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里的好牌已打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没有想象中的乐观。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樱木 编辑丨伊页

目光所及,小米全是好消息。

5月15日,雷军宣布仅仅用时43天,小米汽车已完成了10000辆交付,在内卷的新能源赛道完成了产能爬坡。随后的5月21日,雷军在抖音宣布粉丝量突破2000万,占据着流量的顶端。

传统手机业务方面,根据Canalys数据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稳居前三,位居三星和苹果之下,占有13.8%市场份额。而这已经是小米连续三年排进全球前三。

多重利好刺激之下,小米股价也在二级市场完成快速反弹,幅度高达60%。可当投资人期待着小米的财报再交出一份锦上添花的答卷时,较为平淡的成绩又将其从喧嚣的互联网拉回了现实。

5月23日,小米发布财报,当季总收入为755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为42亿元。同比下跌1%,环比下跌11.6%。尽管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00.8%,达到65亿元,但根据业内人士分析显示,推动其增长的动力更多来自一笔投资公允价值变动:2023年一季度,该笔收益为-30亿元;2024年一季度,该笔收益为22亿元。

好消息是小米乘上了全球手机复苏的东风,集团整体毛利率达到22.3%,同比提升2.8%。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14.8%,同比提升3.6%;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毛利率19.9%,同比提升4.1%,创历史新高;互联网业务毛利率74.2%,同比提升1.9%。

亮眼的财报值得肯定,但如果横向对比其他同行,小米的挑战却不容忽视。以最为核心的手机业务为例,根据IDC发布数据显示,小米今年一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掉落到“其他”行列,排名前五的依次为荣耀、华为、OPPO、苹果、vivo。这是小米连续两个季度被挤出前五。

而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华为回来了。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华为通过Mate 60 5G系列,将手机出货量快速拉升至同比增长36.2%,重回前五排名第四;今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迎来更大增长,同比上涨110%,已经与荣耀并列中国市场第一。随后,4月华为Pura系列上市进一步巩固双旗舰的定位,而与之定位相似的小米14成了首个被攻击的目标。

据Counterpoint统计,2023年全年华为手机销量同比实现了52.1%的增长,以12.1%位居第六位,与排名第五的小米的差距已经从5个百分点缩减到了2.2个百分点。

多名业内人士曾评价小米与华为的关系,“华为有自身的流量池,超强的技术能力,能让公司几乎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快速启动流量池,而小米最大的流量在于创始人雷军,从某种程度来说,需要雷军不断将自身的流量向产品导入。”

在海外,小米的手机业务也并非没有挑战者。传音在2023年达成了86%的年增长率,快速到达全球智能机的第四;在2024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在小米的优势区域,如非洲、拉美、中东等,正在快速追赶。仔细对比来看,传音相较于小米毛利率更高,出货量也在增加,2024年一季度达到小米的70.2%,而这一数字在去年仅为50.4%。

手机业务国内外的腹背受敌,让小米难以停下焦虑。

另外在汽车业务中,也并非如抖音里的一片灿烂。从某种程度来说,今年小米汽车的故事已经提前讲完。财报电话会中管理层提到,小米汽车的交付周期已超过30周,超长的等待周期已经成了用户下单的最大障碍。

虽然目前小米汽车工厂产能正在全力提速,已经准备在6月双班生产,确保当月交付超过1万辆,以满足用户提前交付的需求;但是超长的等待周期,消耗的是用户的耐心,需要雷军反复地直播曝光,来安抚交了钱提不了车的用户。

与此同时,小米就像是一张明牌,不断地被同行模仿学习。如何在接下来的30周中稳住订单,同时加快步伐,成了小米汽车最大的挑战。高订单量交不出车的事故,在新势力中并不新鲜。

总结来看,在相对亮眼的成绩之下,小米依然面对着重重挑战,而能否等待下一张好牌的入手,也许雷军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 THE END /

Follow Us

全部讨论

05-27 18:46

写了多少年小米黑稿的科技新知有预期乐观过?

05-27 18:29

说了很多,又感觉啥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