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自给率70%的目标,现在到哪一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在2020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到2025年,国产芯片的自给率要达到70%。这意味着中国要在五年内,大幅提升自己的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减少对外国芯片的依赖。那么这一目标目前到哪一步了?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6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约为200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33%,同期国产芯片销售额约为350亿美元,约占全球的6%,相当于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半导体芯片中只有18%是中国厂商生产的,国产化率还不到20%

因此,从目前的看来,国产芯片的自给率还有待提高,并且成长空间巨大。而要完成这一目标,那就离不开相应的半导体设备的支持,比如大家熟知的半导体设备——光刻机。这是这些年不断被提及的设备,来自ASML的光刻机频繁受限,难免牵动人心。

但好在我国的半导体设备厂商也比较争气,这几年在国产化水平上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比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他们能提供光刻机,刻蚀机产品,有的处于成熟制程领域,有的已经迈入先进制程范畴。得益于此,相关企业的业绩也是实现了连续增长。

特别是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在2023年,北方华创的营收达到了220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66%。在2023年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中,北方华创已经排到了世界第8。

长远来看,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是未来的长期主线,设备及零部件国产替代也将迎来加速期。同时,政策对半导体产业扶持力度有望加强,在周期触底复苏、AI催化新需求的多重背景下,预计设备、材料受益最大。

看好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空间价值的可以关注一下$半导体设备ETF(SH561980)$,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该ETF已经连续2日获资金净申购,近5日看区间累计净流额达1256万元,看涨情绪很高。

资料显示,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的是中证半导体指数,该指数是目前主流半导体指数中“设备”含量最高的。前十大权重集合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海光信息韦尔股份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等龙头,其中,北方华创的权重占到19.41%,有望长期收获国产替代需求增长带来的红利。场外的朋友也可通过联接基金(A类:020464;C类:020465)进行定投、申购。

$海光信息(SH688041)$ $招商中证半导体产业ETF发起式联接C(F02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