,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