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券商易主!北京国资公司拟超15亿元接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史冰倩】备受市场关注的瑞信证券最终花落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

6月24日,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证券)发布公告,公司拟向北京国资公司转让所持参股公司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49%的股权,转让对价为8.85亿元。

同日,北京国资公司官网披露,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信证券(中国)85.01%股权,该交易包括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士银行持有的瑞信证券36.01%股权,对价为9135万美元(人民币6.505亿元,基于2024年6月24日1美元=7.1201人民币的汇率进行计算,下同),以及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瑞信证券49%股权,对价为1.24亿美元(人民币8.85亿元)。本次交易经过了全面的竞购流程,交易完成尚需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并满足惯常的交割条件。

方正证券拟出清瑞信证券股权

预计增加2.73亿元净利润

6月24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为盘活公司资产,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司拟与瑞银共同向北京国资公司转让瑞信证券股权,三方签署《关于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85.01%股权之股权出售和购买协议》,公司转让49%瑞信证券股权,瑞银转让36.01%瑞信证券股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方正证券出售的49%瑞信证券股权的交易对价为8.85亿元。

针对本次交易,方正证券表示,经初步测算,本次股权转让如交割日在2024年12月31日之前,将增加公司本年度净利润约2.73亿元;如交割日在2024年12月31日之后,受公司权益法核算所持瑞信证券股权负收益影响,将增加交割日所在年度净利润不低于2.73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方正证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1.19亿元,同比下降8.4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1.52亿元,同比微增0.21%。

而方正证券出手的瑞信证券近两年则陷入亏损泥潭。2023年年报显示,瑞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5.58%;净利润亏损1.99亿元,这已经是瑞信证券继2022年净利润亏损2.55亿元后的再一次亏损。截至2023年12月31日,瑞信证券资产总额为11.6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瑞信证券前身瑞信方正成立于2008年,由方正证券与瑞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信)共同投资设立,持股比例起初分别为66.7%和33.3%。2020年6月,瑞信向瑞信方正增资后持股比例升至51%;2020年4月14日,中国证监会核准瑞士信贷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控股股东,核准瑞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2021年6月,瑞信方正改名为瑞信证券。2023年3月,瑞信证券在中国取得了投资咨询、自营交易和全国性证券经纪的牌照。

此前多次被传出售股权

瑞信证券最终花落北京国资公司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方正证券第一次计划出售瑞信证券股权。

早在2021年12月,方正证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同意公司择机出售持有瑞信证券49%的股权。2022年9月8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向瑞信转让所持瑞信证券49%的股权,转让对价为11.4亿元。股权转让完成后,瑞信将持有瑞信证券100%股权。当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交易完成后,瑞信证券或将成为第三家外资全资控股券商。

然而,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并未有实质性进展。方正证券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该事项的备案通过回复。”

此外,市场还一度传出美国城堡证券和中国的蚂蚁集团有意接手瑞信证券牌照。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6月,瑞士信贷银行并入瑞银集团。2024年5月31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银)和瑞士信贷银行完成合并。瑞信主体注销,瑞银承继瑞信在瑞信证券的全部权利、利益、义务和责任。两者合并完成后,瑞银同时控股瑞银证券和瑞信证券。值得注意的是,瑞银证券股东为瑞银和北京国资公司,北京国资公司持股33%,瑞银持股67%。

根据“一参一控”的规定,一家机构不能同时控股两张证券业务牌照。由于持股瑞银证券67%股权,根据政策要求,瑞银也需要把二者股权进行处理。方正证券披露公告显示,瑞银将转让36.01%瑞信证券股权给北京国资公司。

北京国资官网披露信息显示,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Sergio P. Ermotti)表示,中国是瑞银集团的重要市场。收购瑞士信贷银行后,公司在华的布局得以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两家公司在中国境内均拥有含多个法人实体的业务平台,需要遵守监管机构的相应要求。过去近20年,瑞银集团与北京国资公司紧密合作,一同发展在华业务。因而,向这一重要的长期合作伙伴出售持有的瑞信证券(中国)36.01%股权是最优方案。

北京国资公司表示,北京国资公司是北京市为数不多具有金融主业的市管国有企业,业务涉及银行、证券、要素市场、消费金融等领域。本次收购瑞信证券(中国)股权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延伸,也是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

责编:王时丹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