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观察 | 关心富士康是否撤离河南时,公众在关心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近日,河南一季度外贸数据公布,引发外界关注,“富士康撤离”的消息再度甚嚣尘上。5月11日,中原智能制造研究院在郑州富士康挂牌,这也是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在郑揭牌后的又一重要布局。

一边是公众对富士康是否“安心”留在河南的多方猜测,一边是富士康在河南挂牌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注册新公司、上马新项目的消息不断更新。加码还是缩减,发展方向注定只有一个。

需要看到,当公众关心富士康在河南去留的时候,并非单纯关注一家企业的业务布局,其本质是在关心河南产业发展、外贸结构乃至未来经济走势。与其简单粗暴争议“去”与“留”的问题,不妨放眼全省,从富士康在豫产业布局,看河南产业发展势头。

14年前,大省与大企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发展机遇。

2010年8月,富士康在郑州一片枣园上创业,彼此成就,彼此赋能——富士康郑州科技园2023年产值再创新高,实现十二连增,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之一;河南外贸进出口逐年递增,连续多年位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9位。

14年后,大省与大企继续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发展机遇。

当前,不管是富士康,还是郑州航空港区乃至河南省,经济结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富士康提出“3+3”转型发展战略,探索布局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航空港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引擎;河南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首要战略,加速布局“7+28+N”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全省发展正在发生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

放眼来看,结合河南发展的“三个变”,可以看到“三个不变”。

富士康与河南的深度合作不会变。从新旧动能转换来看,郑州富士康一季度产值同比略有增长,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富士康正加速在豫自动化进程,2021年打造河南首家全球“WEF灯塔工厂”,成为全球“工业4.0”和“数字化制造”的示范企业。新近挂牌的中原智能制造研究院,旨在建设集研发、验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逐步实现手机等电子设备精密关键模组的自动化组装。从产业布局来看,2023年4月25日,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富士康方面称,将持续深耕河南,加快实施“3+3”转型发展战略。随后1年的时间里,富士康在豫不断加码,成立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扎根”河南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从地域分布来看,不仅仅是郑州,近年来富士康陆续在济源、鹤壁、兰考、周口等地建立科技园区,产业链逐渐分布在更广阔的地域空间。

“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的发展逻辑不会变。从头雁奋飞转为雁阵齐飞,在郑州富士康带动下,累计有200余家智能终端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合晶硅项目、超聚变、龙芯中科中原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不断落子。从单一产业转为全产业生态圈,航空港区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出一条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为突破口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发展之路。2023年,该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236亿元,已从单一的手机制造逐步拓展到后端模组、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关联产业,构建起“芯屏网端器”全产业生态圈。从一枝独秀转为百花齐放。航空港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百万辆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百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等产业矩阵。航空港区今年一季度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2%,继续领跑全省。

河南开放强省、工业强省、经济大省的发展态势不会变。

外贸发展有新亮点,从河南一季度外贸数据看,主要出口商品为手机、汽车、铝材、人发制品、农产品、家具和白银等,其中,汽车、铝材、人发制品、家具和白银出口增长是一季度外贸出口主要亮点,合计拉升全省外贸出口增速3.2个百分点。新动能方面,一季度,我省出口“新三样”产品35.5亿元,增长44.5%。其中,出口电动汽车23.3亿元,增长107.5%,占我省“新三样”出口值的65.6%。

工业发展有新势力,新能源汽车外贸数据成为亮点的背后,比亚迪宁德时代宇通上汽、海马等不断在河南布局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中原大地快速崛起、聚链成群。河南省提出,到2025年,汽车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增长,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产业规模迈上万亿级台阶,建成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经济发展有新动能,当前,河南经济发展正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5月9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南专场上通报,河南已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传统交通要道向现代化交通枢纽、传统内陆省份向内陆开放高地的“三个转变”。

放眼未来,河南新质生产力正在蓬勃兴起,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上新”、未来产业“立新”,新旧动能转换驶入全面加速的“快车道”,大省正在携手更多大企,续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