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8

$药明康德(SH603259)$ 转:博腾股份董事长&总经理 Q&A


Q1. 如何看待疫情对行业及公司的影响?
A: 疫情对行业及公司的影响,短期有利有弊,长期利大于弊。
短期内药品研发的总需求会下降,主要是投资减少,另外临床研究资源被占据,影响临床研究项目的推进。短期对供应链及新业务的扩展有影响,但同时对中国的CDMO、商业化项目增加也有推动作用。欧美疫情的爆发使得竞争对手受到影响,工厂关闭的情况很少,但供应链受到影响的情况多见,已经有客户把项目转给公司。尤其是意大利,是欧洲CDMO的重要部分,因为疫情影响部分客户希望博腾在当前的供应基础上继续向后推进几步反应。
长期来看,政府、民众对健康意识提高,医疗健康总需求增长,会推动行业发展。此外,疫情会推动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智能技术,会推动健康医疗的在线化及智能化。另外,也有利于公司推进和欧洲、日本的合作。同时,有利于公司吸引全球的人才。但是,中美冲突会使全球药物供应链发生调整,美国可能会出现去中国化加速,区域化、本地化比例上升,也是不利因素。后续公司会做响应应对。
Q2. 综合来看,公司20年的CAPEX节奏是否会有变化?
A: 投资节奏不变。长期来看整个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变,生物技术、数字智能技术、中国未来的大发展应该都不会变。管线来看,公司会继续推动API产能建设。生物这块,中国基因细胞治疗刚刚开始,引进临床后期的项目,满足工艺研发及制造的作用,以中国为重点,大力发展基因治疗。抗体方面还有许多需求,公司也会加大建设。
短期的波动不会影响公司对长期的判断及投资。生物和制剂板块未来三年核心在建能力、树口碑,真正快速发展需要至少3年的准备期。
Q3. 博腾美研及下属的J-star是否受到疫情波及?
A: 公司一直在关注这个情况。目前新泽西的限制主要集中在娱乐、餐饮行业,现在J-star还在继续运营,公司也在提供口罩、防护等支持。同时公司也准备了预案,万一J-star关闭运营,由J-star的团队远程指导,在中国进行研发,把影响降到最低。
Q4. 逆全球化的趋势下,J-star中期是否会有新投资、新产能建设?
A: 公司在国内已经有两个API工厂,正考虑在欧美布局一个工厂。未来3年会完成这一布局,其中一个可能的选项是在J-star扩建或直接在欧美收购一个公司。有利于公司全球供应网络建设,灵活应对美国去中国化或是部分客户希望保留部分产能在欧美地区的需求。
Q5. 目前美国整个生物制药产业停工分可能性大吗?
A: 公司和客户保持紧密沟通,能够在家办公的人员都在家办公,但实验室及工厂都在开工。公司判断研发和生产关停的开率不大,制药是特殊行业,整体风险很小。
Q6. 美国疫情影响,渗透率是否提升?J-star的运营效率是否变化?
A: 对J-star的运营效率可能有影响。受疫情影响,公司有几家客户已经延长了博腾服务流程。
Q7. 如何评估美国供应链,美国订单是否有减少的情况?
A: 美国整个供应链核心在成品药这块,未来可能逐渐向原料药延伸。推测未来可能会建立清单,把重要的药物列入清单,实现去中国化。最坏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可能会延伸到中间体,但公司判断这种可能性比较低。这种情况刚开始,目前还没有任何影响,但从10年的角度看还是有蛮大的风险,公司也在在做布局和准备。
Q8. CDMO行业增长趋势很好,对于未来几年中间体及API的看法,主要面向哪些客户?业务开展方式如何?
A: 公司的重点在美国和中国,兼顾欧洲和日本,美国是第一大市场,中国增量非常大。对于中间体、API等,公司和合全、凯莱英都在加大投资,绝大部分跨国公司的内部产能在缩减,API、中间体业务绝对会依赖CDMO公司。
另外,研发阶段85-90%都是biotech公司,跨国公司从事之后的商业化。因为新药上市节奏越来越快,早期以CRO的方式介入有利于锁定客户,公司会继续做大CRO,特别是J-star,发挥J-star专业品牌和本土的优势,与中国协同。现在公司离合全有很大距离,但都有很大增长空间。CRO+CMO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中国企业在做,相比传统模式优势明显。
CMO商业化主要集中在跨国制药公司手上,他们有很强的营销能力。公司也在持续投入营销资源,和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从研发阶段切入成为其新供应商,一方面也可以更换掉药企不满意的现有供应商。
Q9. 疫情影响下,客户的订单有无延期?
A: 现在所有的项目没有因为疫情延期或减少。但是受欧美疫情影响,公司判断中小研发公司的融资会受影响,临床阶段的研究会受资源短缺的影响,在未来2、3季度会有体现,但是对公司的影响比较小。
一方面公司的CRO服务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公司都在挑项目做,有小公司遇到融资困难不会对公司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化的需求在增加,许多客户都在加大备货量量,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使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要增加库存。包括公司自身也是这样做的。
Q10. 20年一季度的高增长是由于去年同期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吗?
A: 总体来看,去年一季度的基数比较低,二季度后恢复非常明显。但同时公司今年一季度也受疫情的影响,有工厂没有开工,没有疫情的话一季度的增长会更高。
Q11. 海外受疫情影响增大订单量,对公司未来业绩有影响吗?
A: 这块主要是商业化的,客户备货可能会对明年业绩增长有一定影响。但是从产品管线来看不是特别担心,几个在备货需求大的产品在业务中比重不很高。另外,21Q1公司会投入一个新车间,东邦工厂在21年末还有2个车间要投入使用。目前公司CRO和CMO的联动还没完全发挥出来。虽然会对后续业绩有影响,但没有那么大。
Q12. 美国地区客户的收入情况?
A: 收入以早期项目为主。一块是J-star方面以临床早期为主,19年收入在1.95亿,占比在40%以上,同比增长50%左右;另外一块是美国客户在国内做的研发和CMO,像biotech的研发和大药企的CMO生产,占比60%。
Q13. 原料药法案,对创新药影响大还是对仿制药影响大?
A: 主要对仿制药影响大。法案针对商业化而不是研发,国内企业API商业化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主要集中在欧美企业。但是对仿制药的影响大,中国和印度都仿制药大国。
Q14. 仿制药迁回美国的可能性大吗?
A: 不认为会迁回美国。制剂可能会迁回美国,相对容易。原料药要求去中国化,可能会迁去印度或欧洲之类的。

全部讨论

2020-03-30 21:50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