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平淡与21年的希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年过去了,今年整体收益率相当平淡,与上证指数差不多,不好意思见人。

经验之一:看清行业企业,坚定持股。年初,疫情期间,股市大跌,期间持有徐工,没有在恐惧中卖出,而是坚定持股,少量补仓,在随后大盘反弹中6.6元卖出,收益25%左右;而且事后证明卖出决定非常正确,虽然不是最高点,但是后面徐工的混改后市场反应不佳,走势低迷,再一次证明,对于国企混改,尤其是徐工这种影响力大的国企混改,不应有太大期望。基本上国资还是不放手,机制还是老一套。

经验之二:相信价值,长期持股。今年在格力跌至低位53-55阶段,买入;在66元左右卖出,收益20-30%;可惜没有重仓;格力是我长期看好的品种,今年基本没涨反而有所下跌,而主要对手美的扶摇直上,目前市值已经是相当于两个格力——原来这两个企业市值是差不多的,今年年初还是差不多。今年疫情,美的的渠道优势、线上优势、国际化、多元化充分发挥,格力的渠道劣势、多元化和国家化短板进一步暴露,简直是云泥之别。好在,事情还是来得及,格力开始渠道革命,重视线上和直播。竞争对手的压力,比什么都重要,这种困境,不是一句“我从来都没有错”的自恋人格表达可以掩盖的。格力品牌、产品质量、产品美誉还在,亡羊补牢,奋起直追,再加上高瓴助力,21年有可能打一个翻身仗。市场留给格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教训之一:情况不明、贸然重仓、损失惨重。今年在华泰证券上栽了一个大跟头,损失20%,加之重仓,教训可谓深刻之至!6月底看好券商行情,22-23元重仓买入华泰,到年底18元,-20%;事后反思:一是对证券行业的特点特性了解不深,对行业的强周期性了解不深;二是对企业了解不深,选择了一个几乎是走势最差的券商。只看到分析报告分析师的推荐、各种美丽光环,而忽视了华泰近几年扩容过快、治理机制问题。再加上两个民营股东相继出事,被市场看坏;债券踩雷等种种意外,成为20年最差的券商之一。这其实也是散户的通病,知之不深,反应迟缓,不甘亏钱,越陷越深。

教训之二:选对股票,未集中重仓、未长期持有。港股的信达生物是我最喜欢的股票之一,港股通一开就第一时间买入,55元入,66元出,做了两轮,但是最后一轮悲催了,卖出后一路上升到82元,教训深刻,投机心态,短期心态,做不了价值投资。

目前持有格力华泰、北控、重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