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生物的资产出售问题到底在哪儿?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45喜欢:12

这几天考虑到利空兑现,大跌的逻辑买入了一些沃森生物,看到有大量喷沃森生物的资产收购的,于是更进一步研究了了一下,感觉嘉和生物的出售和上海泽润的出售都没有太大问题,以下为个人观点,抛砖引玉,不知道有没有谁能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1.河北大安的出售:

2012年9月,以5.29亿元收购河北大安55%股权,2013年6月,以3.36亿元增持河北大安 35%股权,控股比例增至 90%,合计8.65亿元。

2014年10月10日,将河北大安46%股权作价6.348亿转让给杜江涛,

2016年12月,为了避免带帽,继续将河北大安31.65%的股份作价4.5亿元转让给杜江涛

这个也就是2012年合计8.65亿的投资,购入资产持续亏损,两年和四年以后以10.85亿的价格出让,持有期间河北大安常年亏损,再记上对赌协议失败的赔偿,以及时间成本,总体而言,基本打平,略微亏损,只能算是一个失败的多元化尝试。

河北大安也就15年开始盈利,15年盈利877万,16年4800万,按一级市场来看估值也没多少吧,后续的不太好查,但是去年2月份,君正集团投资河北大安,网页链接

20年2月,河北大安的估值也就21亿,还可能存在高估,而16年出售,是10.85亿出售了77.65%的股权,大概等于按估值14亿卖掉吧; 4年后估值高了50%,这算不上什么贱卖优质资产吧。

当年大家都在搞多元化,沃森生物也要搞“大生物制药”战略,整体来看就是公司多元化的失败,在各种想要试图扩展业务的公司中很常见,为啥也要被骂?

2.嘉和生物的出售:


这个是我特别不能理解的点。虽然从战略而言,最终出售代表了多元化的失败,但是从投资来说明明是大赚,怎么活活被喷成贱卖了?

2013 年 12 月,沃森生物以 2.9128 亿元收购嘉和生物 63.576%股权,进一步布局单抗产业;

2015年,沃森生物再次以8500万元收购惠生投资持有的嘉和生物8.384%股份。

也就是合计3.76亿收购了嘉和生物72%的股权;后来因为稀释等原因,2017年12月31日,沃森生物直接持有嘉和生物68.47%的股份(网页链接)

就算2018年最后按估值34.7亿出售,那么也是价值23亿...和当初的投入相比4年翻了约七倍;

当然还有嘉和生物的亏损按彭博社的报道是累积2.49亿,按沃森的68.5%股权算,也就是沃森成本位3.76+2.49x0.685=5.46亿,也就是4年约4倍,怎么看也一笔非常成功的投资啊;

嘉和生物上市以后的走势网页链接

写文当天也就93亿,即涨了2.68倍,两年2.68倍,并没有比过去强很多啊,这还是加上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溢价,如果没有成功上市呢?

所以为啥就反复被骂成贱卖了呢? 还有拿刚上市的的最高市值140亿来说的,真的也挺搞笑的,且不说锁定的问题,就港股的流动性,68%的股权能卖到最高价?


3 上海泽润:

2013年1月,沃森生物以2.65亿元收购上海泽润生物50.69%股权

12月4日晚,沃森生物公告称以11.4亿元转让上海泽润32.60%股权,持有上海泽润的股权从之前67.8%降至28.5%,同时放弃增资的优先认缴权,上海泽润将不再是其控股子公司。

我都懒得算其他的了,光这个32.6%的股权出售,就是 2.65亿x32.6/50.69=1.7亿成本 以11.4亿出售,7年6.7倍,当然还有亏损3-4亿,摊进32%也就一亿多,7年3倍也很不错了,我都不知道你们炒股有这水平么。。。。。

至于对 $万泰生物(SH603392)$   我觉得就太神经了;

泽润也就短期内二价HPV疫苗比较有希望,但是看报道,稀缺的也不是二价啊。

网页链接

看这意思,感觉是大利好还是大坑都难说啊....

而现在稀缺的九价,按报道意思,还要3-5年,投入10-20亿,泽润才能出来....到时候还是继续稀缺,还是黄花菜都凉了,这个就太难说了吧。

而且,万泰生物上市也就8块定价,说明按管理层给的估值也就37.9亿,差不多也就是泽润的水平,活活被疯狂炒到1200亿,但是实际流通的也就110亿,然后就觉得泽润也必须被炒到这个地步的,所以就认为是贱卖了? 我觉得或许可以卖高一点,35亿是低了点,但是撑死也就六七十亿吧,但是跑去对标万泰,我觉得真的是想多了。


真要说有什么要担心的,

大概就是13价肺炎疫苗铺开不如预期,以及mRNA疫苗爆出重大安全缺陷吧。不知道为啥满世界都在讨伐沃森生物贱卖资产,也许山东实杰的事情有点蹊跷,但是目前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证据吧。

其他几个我怎么看都算不上特别贱卖,是我的逻辑哪儿漏了什么了么?欢迎各位拍砖指出。



 

全部讨论

资产在于大家不把沃森当投资公司看,而是当疫苗疫苗研发公司看待。
沃森以前大健康产业,投资血液制品,留不住业务;投资单抗,也留不住产业;
后来管理层说,我们不做大健康了,我们聚焦疫苗业务,股东们很开心,觉得起码做疫苗的能力还是摆在这里的,有信心做好,未来目标剑指第五大疫苗厂。结果转头告诉你,重组疫苗我也保不住,上海这帮做疫苗的员工我也激励不了。我要拥抱未来的mRNA。
所以,重点不在于沃森没有技术,而是反复无常,哪怕今天拥抱mRNA,也就是投资了俩产品,新冠的mRNA很可能喝点汤;带状疱疹的mRNA全世界都没有,风险极大,全世界买得最好的带状疱疹疫苗恰恰是重组蛋白技术,所以mRNA风险大吗,很大,保不齐几年后告诉大家,由于产品不及预期,mRNA搞不了了,到头来啥啥都没有,我觉得这才是大家担心的问题。说白了我们相信你的技术,也相信你的眼光,但我们不相信你能成。

2021-01-15 06:19

这帮骂娘的人都是90买的沃森,他们心里对泽润估值太高了,假如是现在这个价格买沃森,就不会觉得这个价格卖掉部分泽润股权不划算了.事实说话,这帮管理层搞各种投资收益率都很高,你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还有一个事实,这帮管理层搞出了13价肺炎这样的大品种,能力摆在那里,一棍子打死这些人都是道德卫士,不是来炒股的.

2021-01-15 00:28

沃森是最早上市的国内疫苗公司之一,天价发行,手握巨资,对外扩张,一地鸡毛,浪费的不仅是金钱,更是时间和市场信心。本来放弃多元化,聚焦疫苗是很好,但还是改变不了折腾的心,事实证明沃森的管理能力不足以驾驭多元化,既然泽润都治理不好,只能放手单飞,凭什么就能留住艾博呢,会不会也是为别人做嫁衣,这是市场给沃森折价的重要原因,这是对公司治理问题、股权结构的折价,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是足够强的,这要感谢黄镇总和更多沃森人,他们的努力才终于拿下13价肺炎结合。我一直说,沃森是个好公司,但股权结构导致治理问题,以泽润为例,去年中还公开披露二价进展不错,市场潜力大,然后年底就大变脸说竞争激烈要放弃,事实根本就不是如此,是里面风投要求单独上市利益最大化。泽润二价还算领先落地,按照政策对推进九价研发可以提速节省二年,所以实际上落后不了领头羊多少,更重要的是疫苗研发出来,不等于产品化就能轻松成功,不是经验大厂是不能高效保证规模和质量,沃森的生产标准和能力一直是国内一流的,按照who出口来建设。总结,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导致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容易被实际控制人损害,因为比起他们所占有的股权升值,内幕交易、利益输送显然更有吸引力,希望二次香港上市,能够改善股权结构,重拾市场信心。

2021-01-15 00:05

市场机构欺负李总老实,别管那些机构,散户大多不懂这些,没有能力明辨是非,看懂了,逢低买入就是。

2021-01-14 23:20

文中错误地把嘉和生物的市值当成人民币了,93亿港币市值换算成人民币是77亿,也就是两年加上二级市场流动性溢价也就翻了2.2倍,按收益率算怎么也算不上错失大肉吧

2021-01-22 10:37

$沃森生物(SZ300142)$ 感觉马上可以看到一根阳性改三观的现场展示了

沃森生物

2021-01-15 14:16

100万买了套房子,5年后价值800万,现在200万卖掉。请问賺了还是亏了?
沃森把机构当韭菜,机构也傻永远拉黑。以后有超过三个机构进入十大股东就当我输

2021-01-15 08:03

怎么看都觉得沃森是投资高手

2021-01-15 06:36

$沃森生物(SZ300142)$ 这3笔交易,嘉禾是最合理的,算是股权投资的教科书。大安主要售出后的对赌协议莫名其妙,白白送钱给对方。
泽润是疫苗主业,我的理解是沃森的病毒疫苗平台,本来应该坚定继续在沃森体系发展。无奈现在mrna 技术横空出世,可能会颠覆病毒疫苗的研发生产,可能领导层对技术演进的理解远高于市场吧。
不管赚赔,都希望沃森不要再搞多元化并购,也千万别大生物布局。做好疫苗,就足够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