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通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网上得知,2017年至2022年,金通灵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运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运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伪造工程形象进度确认表、发货单等调节EPC总承包项目完工进度(履约进度),虚增或虚减对大名县草根新能源热电有限公司、凯赛(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金通灵及其控股子公司泰州锋陵特种电站装备有限公司通过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对销售退回不冲减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其中,2017年、2018年、2021年、2022年,金通灵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50,142.43万元、54,973.13万元、6,893.07万元、1,530.85万元,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4,647.88万元、14,767.16万元、7,398.71万元、4,332.73万元;2019年,金通灵虚减营业收入19,671.62万元,虚减利润总额3,852.77万元;2020年,金通灵虚减营业收入537.68万元,虚增利润总额5,730.08万元。

对比2018年以来的营收和净利润,2018年虚增的可不低,后面的相对好些,这就比较奇怪,2022年营收和利润虚增其实占比都很小,故意做这个假好像没有必要。

注:最近雪球把下表已经更改了,应该是修正了以前的造假数据。

想根据结果倒过来看财报。

2017年、2018年,金通灵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50,142.43万元、54,973.13万元,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4,647.88万元、14,767.16万元;

2018年虚增后的营收是19.45亿,去掉虚增的才14.45亿,增加了1/3;2017,2018年公司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已经都不高,去掉虚增利润后两年的净利润都是负的。销售端虚增,如果造假不全的话,成本端可能会体现出来,特别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

但营业成本中的分类方式是通用设备制造和电气设备制造,与营业收入中的分类不一致,作为外行无法对应。注意到电气设备原材料和通用设备比特别小,所以原材料总的增长幅度还是能对应上营业收入的增长。人工工资的增长幅度也有20%,虽然比不上营业收入,但外行很难判断是否不合理。

然而,员工数量从2017年的1203人减少到1170人,其中生产人员从638减少到626. 所以人工工资的增长有点奇怪。看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从2017年的1.24亿增长到1.48亿,确实也是增长了20%。然而如果再深入去比较各类员工的薪酬,可以发现增长高的是销售和管理,实际生产职工的薪酬并没有增长。而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同比也是减少的,薪酬还能增长这么多,也是个疑点。

比较销售费用中的运输费用,确实也增长了23%。

如果对行业不了解,想单纯从财报上看出作假,其实不容易。

———————————————————————————————————————

网页链接 金通灵财务造假被罚 又有投资者起诉索赔

$金通灵(SZ3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