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卖出银行股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3回复:101喜欢:67

最近有粉丝问老必:为什么唐朝不再投资银行股?

唐朝有近60万粉丝,是目前粉丝数最多的价投大V之一,也是价投的标杆。他写的《手财2-银行股》老必也曾多次推荐。

这个问题很具代表性,相信不少银粉们都有这个疑惑。现在老必统一帮大家解答:

老必回尽量全面的阐述唐朝清仓银行的原因。

但我持有约20%仓位银行股,难免会有「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况,所以必须要提前说明一下:

我实打实是一枚唐朝的铁杆粉丝[心心][心心][心心]

唐朝出的书我必买,反复阅读;唐朝的文章我更是篇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因此我比绝大多数粉丝更饭圈、更喜欢唐朝。

此文只是投资者的正常探讨,并非黑文。

下面进入正文:

一、唐朝买入银行股的过程

1、买入-持有-清仓

唐朝从2011年开始买入民生银行招商银行,都是先持有A股,随后陆续换成H股,最后在2018年全部清仓。

期间有过换股、加仓、减仓等交易,比如民生银行中途卖出过一部分,后又在股权激励时逢低买回。另外唐朝的其他持股上涨或下跌、中途增加资金也会改改变银行股的仓位。

根据唐朝自述最终在民生银行获利3被,招商银行不到3倍。

具体情况如下:

2、卖出过后

唐朝卖出银行后,股价走势也特别有意义。

下面这段内容是老必「加量不加价」新增的,会让很多喜欢抄作业的投资者感慨万千,也算老必提醒自己的粉丝:

(1)前三年:2018-2021

2018年9月,唐朝清朝时,招商银行H股股价约31.8港币。但三年后,即2021年9月时,股价涨至62港币,加上3年间分红3.88港币/股,复权价约65.9港币。

也就是说3年后,招商银行H股涨幅近1倍,年化复合收益约25%。而唐朝如果没有卖出,则能收获一只10年6倍股。

可想而知在这三年间:

如果有投资者抄唐朝作业,跟着卖出,估计会有「错付人生」的感慨[哭泣][哭泣][哭泣]

(2)后三年:2021-2023

疫情后,招行的股价开始急速下跌。这3年期间股价从62港币直接跌倒25.25港币。再加上期间2次分红3.67港币,复权价约32.8港币。

也就是说,再过3年,招行的股价又回到唐朝清仓时的价格31.8港币附近。6年时间仅盈利3%,相当于免费港澳游一圈[笑哭][笑哭][笑哭]

此时,跟随唐朝清仓的投资者,股价又会出现「得一良人」的感慨。

(3)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H股在唐朝清仓后,走出“跌妈不认”的步伐,6年时间跌幅高达35%[跌][跌][跌]

唐朝在2018年还特意写过一篇《民生银行的全面崩溃》,老必曾多次百度,认为分析的很正确。

二、清仓原因

上面写了这么多,是想让粉丝有个全视角(包含后视镜视角),然后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唐朝清仓银行股的原因。

1、估值原因+调仓换股

唐朝清仓招行的原因是想「调仓换股」。当时唐朝想加仓洋河,于是处于微高估值区间的招商银行成为了天然的选择[满仓][满仓][满仓]

至于清仓民生,是因为唐朝在低估or优质之间,越来越偏向后者。也就是唐朝说的在「格司格价、费司费价」中,逐步倾向于后者,所以才清仓民生。

注:

2、行业原因

唐朝清仓银行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银行股太复杂,其投资价值不利于倍市场纠错。

唐朝认为,银行股的资产无法完全穿透,不良率等数据有相当大的人为调节空间。只要银行不破产清算,估值就永远无法被「证伪」。同时银行经营又深受政治和宏观政策影响,任何一个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银行都会产生影响。

正是上面种种的复杂情况,让外部投资者很难确定银行的真实价值。

而简单的企业,比如茅台,只要作净利润对比,就能很容易被市场发现低估,从而轻松出现估值回归。投资者能高效的获得投资收益[涨][涨][涨]

而银行业台服咋,又太多假设和不确定性。所以估值容易出现「超额低估」,同时还容易出现「超时低估」。

因此银行股的股价很难被市场纠错。投资者想在短时间内获取高收益更困难[菜狗][菜狗][菜狗]

三、清仓后对银行的看法

唐朝刚清仓时,偶尔还会提及几句银行股,但现在很少了。之前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彩蛋文」,可惜被和谐了。

老必整理了一下他之后的观点,总共有2条,感觉对投资银行股有帮助,特意分享给大家:

(1)银行股对管理层要求极高

简单来说就是腐败问题。银行业对管理层的职业道德要求很高,一旦出现问题,对股东权益的伤害极大。

(2)金融让利实体

2020年疫情后,唐朝认为金融让利实体的政策会降低银行的产出,政策环境会导致银行这块地“盐碱化”。

四、总结

以上就是唐朝清仓银行股的全部原因。

很多投资者可能会好奇:老必作为如此了解并深入学习唐朝的粉丝,为何会和唐朝「背道而驰」,买入银行?

其实主要原因有2点:

1、并非背道而驰,而是「君子和而不同」

唐朝在2018年10月时清仓银行,老必在2020年初开始研究银行。时间间隔仅1年,老必自然多次思考过唐朝的观点。

但最终,老必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就像唐朝是巴芒的粉丝,却也没有像巴芒一样持有银行股。因此老必作为唐朝的粉丝,买入银行股应该不难理解吧[吃瓜][吃瓜][吃瓜]

这不是买卖双方的「互道傻逼」,而是君子间的「和而不同」。

2、老必的投资理念是“混合制”

老必不仅粉唐朝,同时还粉很多大师。

比如巴菲特、芒格、 彼得林奇、段永平、林园、但斌等等;还有很多并不是特别出名的人,比如苍蝇拍、牵牛星、茅台03等[献花花][献花花][献花花]

甚至老必的投资理念还“混合有”一级市场的投资观念。

(部分老必的投资书籍)

老必在股市待了12年,没有被消灭,还侥幸赚了些钱,都是因为“混合”了许多人的思想,然后在取其精华,将自己能够理解并认同的观念组合在一起。

一路不断丰富并进化自己的投资理念、技能,最终才成了现在的自己[加油][加油][加油]

所以可以说:老必并不是钟情于某一个大V,而是钟情于某一些投资理念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干杯][干杯][干杯]

因此老必这个小散户和大师唐朝之间有分歧也很正常。

最后,言归正传,希望老必这篇文章能解答投资者们的困惑

$招商银行(SH600036)$ $农业银行(SH601288)$ $建设银行(SH601939)$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2023-12-22 14:26

唐朝不是一次清仓招商银行的,而是分了很多次逐步减仓。所以没有赚三倍那么多。

2023-12-22 03:23

我发现人们喜欢攻击高傲和爱装的人,并不关注客观事实。有很多攻击唐朝的人可能是因为唐朝的性格吧,但是就事实而言,没上过大学的人能写出多本畅销的财经书籍,其能力不言而喻

2023-12-22 13:05

根上原因不在于这。
唐朝是典型的财报驱动型投资者,而银行的财报是个黑盒子,无法穿透,所以银行股不适合唐朝这种投资者。

2023-12-22 09:18

老唐的投资理念有一条:必须赚的是真钱,而且可持续,银行在商业模式上他判断至少是短期看盈利不可持续。

2023-12-21 20:55

买了一些招商银行,也持有少量港股万科。相比较而言,招商跌了我敢补仓,万科跌了不敢补。万科套牢也不想亏本卖

原创不易,非常感谢

2023-12-22 19:07

2023-12-22 18:54

说的这么玄乎?他不再持有就必须好好分析??

2023-12-22 09:16

腾讯和洋河呢

2023-12-22 09:13

银行股的周期性比较强,投资银行股得踩对周期,这个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