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码,富士康在河南布局什么? | 极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941期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富士康继续在豫投资,布局自动化机器人项目。

5月11日,富士康中原智能制造研究院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投用。2023年4月25日至今,富士康在河南挂牌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注册新公司、上马新项目的消息不断更新。

自富士康2011年深耕河南以来,大省与大企建立了深厚的默契和互信,完成了彼此的赋能和成就。持续加码背后,富士康在河南有何新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富士康郑州园区所在的郑州航空港区今年一季度数据出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2%,继续领跑全省。

郑州富士康一季度产值同比略有增长

2024年5月11日,富士康中原智能制造研究院挂牌投用。据介绍,该研究院将聚焦自动化机器人方向,力争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建设集研发、验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

不断上“新”背后,郑州富士康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大河财立方记者从郑州航空港区了解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2023年产值再创新高,实现“十二连增”,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略有增长。

富士康与郑州乃至河南的外贸息息相关。今年一季度,我省外贸数据公布,进出口额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一位业内人士分析,2022年第四季度是郑州富士康传统生产的旺季,但受疫情影响,该季度不少订单推迟到2023年一季度集中生产、出货,形成了富士康进出口数据在豫历史高峰。这一特殊情况对2024年同期下行影响较大。“因特殊情况形成了2023年一季度的外贸‘高值’,会对2024年同期造成下行影响。”该业内人士分析。

同时,按照往年惯例,上半年往往是消费电子产业的传统淡季,下半年随着品牌手机商的新品发布和批量出货,进出口数据将会逐步走高。

持续加码,富士康在豫新事业总部脉络渐晰

14年前,富士康科技集团在郑州出口加工区投资的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公司正式投产,富士康在豫发展拉开帷幕。

14年间,河南、富士康双方不断深化战略合作。当前,河南全省发展正在发生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富士康的生产方式也在悄然转型。

5月15日,在富士康“灯塔工厂”,记者看到,整个生产车间全自动化运行,不需要人工操作,可以实现关灯运行。据富士康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生产车间从物料的投入到成品出货全部采用全自动化制造流程,可以实现物料需求自动计算、AGV智能配送、自动叫料、自动接料闭环管理。

据悉,2021年富士康郑州园区获评河南省首家全球“灯塔工厂”。“灯塔工厂”增强了生产制造能力并持续精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生产效率提高102%,极大降低了用工数量和成本,有效解决了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保证产业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并且有效服务供应链。

除了传统业务板块的生产方式不断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富士康在豫的产业布局也在发生更多变化。

去年4月25日,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在郑州揭牌,富士康方面称,将持续深耕河南,加快实施“3+3”转型发展战略(“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世代移动通讯”三项新技术领域),将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打造成为富士康全球创新和产业布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标杆,富士康在豫发展迈上新台阶。

此后1年多的时间里,富士康在河南动作不断。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扬伟提到的“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脉络渐晰——

2023年4月,富士康集团、郑州航空港区、林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林德公司拟投资2500万美元,在郑州航空港租用富士康之场地成立其100%独资子公司,以此为平台为富士康以及郑州航空港内其他公司提供气体供应。

2023年6月16日,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将统筹规划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等在内的新产业发展。

2024年1月4日,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项目推进实施。

2024年5月11日,中原智能制造研究院挂牌,聚焦自动化机器人。

此外,记者注意到,富士康科技集团近日在汽车领域也多有布局,侧面印证了其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决心——4月30日,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采埃孚股份公司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式完成乘用车底盘系统领域合资公司的组建,富士康收购采埃孚底盘模块有限公司50%股份;近日,西门子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致力于推动信息通信及电动汽车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携手打造可扩展且无缝集成的工程和制造生态系统。

结构之变,河南瞄准新能源汽车万亿赛道

富士康在河南注册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的背后,是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在中原大地的快速发展。

从航空港区看,该区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领跑新机遇,规划了郑州航空港汽车城,先后引进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今年一季度郑州比亚迪持续加快提产爬产,实现整车产量和产值双增长。埃顿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园、鑫鹏汽车配件产业园项目、新能源汽车内饰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也相继落户。

“过去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五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变革发展提供支撑。”郑州航空港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同时,郑州国际陆港30万平方米仓储及配套设施建成投用,50万平方米货运场站和2条整车线、2条集装箱线完成铺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放眼更大的空间,河南正在着力构建的“7+28+N”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7”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8”是超硬材料等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N”是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等专精特新细分领域。

除了富士康、比亚迪在河南不断布局,上汽郑州汽车生产基地平均每51秒生产一台新车、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加快推进、海马EX00(智行盒子)在郑州布局……一个个项目的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原大地上聚链成群。

科技支撑方面,截至2023年年底,省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产业研究院、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等一批技术创新平台揭牌成立,河南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7个、省级达57个。

河南提出,到2025年,全省汽车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增长,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产业规模迈上万亿级台阶,建成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航空港区打出“组合拳”

从电子信息产业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何诸多新兴产业能够不断在郑州航空港区蓬勃兴起、迭代更新?

据介绍,2013年,国务院批复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十年多来,郑州航空港区从无到有,综合实力快速提升,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5亿元,十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4%。2024年一季度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2%,继续领跑全省,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交通枢纽方面,郑州机场已开通全货机国际航线49条,年国际货邮吞吐量跻身全球40强;正在建设中的郑州国际陆港,将具备保障中欧班列每年开行万列的能力。航空港区初步形成了航空港、高铁港、国际陆港、公路港“四港联动”大枢纽格局。

开放高地方面,航空港区建成种类多、功能全、效率高的口岸体系,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新郑综保区绩效评估连续4年保持A类排名,进出口值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前列,去年排名第一。

营商环境方面,航空港区成立了重点企业社会化服务专班,负责全区规上重点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工作,持续完善重点企业周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出台重点项目保障政策,从提升平台效能、服务质量以及监管力度等方面量身定制一套“组合拳”,助推重点产业项目快速高效落地。

“目前的郑州航空港区不仅是物流枢纽的打造、工厂的快速建设,同时也形成了产业聚集、人才集聚,城市活力越来越足,实现了从‘产’到‘城’的发展,起步迈向‘航空大都市4.0’时代。”航空大都市理论模型创立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郑州航空港首席顾问约翰•卡萨达此前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3年2月至4月,短短60多天时间里,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扬伟曾3次到访郑州,他表示,郑州富士康的发展固然得益于河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但更离不开省、市、区三级政府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这也是促成富士康将新事业总部落地郑州、扎根河南的坚实基础和根本原因。”

当前,河南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富士康“豫行记”已悄然站上新的起点。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