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海能达(SZ002583)$ 

继华为之后,又一中企以德报怨:你“制裁”你的,我捐我的


今年3月份,华为曾向美国纽约州捐赠了大批医疗物资,无数网友搞不懂,华为是何考虑。

但实际上,捐赠的背后,除了中国人以德报怨的美德,还有中国企业家高深的商业远见。

任正非对于美国‘制裁’的公开态度是:

“美国的企业是好的”。

正是这种开放的智慧,让华为一直从容应对,你愿意合作,我拍手欢迎,你不愿合作,我也可自力更生。

而近日,与华为一起被美国列入“禁购名单”的海能达,也向美国医院捐赠了一批通讯物资。


据媒体报道:


海能达美国子公司携手当地合作伙伴华纳通信,向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默西医院捐赠了一批对讲机,以协助医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挽救更多生命”。


对讲机有什么用,从美方医院高管的感谢里可以体会:

“非常感谢海能达公司和华纳通信对我们的慷慨捐助,这将大大提高我们医院内部的沟通协调效率,减少医护人员之间的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海能达为什么要捐,创始人陈清州的一番话与任正非的看法有异曲同工:

“作为企业,针对美国的‘制裁’应当敢于与狼共舞,磨练自己,也使自己进步。”

与华为态度出奇的一致,你“制裁”你的,我捐我的。


公开资料显示,海能达是中国“对讲机之王”,即使放在全球,其对讲机的市场份额也高居第二,仅次于美国摩托罗拉。


而其在“公网专用”这个细分领域则领跑全球,在欧洲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2019年报数据显示,海能达整体营收中,54%来自于海外,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在美国NDAA政府禁购令的第一批5个中国企业中,海能达榜上有名。


当然,就目前来说,美国市场只是海能达很小的一部分,陈清州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美国市场业务收入在全公司的占比不到2%。”


不过,海能达在美国已经耕耘了多年,积累下了很多商业客户和市场渠道,好不容易才打开局面,自然不会轻言放弃。


当然,海能达的处境比华为要柔和一些,禁购令只是规定了美国政府方面不准采购海能达的产品和方案,但商业市场并不受影响。

实际上,海能达自从进入美国市场以来,就一直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拿对讲机来说,摩托罗拉在受保护下就是他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海能达与摩托罗拉的竞争,还远远不仅限于美国市场,网上资料显示,两家企业之间的侵权官司几乎打遍了全球,各有胜负,不分上下。


所以,在陈清州看来,海能达要做的,只是继续保持和地方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绝不放弃。


算起来,陈清州在对讲机上已经坚持了20多年了,这点波澜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深圳华强北租个小柜台卖对讲机开始,陈清州就开始与美国摩托罗拉、日本建伍等世界知名品牌打交道,那时他疑惑的就是,为什么中国偌大的市场却没有国产对讲机立足之地。


后来经过自己的打拼挣到了钱,便开始组建团队,一个最初的执念就是“做出中国最好的对讲机”,打破美国、日本等国际厂商的垄断。


1993年,海能达的前身“好易通”成立,一帮年轻人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办公室里开始了对讲机的研发之路。


1995年,随着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160对讲机面市,海能达开创了国内对讲机的先河,然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成为了国内对讲机的龙头。


不过,对讲机市场的规模实在太小,要想把小产品做成大生意,必须立足于全球,于是,陈清州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与国际巨头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对抗。


2008年,海能达又研发出了专用通信系统,“公网专用”成了一个新的业务方向,而随着全球品牌战略的布局,2010年,海能达(Hytera)这个名字才正式诞生。


随着2011年海能达成功登陆深交所,海外扩张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也先后收购了德国、英国、加拿大的公司,逐渐打通了全球市场。


如今,海能达全球设有90多个分支机构,业务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了3000多张专用网,行业客户数量超过1000万。


从零走到现在,陈清州一直坚信的就是“有技术就能自信、开放地走世界”,而这,也是海能达目前敢于继续耕耘美国市场的底气。


而对于目前面临的美国市场环境,陈清州认为:

海能达的东西物美价廉,美国的企业终究会认可,我相信美国的禁购令是短期的,他们不会长期这么做下去。”


或许陈清州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如今这个开放的世界体系下,全球合作共赢才是大趋势。


况且,对于目前的海能达来说,还有的是时间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