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当下的A股(2024年1月20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下跌,上证指数跌穿了2023年4月的底部,创业板指数也创下了四年的新低。面对哀鸿遍野。就连微盘股指数也没撑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面对这一轮次的下跌,神秘力量出手救市,大手笔抄底沪深300ETF,成为了股市维稳的定海神针。本文聊聊此时此刻笔者的所思所想。内容不设限,想到哪里就聊到哪里。

一,经济晴雨表?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个认知,那就是股市的表现“应该”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状况好,股市就应该上涨;反之,如果股市下跌,说明经济出了问题。于是,面对这当下A股市场的下跌,大家开始从经济基本面找原因。在这里,笔者要谈一个有点离谱的观点: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相反的,股市的走向经常和经济体运行状况相背离。

所谓“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观念,之所以广为流传,得益于学院派经济学家的推广,也符合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但事实上,问题比这复杂得多。学院派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经济基本面和股市之间存在强逻辑关联,二者的变动必须可以互相印证。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下,学院派经济学开始了各种逻辑层面的讨论。但问题是,学院派的这个前提假设就是有问题的。要知道,股市的涨跌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参与交易的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也就是说,股市涨跌是由每一笔具体的交易决定的。如果学院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成立的,那就意味着股市中的交易者的买卖行为,从总体上看必须符合经济基本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有什么力量能够保证投资者必然按经济基本面来进行交易呢?答案当然是,没有。事实上,交易者的总体行为,并不一定符合经济基本面。总会有诸多其他因素,影响投资者的总体交易行为,且这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力,会远高于经济体发展状况的影响力。换言之,从经济体发展状况到股市涨跌,二者之间的传导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就以美国股市为例,笔者认为,美国股市的涨跌,反映的并非美国经济现状,而是反映了美国的货币政策。换言之,美股不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而是美国货币政策的晴雨表。只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持续保持宽松,美股就会持续上涨。同时,美股只关心货币政策的结果,并不关心货币政策的原因。导致美联储开闸放水的原因,也许是经济衰退,也许是银行破产,也许是政府财政面临违约。这些,听起来似乎都不是好消息,但美股不在乎。美股只关心货币政策,不关心导致这些政策的原因。最极端的例子发生在2020年,那一年里,美国经历了新冠大流行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黑命贵运动导致的社会危机,换届选举导致的政治危机,但这一切都没有组织美股的上涨,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一年美联储寄出了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的加持之下,没有人关心社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美股只负责一路冲天。

除了美股之外,欧洲各国的股市,同样不反映本国的基本面,而是仅仅作为美股的小跟班。只要美股涨了,欧洲股市自然就会跟着涨。美股跌了,它们也会跟着跌。至于本国的基本面,没什么人会真正在意。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可以看看以色列股市最近一年的表现。下图是以色列股市指数周线图,时间范围是最近一年。从图上可以看出,随着去年十月上旬巴以开战,股市出现了一波快速下跌。下跌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了快速反弹,现在已经收复了因为战争导致的下跌,并且随时准备突破前期高点。在我们看来,作为一个国家的以色列,国内经常遭遇哈马斯的火箭弹攻击,对外依然在加沙地区鏖战,经济上,有大量的劳动人口参军入伍,政治上反对派正在呼吁总理下台。但即便如此,也没影响人家的股票市场,该涨继续涨。

再看看2023年全球各国股市的涨跌幅排名,排名前四的分别是:阿根廷(涨幅347%),委内瑞拉(涨幅169%),埃及(涨幅69%),尼日利亚(涨幅45%)。这几个经济体,基本面情况如何,笔者就不多说了,读者自己来品味吧。

写到这里,再会看本段的标题,读者朋友,你还相信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吗?当然,主流经济学家永远不会赞同我的观点,更不会成为“美股不是经济晴雨表,而是货币政策晴雨表”这样的结论。毕竟,他们还是靠建立股市和经济基本面之间的逻辑联系来混饭吃。至于说这种虚无缥缈的逻辑联系,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究竟有多少解释力和预测力,这就不是学院派关心的问题了。说完了海外,接下来,聊聊咱们大A股。

二,A股的下跌

和美股不同,A股的涨跌并不直接反映货币政策。A股的博弈,更加复杂。放眼全球,这可能是博弈关系最复杂的股票市场。在这里,我们真正建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市场”。先说结论:A股的涨跌,更多是在反映投资者的情绪,尤其是负面的情绪。当下A股市场的下跌,不是经济基本面的问题,也不是货币政策的问题,而是资本市场内部资金博弈层面的问题。

回看一下过去半年,首先是决策层发文,要活跃资本市场,然后就是监管层不断推出各种利好。但是,政策层面能给出的一切诚意,都被资本市场残酷的资金博弈给压下来了。无论政策面出了什么样的利好,北上资金全部忽视,继续不顾一切的卖出。在巨大的抛压之下,政策利好带来的买入力量,根本顶不住抛压的卖出力量,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政策刺激失灵了。再下一步,随着投资者看到政策刺激的失灵,投资者信心开始丧失,不再相信政策刺激,而是转头加入卖出的队伍。于是下跌导致信心崩溃,信心崩溃引发抛压,抛压导致进一步下跌,这样一个下跌正反馈就实现了。笔者在2023年末的年度总结中,就指出2023年的A股市场是极度分化的市场。由北上资金和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头部股票,出现了快速下跌,而由民间游资主导的微盘股指数,则出现了连续上涨。这样的分化,就是典型的资金博弈的结果。游资发现北上资金和机构投资者的抛压太过强大,自己根本接不住,于是选择惹不起躲得起,选择了微盘股这个北上资金和机构投资者不会涉足的战场,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进入2024年,随着信心全面崩溃,微盘股指数也出现了6%以上的下跌。

三,救市

假定第二段的分析成立,那么当下A股市场的下跌,是一个典型的“下跌正反馈”,既包含了资金层面的抛压,又包含了信心层面的缺失,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增强。这就是当下A股市场的首要难题,也是救市力量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两个因素中,前者是纯粹的物理因素,后者则是心理因素。如果想要救市成功,需要同时解决物理问题和心理问题。其中,物理问题是关键,心理问题是附属。物理上,如果能顶住空方的抛压,则信心层面的缺失自然也会扭转。

从手法上来看,目前救市力量主要是在盘中大手笔买入宽基ETF,尤其是沪深300ETF。比起2015年救市,当下的救市手法温和了很多。以华夏沪深300ETF(SH510330)为例,该ETF已经连续四天放量,这意味着救市力量已经连续四天上班。这四天看下来,沪深300指数从3280跌到了3269,微跌0.33%。再看看昨天的分时图,从图中的成交量尖峰分布,可以清晰的看到救市力量的奋斗的身影。

很显然,分时图上,成交量一旦放量则立刻上涨,成交量一旦萎缩则立刻下跌。这意味着,市场本身还是没有拜托下跌的魔咒,救市力量依然任重道远。加油吧,继续努力。

接下来讨论一下这场救市战争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看看多空双方各自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先说有利因素。短期来看,股市的估值是足够便宜的,尤其是头部股票。从市盈率来看,各大宽基指数的估值水平都处于历史地位,尤其是创业板,更是创出了估值的历史新低。货币政策方面看,资金面高度宽松,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2.5%,创下历史新低。

再说说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北上资金的持续卖出。从某个角度来讲,北上资金的抛压不止,这波救市就不算胜利。虽然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也在抛售,但国内机构投资者和北上资金的交易逻辑明显不同。国内的投资者,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他们本质上都既不是多头也不是空头。他们都是来赚钱的滑头,见机行事,见风使舵。他们喜欢远远看着多空双方的博弈,谁赢了他们就帮谁。虽然此刻国内投资者竞相抛售,但请相信,每一笔卖出的资金,在下一波牛市里,都是买入的力量。国内投资者不同,北上资金背后的海外投资者,他们的思路更加简单纯粹。他们买,就是买,是不计结果的买,是一根筋认死理的买。例如在上一次熊市的2018年,在国内资金纷纷抛售的情况下,北上资金坚定不移逆势加仓买入A股,成为那一波熊市中的重要维稳力量。而此时此刻,他们要卖,也会坚定不移的卖,不计盈亏的卖。他们会无视政策的利好,无视利率的新低,只要他们认准了要卖,就会坚定不移的卖。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对手盘,以硬碰硬的物理方式接住北上资金抛售的筹码,则股市就会持续下跌。至于说北上资金为什么要卖,这就和2018年他们为什么持续要买一样,是我们中国投资者永远难以理解的问题了。

更加不幸的是,北上资金的持仓,大约还有1.7万亿。没有人知道其中,究竟有多大比重的资金,是下定决心要卖的。

写到这里,不禁要为救市力量祈福。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

四,未来

刚刚谈的资金博弈,都是短期内的问题。如果把眼光放长远,那么当下的下跌,也只不过是一波牛熊周期中的底部而已。看看下图中的创业板指数的季线,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明显的牛熊趋势。等熊市走完,必然会迎来下一波牛市。这就是A股市场,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这一切,多像生活本身一样。

当然,A股市场有其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融资过多,回报过少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