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做猪,专家怎么看?

发布于: iPhone转发:2回复:2喜欢:13

主持人: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生猪大数据中心的谢总谢老师给大家交流。重复一下我们的态度:一直高举虎年荐猪的旗帜,最近板块波动比较明显,但我们一直强调要抬眼看中期,我们看来大方向上去化会持续,估值还有空间。现在猪价的拐点也是渐行渐近,相信现在就是非常好的布局时间窗口。

谢老师: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边的情况。我们生猪大数据中信是农业部授牌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的畜牧单品种的大数据中心。因为我们还在建设初期,主要核心数据掌握对象以西南的川渝为主,价格以及农业部的一些监测数据也是同步共享给我们的。我们的样本情况,在川渝地区,产能监测覆盖了24000多家年出栏500头以上,或者存栏20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以上的企业情况。监测数据的起始时间是2019年7月开始,有比较连续完整可信的数据。这是我们的样本和覆盖情况。

先讲一下我近期对猪价的简单判断,一个结论性的判断。这个判断实际上是从2月中旬开始就坚持这个判断。整个逻辑是,今年2月是季节性的需求减弱,春节后猪价大幅下行触发收储,3月中旬国家收储的介入,猪价逐渐回暖,回暖时间预计持续3周左右,到4月上旬。3周左右收储持续时间之后,猪价会再度进入下跌,5月是最有可能触及年内最低的节奏。在5月达到最低触及收储的时候,收储节奏会有一定的延后,到6月中旬再度开始收储,这个时候配合季节性消费回暖,以最小的代价稳定猪价。后续走势,9-10月份根据去产能节奏,可能还有一波小幅收储,一直到10月后年底的消费支撑,有可能进入去年末的运行状态。这个判断是我在2.15时和大家交流做出的判断,现在基本维持这个判断。大家可能疑惑,现在猪价还没上涨,我觉得主要三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2月底3月份饲料的暴涨,加上新冠疫情局部高发影响了一定消费,这两个因素导致近期猪价偏弱运行。但这个阶段的偏弱运行实际对后续市场是一个利好,会加速产能的去化。

前面先讲了几个结论性的东西,先来看我们样本数据的分析。以2019年7月连续监测数据起始的月份开始,直接的数据不便透露,以这个作为一个指数,也就是相对那时监测场存栏的比例。以2019年7月作为100点,当时按照川渝地区的能繁母猪和存栏的损失,较正常年份的损失大概是50%计算,那当指数超过200点时,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我们的监测数据是从2020年8月后基本接近这样一个常年水平。现在整个存栏和能繁母猪数值,2月末最新数据是,生猪存栏是269.57,能繁母猪存栏是246.08。生猪存栏数值较一月份增长0.21%,1月份的环比是下降了1.90%。能繁母猪的情况是,二月较一月下降0.07%,基本不变,1月较去年12月下降2.03%。从这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场来看,整个产能是大大超出我们之前的供给水平的,而且现在去化程度并不明显。最高点是去年7月份,生猪存栏为274.86,现在是269.57,基本维持高位;能繁母猪的去化相对明显,高位在7月份是274.66,现在是246.08。

纯粹依托数据来反应产能的话,我们还有一个很长的去化周期,以及一个很大的猪价下行空间,但这个数据没包含散户。我们从监测数据推算整个川渝地区散户情况,虽然因为体量太大无法全面。我们结合了检疫数据,因为检疫数据相对比较实时、真实,结合屠宰数据综合研判,得出了几个比值。一个是在2019年末,川渝地区监测数据,整个能繁母猪占比是28.1%,到今年初的1月份这部分规模企业的能繁母猪占比达到47.5%。这样来看,我们这一部分没那么超规格,已经处在了很微妙的靠近平衡点的位置。

这里要说到我的判断里面关于平衡点的观点。我觉得近期生猪的供给和需求已经处于很接近平衡的位置。从个人观察预测来看,能繁母猪存栏指数较现在继续小幅下降到240点左右时,就可能触及上涨的节奏,这已经非常接近了,当然这个上涨还需要生猪整体存栏下降到250点左右,这个还有一段小范围的距离。为何判断当前处于微弱的供需平衡点,主要四个数据来支撑。

第一,去年6月,当时进行了一次收储,逆转了去年元月开始持续的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局面,出现了一个小的高潮上涨,幅度还比较大。上涨之后,一直持续了三个月稳中偏弱运行,有点跌但跌得不多,一直到8-9月份,再次开始快速的下跌。这个阶段,6、7、8三个月,基本可以看作一个类似于横盘的阶段。在我们前面监测的数据,从2020年8月份开始就已经逐步恢复正常的供给水平来看,这时的供给水平是超过常年的供给水平的,但出现了一个支撑横盘的局面,说明生猪存栏是不及监测数据放大的那么强烈的,散户的去化超过预期。去年也是两次横盘,第二次也是收储后在10月上涨到高位后,又形成一定支撑,而去年10月对应2020年12月-21年2月的产能支撑,这个时期我们的指数是在250点附近。也就是说,250点的指数,对应当时的需求已经不太能够满足我们春节冬季消费的需求,当然后面2020年3-6月份一直持续上涨,到7月达到最高点,后面进入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但12月份后一直维持了懦弱向下的态势的原因,还是产能过剩的阶段。

进入今年,又经历了2次超长时间的横盘。一个是从1.7-2.7,这个阶段只有在1.20前后上涨了大概0.5元/公斤,然后又快速回落,这个阶段持续了一个月,猪价围绕在14元/公斤范围小幅震荡。第二个横盘阶段,是从2.12,也就是春节结束后,猪价持续了一周大幅下滑,大概降低了1.6元/公斤,之后猪价再次围绕12.4元/公斤持续上下波动运行,而且波动幅度较今年第一次横盘幅度更小。这两次横盘说明,前期向下趋势,和年前卖猪传统,这部分在年前的1-2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承受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小幅抛售的压力,但市场依旧承受得住,才有了较长时间爱你的横盘。实际上那个压力很大,但是市场承受住了,没有继续大幅向下,相对稳定,说明散户的存栏量和手中猪的量,已经没有原来的占比那么多了。到了第二次横盘的时候,春节前从批发市场监测数据来看,消费减少30%-35%,在消费减少这么多的情况下,还能出现第二个2.12-3.4的第二次横盘,就说明散户出了猪之后,价格已经处于收储边缘。

这个判断其实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刚才说的这种可能,散户的猪不多了,整个生猪产能的供给没大家预期的那么高,还有一个可能是2月中旬时,大家普遍嗅到了政策收储的预期,这个阶段可能有一个压栏的情况,致使猪价维持了20多天的横盘运行。但是这两种可能性往后推演结果截然相反。如果是产能不及预期,我们很快会迎来小幅上行,特别是配合收储。如果是压栏的话,收储之后发现不及预期,很可能现在就是抛售,猪价继续大幅下行。这两个是截然相反的。这两个判断基本是在2月中下旬做出的判断,结合近期猪价的运行情况,我的观点略有调整,但整体维持这个判断。我更倾向于第一种判断,也就是猪没大家想的和数据表现出的那么多,供给端其实没有在盈利。因为现在的情况是,收储没发挥预期效果以来,如果前面有压栏的话,这时应该在抛售了,但猪价没有下跌而是小幅波动,市场依然有入库的现象,拖得住盘。而且还有饲料涨价预期越发明确,已经涨了部分,还会继续涨,涨幅比较大。散养户我们调研情况来看,基本没有补栏意愿。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维持小幅波动向下,而没出现去年9月一样的踩踏下跌。所以我认为供给偏高的判断,很快就会有所扭转。

再跟大家讲一个养殖成本和心态的分析。现在很多猪企算出来的成本基本在8-10块,这种成本计算我觉得是不可取的,不是不能反应真实成本情况,而是这种成本计算方式不能反映养殖户、养殖场、养殖企业的生产预期。因为规模企业的完全成本折算里面,含有大量的管理、人工和设备折旧分摊成本,这些成本它和生产关系不大,不论生产与否,这些成本都存在,除非大量裁员,但基本上没看到很多公司真正大量裁员,还是保持稳健底部扩张的势头。应该用什么成本来算,好听点叫现金成本,直白点叫老百姓算的成本,他们算的就是这一批猪养出来之后,卖了猪的钱,能不能在付完饲料钱、购买仔猪的钱、药费等后,有没有结余,只要有一点结余,一个常年的养殖户就会持续养下去,他不在意设备折旧等成本,只关心背后的现金成本。规模企业是个什么心态,面对已经建设好的产能,现金成本在可承受范围内,就不会停下来空置,而现金成本远远低于完全成本,所以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产能去化还有一个阶段。

现金成本做了两个计算,一个是当前的,一个是仔猪断奶的现金成本计算。假设非新增产能,已经在圈里面的能繁母猪产能一年2.3胎,胎均产10头,母猪饲料消耗是每天4公斤,按照现在母猪料3.7元/公斤的价格,这个是我们周边的,可能和全国有出入,但大差不差,一头母猪一年的现金成本算下来是5400元。药物、疫苗成本因人而异,高的500元/头,低的100-200,我选了折中的300元水平。这个现金成本中,因为规模企业母猪比较多,我给他算了个简单的人工成本,这个和药物成本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拿掉,原因已经说了。人工成本按照一人全程管理50-150头母猪来算,不同企业不一样,高效的能做到10人1500头母猪的全程管理,平均值人均75头,人均工资5000每月计算,那人工成本是800元每年每头。仔猪出生到断奶阶段,还有个仔猪饲料和疫苗成本,大概是70元,现在仔猪断奶现金成本是352元每头。如果仅算母猪的饲料成本,就是234元每头,非常低。234元是折合到了每头仔猪的断奶成本的,现在仔猪价格,高的接近300或者270-280,低的也有230-260,这样一个价格和成本,对能繁母猪的真正去化是没有太大动力的,我的产能已经在那儿了,成本已经上来,去不去化差距不多,那我肯定不会把整个产能控制下来。这是也就是为什么当前阶段整个能繁母猪去化都是不及预期的,特别是规模企业,小散还有其他因素导致去化快一些。去年7-8月份的时候,仔猪断奶现金成本是344元/头。当前阶段育肥的现金成本,从断奶仔猪7kg开始饲养,120kg出栏,料肉比3.0的行业平均水平来计算,当前自繁自养的现金成本就是352元,这是我们刚才说的仔猪断奶成本,加上113kg的增肥,乘以3.6元/公斤的饲料,乘以料肉比3.0,除以120kg,折合当前自繁自养的现金成本是13.1元/公斤,也就是6.5块/斤左右的价格。外购仔猪的成本,平均价格按260计算,折合下来是6.1元/斤,也就是12.3元/公斤。可能因为仔猪的成本还有采用饲料替代品的成本,上下还有1-2元的浮动空间,因为有的仔猪特别便宜,包括饲料如果采用一些本土的饲料的话。

这些说明,当前阶段现在的价格才真正进入了养殖户计算的亏损阶段,才有真正去产能的动力。去年基本是没有跌破的,我算了去年9月底的育肥成本,自繁自养育肥的现金成本大概是12.47元/公斤,去年只有8-9月很短的时间跌破这个价格。外购仔猪的育肥成本,去年9月底恰恰一定程度上对应现在的供给的外购仔猪成本,这个成本当时9月底仔猪价格只有100元左右每头,外购仔猪育肥折合成本只有10.44元/公斤,也就是5.2元/斤的现金成本。当前猪价为什么能够跌倒现在的状态,也和当时的情况有关。当前猪价,如果是外购仔猪这部分还能接受,但再往后的话就接受不了了。现在新养殖的育肥成本,即使是现金成本都还会往高处推。这样的情况造成进入3月份以来,特别是收储不及预期,抛开传统年前卖猪因素,又进行了一次大幅的洗牌,散户出清速度非常快。甚至于我估计我们的监测数据到3月末会出现大幅下调,这个幅度很可能触及我个人感觉的成本线。

正常年份,2018年的生猪养殖现金成本,自繁自养大概10.1元/公斤,外购仔猪育肥现金成本大概10.8元/公斤,这也是为什么正常年份生猪有时亏有时赚,但大家都持续养殖,因为可接受的现金成本非常低。但现在到6.1-6.5元/斤的现金成本时,3月份真正开始亏损,散户和规模以下的淘汰速度非常快。最近半个月,我们交流的1000头左右的猪场,整体的批栏空链的现象非常多,整个情况对后期有一定利好。

这是对养殖心态的分析,结合前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已经走在了猪价向上的边缘环境,而且我一定程度上认为,下年的行情因为疫情和猪价上涨、收储不及预期的影响,下年的行情可能好于前期预判,即使是形成了一致预期,散户出清后补充产能需要周期,规模场在全国的占比始终只有20%-30%,甚至整体生猪出栏量达不到6-7亿,只有5亿,那么他们也还没有真正完全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阶段性的预期说的差不多了,总体来看,我还是比较坚持之前的看法,3月可能存在一个回暖,但这个回暖是因为收储引起的,不管这个回暖发不发生,今年触底的时间应该都在5月或者6月。

Q:刚才您说我们的监测群体是年出栏500头以上的,也就基本是规模场,这中间能否细分一下,看到某些存栏群体他们的活力更好,或者资金实力更强,会不会有这样的数据来证明?

A:这个数据略微有点敏感,我们可以去做,但没去做,涉及到和监管部门沟通拿到数据的时候,有过保密协议,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一些企业的养殖行为进行影响和干预,所以没做这样的情况,我只能从一些大的趋势性方面进行分享。

刚才说漏了一个数值,就是我们这部分监测场的情况,最高也是在去年7月达到27000户,最低在2019年7月监测开始时,只有14000户,这个增长也非常明显。

Q:刚才说一开始有1万多户,在2021年7月份到2万多户,刚才说的2019年7月的基数,后面不论是养殖户的监测量,还是每个场自己的规模数量都是变大的,最终才会看到去年8月大概是274的最高水平?

A:当时规模企业的存栏超过正常年份的50%以上。

Q:今年5-6月可能再触底,您对整个二季度平均价格判断?因为您说还会再去一些产能,因为价格刚刚到现金成本一下。

A:记不得具体数值,这个不太好估计,因为影响情况较多。而且从数值来看,虽然产能没想象的那么夸张,但还是偏高的,如果收储或者引发短期行情的话,还可能下行,有可能打破去年的底,我觉得现在看来这个可能性还比较高,因为新冠疫情影响也比较大。

Q:您对于价格判断,很多是通过收储来影响价格节奏。在您的分析中,目前川渝地区的屠宰量如何,有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变少了?如果后期整个消费回暖,也许价格会不会有些观点上的改变?

A:我觉得年内迎来整体供需关系改变的概率很大,特别是这波持续时间越长、跌得越狠的话,后续的行情就越看好。屠宰量分两个部分来看,我们的监测样本大概占所有屠宰企业的50%,这部分样本在春节前和春节后,也就是2.2以前和2.6以后,屠宰数据下降25%左右。但近期周度的变化趋势,上周的整个屠宰情况比上上周,基本维持稳定,要略涨一些,这个我觉得和3月散户加速出清有关,规模场其实还有一点观望的心态。

Q:很多养殖户不跌倒现金成本不去化。行业去年7月到现在,去化角度上来说,毕竟大部分时候猪价在现金成本以上,但为什么整个行业还是出现了去化,是大家成本不一样,还是和什么有关?

A:这个和饱和程度有关。去年8-9月份,仔猪销售明显破利润,虽然整体育肥成本可以接受,这也是为什么生猪存栏基本没看到下降,但能繁母猪下降明显的原因。前面的能繁母猪因为过度留种,已经大大超出这个阶段,出现了规模场自繁自养部分,他自己养的母猪的仔猪消化不了,卖出去按当时仔猪价格会有严重亏损,这种情况下也是一种现金成本的亏损,会有淘汰母猪的冲动。但是育肥,特别是自繁自养部分的育肥,包括当时特殊阶段的外购仔猪的育肥,它的现金成本比较高,所以生猪存栏刚才说的指数跌了5个点,不是5%。

Q:现在观测来看,历史上出现过类似于现在阶段的话,比如和2015、2018年底部相比,现在更像哪个时期,比如从养殖户直接送小猪给别人,或者是淘汰在殖母猪现象等。现在大概是处在哪个阶段?

A:现在处在的这个阶段,散养户还没真正出清。现在和历史上有重叠的话,我觉得最贴切的是2008-2012年的周期,2008年因为蓝耳病,仔猪涨到2000一头,2010年开始下行然后触底,2010年这个阶段是最为吻合的。后面我们监测数据是2014、2018年的触底,从养殖形势来看,和当前形势差别较大。但从价格来观测,春节后猪价大跌,之后3-4月份一直阴跌,然后年底高位反弹,至少现在这三个月走势和2014、2018年很吻合。可以把曲线拉一下,我记得看到过,看起来相当吻合。2014年触底的时候,按照月度价格,触底时间是在4月份,2015年是在4月份,但个别时段的触底是在5月,然后2018年触底也是在5月。这两个情况,仅从价格来看,虽然供需无法还原,但价格趋势上是和今年吻合的,而且到年底的那一波涨幅都是很大的。至少可以类比去年10月中下旬到11月份的那波涨幅,最高相对底部涨了90%,这个有可能。

Q:现在阶段,大家亏损到现金成本,往后推演,您觉得能繁母猪的淘汰力度,或者后续养殖户行为大概如何?

A:规模企业不会有特别大规模的减产,除非是出现其他状况,甚至在底部适度增长,特别是集团性的规模企业,真正出清的是中等规模以下的小散户,这部分人随着现金成本上升,特别是饲料价格明确上涨的预期,他们的补栏意愿很低。为什么,去年那种情况下,到8-9月份仔猪已经非常低了,他有抄底的可能,而现在这种抄底的可能都不具备,因为算上上涨的饲料,饲料在他们的现金成本占比超过70%,接近80%,这部分上涨对他们来说非常敏感,而且是要去直接支付覆盖的,如果养出来连饲料钱都付不了,根本就不会考虑继续养。所以这个阶段,散户的大规模出清是必然的,有可能统计数据的去化一定滞后,因为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它的很多监测点已经灭失、没有了,它的体系已经是在崩溃边缘。虽然后来增补,但只能用规模场增补,才有稳定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这是个人观点,持合理怀疑,因为找不到散养户的节奏和点。现在,特别3月以来,散养户补栏意愿非常低,这样即使按照最差的散养户占比40%的情况,他们的大量出清会给规模企业腾出大量市场空间。后续产能这边,基本今年发生这种变化已经定局,就算因为一致预期大家看好后市,但散户大量出清后补起来也是有周期的。至少今年有一波比较好的短期行情,按照季节性消费规律来看,更高的行情会出现在11月左右。

Q:川渝地区散户情况,以及它们对后市的看法。

A:散户去化情况我觉得不能用调研说明问题。仅从调研来看,我大概在10天前,电话咨询了11户200-2000头规模的养殖户,200头以下的养殖户平时有到我们中心来交流的,包括和保险公司交流的,现在整体只能是一个感受上的。这11户里面,已经有5户没有猪了,而且明确表示没有意愿,有3户还有20%左右的存栏,这8户基本都没有再补栏意愿,只有3户勉强正常运转,但聊天时都很苦恼。更小的散户,从我们的了解来看,基本是没什么猪了。和试点区的监管部门聊,他们这个区域,散户平常正常存栏在28万头,现在估计还有8-9万,我觉得这个还是偏高的预期,可能更低。另外一个方面,规模企业持续稳定,年前年后屠宰缩减25%,消费缩减30%,主要就是散户,基本在年前已经去化25%,后面这波行情持续到现在,去化程度是更高的。整体来看,我觉得散户去化程度最少接近40%,补栏意愿基本短时间没有。因为即使后面行情,按照现在250-260买一头小猪来养,饲料价格再涨一点,可能到4-4.5元,养出来后现金成本都要7块左右甚至更高,就算能挣也挣不了多少钱,干脆就不养,很多猪场和散养户要么转行要么观望。

Q:目前养殖户对补栏的情绪和对未来的积极/悲观情绪的看法,他们会看远月期货价格进行决策吗?

A:散养户基本不会,远月价格对规模企业非常非常有利,现在养的对应9月份合约,9月合约现在还在16100多,按照这个价格,完全能够覆盖其现金成本,所以他们放心大胆地养,规模场按这个行情短时间不会去化。散养户有能力通过套保保证生产的比较少,期货对于中小散户的覆盖和影响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Q:国家收储不理想的具体情况能否详细分析一下?

A:说一下我对国家收储的认识。我觉得国家收储的力度,主要是看国家对低猪价的容忍程度,它的力度其实是超出大家想象。去年6、10月两波上涨都是一个体现。在这种特殊时期,和以前的收储相比,个人理解有一定区别。为什么收储力度很大,整体看来收储几万吨、10-20万吨,对每年5000-6000万吨猪肉产量是很小比例,但不是这个逻辑。猪肉收储对应行情变化,不是整个猪肉供给,而是价格上涨以后,猪肉消费减少的部分,把这部分吃掉后,价格可以持续稳定运行。现在猪肉在国内有个刚需性,即使现在市场白条6块也在卖,这个其实并不是收储或者什么,我觉得有一定人为控盘的因素。猪肉收储这块对价格的影响,这个纯属我个人臆想假设,比如发改委要强势稳定猪价的话,可以约谈几家大企业,大家集体抬价,有些愿意配合抬价,因为对在库冻肉也有好处,这部分冻肉价值就提升了,用收储给剩余这部分兜底。

为什么近期没出现这种情况,收储效果不理想,我觉得最主要是因为国家对2-3月的下跌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容忍度,这个是所有正常年份猪价下行触底的阶段,但限于政策的要求,我必须要出台收储策略。开始的时候,当时2月中旬我判断猪价短时间回到6:1以上,在4月开始下跌到5月份见底。第二个原因,当前阶段生猪供应确实还有一些富裕,和平衡点还有一点距离,这个富裕让有能力自己冻藏的企业有一些压价可能,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包括养殖端的头部企业,也有配合压价的心态,因为去年10月的收储,大家都觉得差不多了,一下把价格抬起来,是不一样的。因为去年10月份一天涨1-2块,这种其实不太正常,一般2-5毛都可以接受,包括去年6月,2020年5-6月份价格下跌,都是规模集团对猪价影响力在提高的状态。包括这次3月份,从前面几次收储来看,我之前还有一个判断,就是规模企业可以把它的出栏往后延,通过调整产能配置,可以往后延1-2个月,但这波收储规模企业没这么做,理论上还有其他操作,个人臆想是他们想把价格打到底,后面涨幅更好看,有这样的操作和认识在里面,所以没有积极配合收储。这几方面造成当前收储效果不是很理想。

Q:按照收储逻辑,能不能理解国家是有意培养部分比较大的集团场,出发点就是可以更好地稳定猪价波动?

A:这个我就不太好说了。其实我的感受是,政府其实是矛盾的。大家记得之前一个文件吗,就是要鼓励适度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我觉得投资者问到的问题,一定程度也反映了一些领导的认识,确实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越高,对产能的稳定性是越强的。但这样又会影响老百姓的利益,影响农村的乡村振兴。可能会有一些人有这样的想法,但限于现在手段,只能这样去做,但政策层面上有一点矛盾,不太好说。

Q:如果到5月猪价起来后,3-5月去产能的幅度够不够?

A:我觉得肯定是够的。因为这一波去产能,比去年8-9月还要厉害,因为现在现金成本已经6.5左右了,去年其实还没到这个程度,去年的亏损叫苦不迭,主要是年初高价购买的仔猪,1400-1800的都有,那一波亏损很严重。现在去产能是很确定的,决心很大的,因为养出来就算价格涨一点到8.5-9块,基本上都没什么赚头了,所以我认为这一波去产能是妥妥的够的,不太会因为一致性预期太过影响这波去产能,因为散养户无所谓,养的少,就算猪价涨起来也达不到2020-2021年暴利的水平,少挣一点干其他的也能弥补,所以从他们这一波去产能是非常明确的。

Q:今天远月跌得厉害,是有什么变化?

A:我估计是不是和有些观点的出来有些关系。因为近期好像是行业有篇定期报告,有个观点是形成一致性预期后,这个一致性预期可能就不会到来。这个观点一定程度上也是正确的,我不是太反对。但仅就当前情况来看,结合我的综合观察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对于猪价近期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养殖户都知道这一块,但是是被动的去产能,即使看好也不会看得太好。所以一致性预期不一定会产生一致性行为,该逃的还是得逃,不得不逃,饲料价格涨得太离谱,涨到什么程度大家没底,到时候我的猪涨到半大不小可能造成严重亏损,而他在猪价上涨时能够挣的钱也非常有限,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和去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去年大家都还有幻想和预期,包括前年明确的预期,但今年是没有这种预期的,所以整个去产能的一致性行为还是会出现,下半年行情还会有好转。当行情开始好转以后,还有观点认为,这些控制下来的圈舍要补充产能很快,这些判断之前我都有过,但已经不适合当下这种情景的判断,当现金成本大大超过大家的接受度,这种局势就已经变化了,这也是猪周期难以调控干预的情况,大家即使有一致性预期,也不一定有一致性行为,是这样一个逻辑。这波上涨,就算按照刚才说的,也是一位行业大咖的观点来看,至少一波短期的行情是少不了的,短期行情上来后,再来进入下一个弱一点的,不叫周期性的逆转,就是高价阶段的弱的震荡,这个是有可能。

Q:国家对养猪市场的干预,会不会导致这轮猪周期比较长,接下来可能一到两个周期里面周期行业的盈利不太乐观?

A:首先我觉得关键点不在国家干预,国家干预会进一步让这个情况严重,但关键点是整体产能规模的扩大。以前只能养6亿头猪,但现在养10亿头的生产能力都够了。散户的退出是短时间的,当猪的开始盈利的时候,他会迅速增补,这种增补会反复出现。所以从更长期角度来看,猪周期的底部拉长,整体周期的盈利能力受影响,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甚至是确定性事件。这个和前面说的看起来矛盾,实际上不矛盾。今年这个情况出现后会有一波行情,这个行情起来后,确实也能快速补充,在一定生产周期以后,价格又下来了,之后整体行业收益水平还是很低,行业真正要赚钱,还是要从自己的降本增效做起。很多规模化养殖企业都有这个共识,就是猪价随他吧,大不了少挣点,一头挣100块或者亏一点,多挣一点的时候一头300-500也是有可能的。但整体就是这样起起伏伏,要想获得去年的那种暴利,基本都是有特殊事件引发,特别是生猪的疫情才会出现这种暴利。从2008年蓝耳病开始,2015年前后口蹄疫,2018年是因为环保,都是特殊事件逐渐引起一些变化。整体生猪产业本来就不应该或者不太能成为一个暴利的行业,但这个里面有一点可能对大的集团企业是一个利好,也就是集中度越来越高后,再坚持到真正的散养户那一代人养不动的时候,可能有个几年或者十来年,那么他们话语权更大之后,那个时候才会真正进入持续盈利比较好的阶段。

$唐人神(SZ002567)$ $天康生物(SZ002100)$ $牧原股份(SZ002714)$

全部讨论

2022-03-25 16:41

官话太多,又臭又长

2022-03-25 14:3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