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通胀,我帮美国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去年的疫情,真的是百年不遇、甚至千年难遇的灾难,如果我们不能在疫苗的帮助下最终形成群集免疫的话,这次新冠有可能永久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救市政策,但所有国家无一例外的选择印钱。

为什么呢?因为经济明显遇到麻烦的情况下,政府“有形的手”是让大家迅速走出危机的最好手段。但是,政府调节经济首先得手里有钱,可以明明经济危机了企业倒闭了,大家喊着让你减税了,你哪里还有钱来调节经济呢?


所以,政府有三种手段应对危机:


第一种是,没钱就算了,我不管了。政府选择无为而治,既然经济危机了,企业破产了,那我就减少财政支出的力度,接受经济衰退的现实。1933年大萧条时大家就是这么做的,结果经济危机延续了很多年,日本和德国为了走出危机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现在应该没有人想再来一次。


第二种是加大对富人征税的力度,让富人多缴税来帮助穷人。但是在疫情期间可行性不强,因为很多富人都是企业主,疫情期间自身也遇到周转困难,这个时候加税无疑是加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这时不仅不能加税,还得减税,甚至可能还要扶植企业,才能保住就业。对比如,疫情期间,大名鼎鼎的西贝、海底捞都公开求援才度过危机。


而第三种选择,就是无中生有,印钱!就是政府出面花钱刺激经济。问题是,经济危机下,政府没有钱,又不能加税,哪里有钱花呢?只能借,找央行借。央行负责印钱,财政拿去花,这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美国人更狠,不仅财政找央行借,还直接给每个人发一笔钱,这样好像凭空多了一笔钱,大家都很开心,而且应对经济危机的钱有了。

下图是西方最大的10个经济体自2006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情况。其中深蓝色、浅蓝色、灰色分别为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情况,而右纵轴和红线,则是表示G10国家整体上央行资产规模与GDP的比例。


大宗商品的价格和股市相比,已经处于明显低估的状态:

为什么铜、铝的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但和股市相比依然明显低估?因为价格还是10年前那个价格,但是纸币已经不是10年前的那个纸币了。


有一个说法(我没有核实)叫:“2020年3月份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印钞规模,超过了2008年以前5000年人类文明史印钞规模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大宗商品的牛市有坚定的信心。


至于股市,我们可能依然处于蜜月期。一般来讲,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不利于制造企业的(比如原材料为钢材的三一重工等企业,最近压力很大)。


但是,印度、东南亚疫情(马来西亚准备6月1日开始锁国)的爆发,让这一次出现了不一样的情形。中国的制造业可能并不会因为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而利益受损。


因为,自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彻底地改变了过去需求过剩、但是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中国的超强生产力,让世界速度变成了“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了,一度出现了“中国生产什么,什么就掉价”的情况(参考之前的文章《逃不掉的通胀!》)。


在这种情况下,买东西的就是大爷。美国说加我们的关税就加25%的关税,我们反击的办法并不多。因为,美国人还可以去印度、墨西哥、东南亚买到同样的产品。


印度、东南亚等地等因疫情,突然生产不了了,“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瞬间变成“需求没变,供给不足”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就上来了,向下转移成本的能力提升了。特朗普给中国加的税,最后都会加在美国人头上,最后美国的通胀将明显走高:

通胀走高了,美国敢加息、紧缩货币吗?——我觉得他们只怕没有这个胆,如果美国股市跌了,特朗普一定会说这是拜登的责任的。美国人的养老金都在股市里,谁也不敢担这个责。

除了,加息还有别的应对通胀办法吗?嗯,我帮拜登想到一个好办法:取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25%关税,这相当于给所有的中国商品打8折,通胀问题也就缓解了。

难怪,最近中国刚公开表示,不介意看到人民币升值了。贵点就贵点吧,你不买我的,买谁的去?


————声明————

本文仅为博主投资过程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损失自负。

博主不荐股、不拉群、不做付费阅读,请粉丝谨防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