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大萧条期间的牛股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2

日本签署“广场协定”之后,日元持续升值。在“广场协定”达成前一天的东京汇市上,1美元=242日元。到了1985年底,就已跌破了200日元的大关。到1988年年初,甚至跌到了1美元=128日元的水平,在短短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日元升值了将近一倍。到1995年4月,日元汇率达到战后最高记录,1美元兑换79.7日元。这是直接导致“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最主要的原因。
尽管经历如此长的衰退期,依然有一些公司的股票表现出色,成为那个时代的大牛股。
以下是在这段时间内表现优异的日本公司股票:
1.迅销集团 06288(FAST RETAILING):这是一家主营休闲服饰的国际化服装公司,旗下拥有知名品牌如UNIQLO。在经济低迷时期,优衣库提供款式一成不变的休闲服,通过批量生产,仓储式购物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共同确保了产品的高性价比。
公司对基本款式的专注和面料技术的不断
研发,满足了消费者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购物体验。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通过本地化运营优衣库实现了快速增长,巩固了其在快时尚领域的领导地位。
2.基恩士(KEYENCE):公司在全球经济大萧条期间依然保持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持续创新。随着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增长,基恩士凭借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系统,满足了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公司的多元化产品线和全球业务布局,使其能够服务广泛的行业和市场,有效分散风险并抓住增长机会。
3.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东京电子自1989年起在全球半导体设备营收中领先,并持续三年保持这一地位。公司产品全面覆盖半导体制造关键流程,包括涂胶/显影、刻蚀、薄膜沉积等。通过持续研发和战略并购,如收购Supercritical Systems和Timbre Technologies,东京电子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目前,公司在全球18国家拥有办事处和子公司,持有众多专利。东京电子正积极投资7nm和5nm EUV技术,并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以加速创新,应对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挑战。
4.村田制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村田制作所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技术创新和研发作为其发展的核心。
在198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村田制作所推出了关键的陶瓷谐振器“CERALOCK”和铁氧体磁珠,这些产品显著提升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并防止了电磁波干扰。到了1990年代,面对移动电话小型化和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村田制作所的GIGAFIL技术为手机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2000年代,村田制作所又开发了PHS卡和Bluetooth®RF组件,推动了电脑通信向无线化和高速化的转变。在2010年代,智能手机的多功能化需求促进了村田制作所开发更小型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及智能手机无线电路用混合多路复用器。到了2020年代,面对5G技术和汽车电子化的趋势,村田制作以其电子元件的创新,支持电子设备的多功能化。村田制作所不断推进其国际化战略,在美国、泰国、中国等全球多地设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成功扩大了其全球性生产销售体系。村田制作所保持了其在全球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领先地位,尤其是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领域,村田制作所是全球总龙头。
5.奥林巴斯(Olympus):医疗行业具有优秀的防御属性,公司利用其在光学和精密制造方面的专长制造出高质量的医疗设备,凭借全球化的视野、优质的客户服务,获得了在经济衰退期的成长。
6.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在90年代的科技浪潮中,软银集团通过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和全球扩张。1994年,软银在日本证券交易商协会注册并公开发行股票,成功筹集大量资金。
在1994至1996年间,软银通过收购美国的计算机交易展览运营商和出版商,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地位,并在此期间发现了当时尚未成熟的雅虎,为未来的投资埋下伏笔。
1996年至2006年,软银与雅虎合作成立了雅虎日本公司,并逐步扩展其互联网业务。
2000年,软银与阿里巴巴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软银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2006年,软银通过收购Vodafone K.K.的股份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并将其更名为软银移动公司,通过创新的移动计划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此外,软银的投资策略不局限于日本,而是具有全球视野,投资了包括阿里巴巴、Supercell在内的600多家公司,成为拥有300多家科技公司多数股份的科技巨头。这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为软银在全球信息技术行业中确立了领导地位。
7.索尼集团(Sony Corporation):索尼集团在面对经济萧条时,依然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保持产品的领先地位。公司依靠推出创新产品如PlayStation游戏机,成功获得了市场优势,并借此机会拓展到游戏、音乐和电影等多个娱乐领域,实现了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索尼加强了其国际化战略,积极推广品牌和产品至全球各个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8.7-Eleven:作为日常消费领域的代表,在大萧条期间,便利店行业表现良好,主要在于其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多方位的服务创新。作为一个全年无休、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7-Eleven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并通过其服务深度,如必需品的齐全、食品的鲜度保持、店内环境的清洁明快以及亲切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此外,7-Eleven超越了单纯商品零售的界限,转型为生活服务商,提供水电燃煤等公共事业费用的代缴服务,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如票务代售、ATM等,增加了客流并带动了商品销售,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公司通过区域集中开店策略和全能便利服务聚集客流,7-Eleven通过强化自有品牌和鲜食产品开发能力(预制菜类如饭团、三明治等),以及单品管理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7-Eleven的运营效率和毛利率。
通过特许经营制度实现的连锁加盟,则加速了门店网络的扩张,实现了规模效应。
以上措施共同使企业在衰退期保持增长。
9.资生堂(Shiseido):化妆品行业通常被视为具有抗衰退特性,并且其高端产品受经济影响更小。
公司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建立了强大的研发壁垒,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品牌组合,资生堂覆盖了从高端到大众的不同市场层次,每个品牌都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广泛触及各类顾客。
此外,资生堂在日本本土市场稳固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全球扩张,逐步成为全球高端护肤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使资生堂在全球美妆市场中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0.花王(Kao Corporation):以生产和销售个人护理产品、化妆品、洗涤剂和家庭用品而闻名。
在经济的衰退期间积极进行全球业务扩张,采取“当地生产、当 地销售”的策略,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提升产品的快速周转。通过数字化改革,供应链持续优化升级,实现安全稳定的产品供应,优化存货管理,减少存储空间,解决了产品短缺以及部分产品库存积压的问题。并且公司重视产品创新,研发投入稳步增加,持续创造优质产品。
最后,如果把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比作一条大河,干旱、分流等原因可能导致水位下降、污染(不合理的制度措施)等问题,可以让河里的鱼(企业)生存环境变差,鱼(企业)可以选择强壮自身,在恶劣的环境中厮杀得以幸存,也可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寻找出路去更广阔的世界去生长。以上企业在萧条期脱颖而出无一例外选择了全球化,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人无我有的产品”或通过成本优势(本地化量产)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在日本经济衰退期,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最终穿越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