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赶不上小折叠这趟车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OV已看上了卷轴屏。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主木 编辑丨伊页

外观与翻盖手机相似的小折叠,最终还是没能复刻其一炮而红的命运。

今年2月,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曾在报告中称,OPPO与vivo已停止原本预计在2024年发售的新款上下折机型的计划。

虽然当时OPPO和vivo都没有对此事做出正面回应,但从产品演进来看,OPPO自去年8月发布OPPO Find N3 Flip之后,至今无新款的任何消息;vivo则是在去年4月发布首款小折叠,但一直到前不久vivo X Fold 3系列的发布会上,都未更新小折叠产品线,更是有传闻称其已放弃该产品线。

无论两家嘴上说法如何,不能否认的是,两家在小折叠的节奏上,落后于行业一般换代周期。

从数据上来看,小折叠出货量也面临下滑。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折叠屏大折叠机型出货量同比增长91%,同期小折叠出货量同比下降1%。而这背后与多款大折叠新品更新、小折叠产品后继乏力有关。

其实过去三年,小折叠承担的使命除了时尚外,高性价比、走量也是重要任务。OPPO能在折叠屏手机市场快速站稳脚跟,小折叠产品线功不可没。

据OPPO官方数据,OPPO初代小折叠发售即成为国内最畅销的折叠屏手机之一,单机占据了小折叠手机这一细分品类市场份额的31%。

不过根据OPPO线下经销商提供实际激活数据,即使OPPO引以为傲的首代N2 Flip,实际激活数量也仅有不到20万台,到了 Find N3 Flip,同期实际销量甚至还有所降低;对比同年的三星Galaxy Z Flip 5预估实际销量达到了400-500万台区间,是OPPO的二十余倍。

与大折叠需要“撑面儿”不同,小折叠的低出货量就意味着高成本,而高成本便会成为大厂降本增效的首要考虑目标。

某国产手机公司采购部员工王杰称,对于厂商而言,小折叠产品定价比大折叠低,利润更低,又因为定位偏女性,受众不如大折叠大,定价区间受限,不能太高,小折叠的复购率还不如大折叠。“有面板厂商新一代小折叠项目停止了,还不知道下一代会是什么情况。”

现有形态受制于供应链技术,短期内难以再出现巨大的突破,并且在失去吸引用户来“尝鲜”这一关键噱头后,定位相对尴尬的小折叠产品迅速退烧是必然。

然而,与OPPO和vivo不同,荣耀和小米仍在继续研发各自的首款小折叠手机,只是两家均将目标定位于高端时尚用户群体。荣耀Magic V Flip高达7K+的售价,与华为Pocket 2属于同一梯队,而根据相关消息来源,小米首款小折叠手机将归属MIX产品线,同样定位于高端产品线,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大折叠手机的替代品。

小折叠低价走量的道路在2024年已经被证伪了,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定位高端会使其直接触到清晰的天花板,甚至对自家大折叠的产品定位与销量造成一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小折叠手机市场逐渐萎缩,但也并不会完全退出主流市场,供应链技术的成熟也允许更多厂商通过减配的方式打造出更低价的产品。另外,其时尚属性仍为折叠屏手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随着大折叠手机的普及和价格战的升级,手机厂商开始探索新的折叠屏形态。

去年vivo便被传出将计划在2024年底前将该款卷轴手机推向市场。近期OPPO也重新提出卷轴屏,并预计2025年正式上市,华为、荣耀、三星等一众手机大厂也不约而同将三折屏的概念重新提出。

这些新型折叠屏产品实际上需要再次面对三年前小型折叠产品所面临的质疑:更大的屏幕本身已经被证明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同时也能在目前大型折叠产品已经开始价格竞争的背景下,继续承担品牌高端化的重要使命,不同形态的小折叠还有必要吗?

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相对于小折叠手机的不确定性,AI手机几乎成了各界最笃定的方向,就连苹果也取消电动汽车研发、团队转向生成式AI。所以各大厂商与其押注不确定性极高的小折叠,不如想方设法在AI手机上找到差异,占得先机。

/ THE END /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