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论:金融科技的Q2财报盘点,从客群变化看风险控制的新提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前言:2021年,金融科技的发展到了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之年。从Q1、Q2的财报表现来看,金融科技已经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当下,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决定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那么,随着客群的不断上移,金融科技在当下面临的问题依然是内外部风险处置。通过Q2季度财报来看,金融科技上市公司虽然业务不同,客群不同,风险控制手段不同,但是在面对行业共性问题的时候都进行了有效的解决。这也为未来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1年,每个行业的发展注定要“从头开始”。2020年的疫情让所有人都值得深思,因为各行业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后疫情时代”往往给人“痛定思痛”的感觉。有观点认为,我们很难回到疫情之前。

凡事都有利弊,在“疫情”中各行业暴露出来的短板也淋漓尽致。每个行业的发展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同样也会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旅游、酒店、餐饮行业受到的影响之大不得不让大家进行反省,有效的抵御外部风险,存续流动的现金管理才应是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模式。

反观金融行业,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从事金融业务的公司,受到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这种外部风险的叠加导致内部风险的加剧,在2020年尤为明显。有观点认为是“不可抗力”,但是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因果关系显然也是一个内在的循环。

风险控制向来是任何行业最为明显的一道关口,也是每个行业必须要“未雨绸缪”的事儿。但是从2020年到2021年的数据来看,大部分行业在平顺的发展期都是一路“高歌猛进”。从商业角度来讲,这没有问题。在市场条件趋于向上态势的时候,开拓新的领地,争取更多的财富本就是商业之道。

但是在风险面前,没有人去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几乎都是一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态度。而这条“路”的终点的确很近,往前一步就是悬崖。

这就好比炒股。在牛市的时候,看不出谁挣钱,因为都涨你也挣钱。从概率学来讲,牛市中你赔钱的概率可能只有千万分之一。什么时候才能看出你赚钱来,毫无疑问的是熊市。只有大家都赔钱的时候,你不赔钱或者少赔钱就等于赚了。

所以2021年,各行业需要考虑的是你如何防范“未来赔钱”的事儿发生,做好风险控制是主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以传统的思维去看待任何一个行业。但能够决定未来的,却还是“传统”的。

我们依然要抱着包容的态度去看待金融科技行业。这个行业发展历经波折,从当下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来看,头部的几家几乎都盈利。本着客观中立的角度来讲,盈利未必代表着持续盈利,亏损也不会始终亏损。找出问题的所在,解决问题才能持续的发展。从这一点上来看,金融科技企业已经找到了其中的诀窍。

一、不断上移的客群,小微企业主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必然关系

2019年,国家开始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小微企业更是“九死一生”。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其实从2013年至2018年可以说是相对“黯淡”的时期。

传统金融机构几乎把小微企业拒之门外。

融资需求和融资条件的不对等,相对制约了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持续融资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借贷业务进入了一个相对“失衡”的状态,真正需要钱的小微企业却借不到钱。小微企业借款问题在2019年开始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借款,来平衡借贷市场上需求的不足。

2020年,小微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小微企业融资展现出的特点与传统金融的模式稍显格格不入。

无非是信用的问题。在金融机构的风控中,信用作为基础要素并不能作为增信要素,这与整个道德评判标准不无关系。多数人都认为,一个人或一家企业讲诚信是最基本的“做人标准”。这仅仅代表的是基础,并不能成为未来履约的保障。但是小微企业确实在增信能力上稍显不足。

小微企业的借款需求呈现出很大的空缺,然而单纯靠着金融机构的借贷产品进行填补,短时间之内无法实现。不可否认的是,银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主力军。那么,什么方式能够构架起两者供需之间的桥梁?金融科技企业的Q2财报给出了我们答案。

第一个必然:未来金融科技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

金融科技公司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已经对现有的业务进行了调整,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逐渐铺开。从二季度的数据来看:小赢科技已取得网络贷款牌照,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更能得心应手。并且在牌照的加持下,小赢未来在探索小微企业的服务上走在了前面。以旗下普惠金融产品小赢卡贷为例,其服务客群主要是有借贷需求的消费金融个体户和小微企业。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已经有近60万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从小赢科技旗下产品获得日常企业经营资金。

乐信数据显示:平台管理在贷余额905亿元,同比增长46.2%;其中,面向中小企业主的小微信用借款业务40亿元,与1季度相比,实现近乎翻倍的增长。

信也科技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信也科技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超过40.8万户,同比增长1261.1%,共计促成交易金额62亿元,环比增长40.9%,该金额占本季度促成交易总金额的18.6%。信也科技方面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在小微领域服务的投入,为这一细分市场持续注入活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360数科数据显示:二季度小微企业贷款(税票贷、企业贷等)新增授信额71.2亿,环比增长22%,余额环比增长45%。平均授信额度突破25万。同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征,上线定制化小微产品。

从这个过程来看,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将资产端平移到小微企业主上。从这个过程来讲,同样也代表着客群上移。那么换个角度不难发现,小微企业主也会选择金融科技公司的助贷形式作为贷款渠道之一,用来补充日常流动资金。

第二必然:小微企业主的选择

相对于小微企业主来讲,借款多数为时间短、周期小、用款快这三个特点。在这三个特点的加持下,选择金融科技公司的助贷模式确实能够节省时间成本。有观点认为,助贷模式的发展离不开资产端的稳定。毕竟,助贷业务是中间环节,前者对接小微企业,后者对接金融机构。

当下,大部分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助贷业务环节依然是突出“个人贷”,这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目前以“企业”为主体的贷款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线上借款”,毕竟企业属于较为复杂的客体。小微企业主在选择金融科技公司时,依然以个人的身份进行贷款,但是贷款的实际用途大部分用于企业经营。

借款额度和用款周期相对灵活,使得在选择上小微企业主更贴近金融科技公司的助贷产品。从借贷习惯和借贷逻辑上来讲,小微企业主的长期贷款还是来自于银行,短期的周转用款来自于助贷。那么,在举全国之力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方面上,这种模式和方式是否更容易被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接受。金融科技公司在其中起到的桥梁作用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验证,但是确实是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逾期率降低,资产端能否决定“内部风险”可控

对于小微企业主为资产端是否能够经得起验证,还是要看金融科技公司对于该类借款人群的风险把控程度。

这里提到的风险控制和把控程度,并非金融科技公司要替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使风控权利。政策规定在助贷、联合贷款业务中,银行或金融机构要掌握风控的自主权,不得随意外包。

主要是在于金融科技公司对于本身小微企业主借款的筛选和把控。

在嘉银金科财报中提到:在资产质量方面,依靠嘉银金科十年来积累的大数据风控能力,及转型后客群质量的显著提升,嘉银金科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嘉银金科长期致力于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聚焦小微企业主及个人,所服务的借款客群呈现出明显的小额度、高忠诚、低风险特征。同时,嘉银金科全账龄逾期率较一季度再度大幅优化。

总结一下,重点的三个关键词:小额度、高忠诚、低风险

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概念。按照金融科技发展的路径来讲,本身都具备一定的大数据风控和筛选能力。借款额度小前文中已经进行了分析,高忠诚度其实代表着小微企业主借款的理由较为充分,能够做到一定的专款专用。在当下,大型的企业借款风险在不断加剧,小微企业的借款风险随之减少的原因,于开篇我们提到的疫情影响不无关系。因为,小微企业主大多将自身的有无形资产全部绑定在企业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直白的说,小微企业主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放在了企业经营上。

不管是面对疫情的影响还是经营上的波动,小微企业主将韧性发挥的尽其所长。所以,小微企业主忠诚度较高。大部分的小微企业主是白手起家,所以对于信用审视要高于个人贷款和消费贷款。小微企业主的特点较为明显,我们不能单纯的觉得企业小抗风险能力就弱,缺少相关的资产,企业的信用就不值得一提。在“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的发展往往会步步为营,而不是追逐名利。

从各大金融科技公司财报逾期率上已经明显看出在不断减小。

小赢科技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未偿贷款中逾期31-60天的逾期率为0.77%,与上季度末相比下降了0.0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3%。这也展现出了小赢科技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优质的借款人基础。

截至2季度末,乐信9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1.85%,新增借款的FPD30已经连续12个月保持在1%以下,乐信1天以上的逾期率比去年同期降低39%;最新坏账回收实现回收率和回款金额创历史新高,历史不良资产回收率比去年同期提高40%左右。

信也科技第二季度的最终逾期率(vintage delinquency ratio)预计将在2.3%左右,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360数科在最新披露的财报中显示90天以上逾期率为1.19%,连续多个季度持续降低;30天回收率也持续维持在90%以上。

所以从整体而言,各家的逾期率都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直接能够影响相关的利润率。给利润率的增长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小赢科技实现营收9.324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为3.377亿元人民币,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为2.232亿元人民币;嘉银金科二季度完成撮合交易金额56.63亿元,同比增长153.0%,营业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100.9%,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208.5%;乐信营收33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16.6亿元,息税前利润10.01亿元(Non—GAAP),同比增长85%;信也科技第二季度促成交易金额为334亿元,营收为23.841亿元,净利润为6.204亿元;360数科头雁位置依然明显,根据财报显示:360数科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40.016亿元(约合6.19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3.401亿元相比增长19.8%;净利润为人民币15.479亿元(约合2.39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8.765亿元相比增长76.6%。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出现的一些“不可抗力因素”,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对此能够快速的反应,快速的处理,也彰显出对于外部风险的防范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三、建立外部风险常态化快速反应机制,金融科技潜力无限

2021年7月,河南发生了“千年不遇”的水灾。各行业、各企业纷纷开展社会救援和爱心捐助。相对于民众关心的重点是企业的捐款捐物,作为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来讲,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置,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这二者相辅相成。

所以,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所出台的“延期还款政策”更值得被关注。这不仅仅是为了缓释风险在某一地域、某一区域的爆发,更是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不受到侵害,能够缓解金融消费者因不可抗力事件带来的“次生影响”。

相关的消费金融机构迅速做出了反应。先看中原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在河南此次的“暴雨中”快速恢复、快速反应,出台了:河南省内贷款还款日在本月20日—25日的用户,均可享受自然向后延长7天还款的延期服务。对于河南省内部分灾情严重的地区,延期7天仍无法还款的用户,可于2021年7月31日(含)前通过客服热线或在线客服提交延期还款申请,视具体情况再次提供30~60天的延期服务。

马上消费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急启动用户关怀政策,对受灾情影响的客户提供差异化豁免利息、罚息、罚金,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并对河南部分灾情区域的逾期用户实施不同程度的豁免政策,为用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苏宁金融紧急推出了延期还款服务,驰援灾区用户渡过难关。在7月23日-31日期间,河南全省受灾区域的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商,若因汛情影响无法正常还款,可申请延期,苏宁金融将把用户的还款期限延长30天。

不仅如此,金融科技公司也迅速做出了政策调整,360数科、嘉银金科、数禾科技、度小满等做出了保险业务开辟绿色通道,贷款业务延期还款等举措。并且,上述公司是在灾情后的第二天就颁布了相关政策。

从2020年初的疫情开始,监管也一再提出对于小微企业、以及受到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地区、地域延期还款。一再鼓励金融机构要让利与民。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在面对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时,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快速反应和快速决策,从2020到2021,这种反应越来越快,虽然是“经验的积累”,但是同样代表着中国金融的进步。

此前,我们并没有过多的经历一些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而“疫情”和自然灾害让金融机构学会了成长。

所以,在未来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客群不断上移,内部风控不断完善的同时,更要建立“不可抗力事件”快速反应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缓释和抵御外部风险。在“疫情”偶发的当下,金融和科技的不断加持,能够更为精准的对风险做出预判和反应,这已经成为了“肌肉记忆”。

最后,当下金融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科技的加持,随着政策越来越清晰,金融科技公司面对的挑战从政策风险转变为业务风险和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然而科技能够改变的不仅是风控环节,更能对市场进行精准的判断。对小微企业的产品设计是否能够进一步深化,内部的风险控制和筛选环节是否能够进一步细化,对于外部风险的政策是否有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同样期待金融科技公司的三季度财报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