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部分的专家,都会给你讲大宗商品具有商品属性,也有金融属性。就是当信用货币出现动荡的时候,类似于铜这样的大宗商品被赋予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虽然他们在作为流通媒介和支付手段方面,还没有信用货币方便,甚至基本上就不具有这样的功能,但是在价值储藏功能方面,却可以在信用货币出现动荡时,保持所持有的价值稳定性。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正是由于美联储的滥发货币,导致大家对美元购买力产生怀疑,所以更加倾向于用大宗商品来储藏自己的财富,而这样的倾向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大家纷纷抢购大宗商品,作为财富的储藏手段。这时大宗商品就不再是商品,而成为货币的一个功能,就是被金融化了。
但是,很少有人给你讲,其实货币不仅仅有金融属性,也有商品属性。对于一国的法定流通货币来说,它就是一种纯粹的一般等价物,它具有货币所具有的所有的功能,它基本上是不存在商品属性的(除了个别的钱币收藏之外)。但当一国的货币流通到国外,对于所在国是一种外币,那这种货币就没有法定的流通功能,此时它就不仅仅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商品了。它的价格也是由所在国的法定货币标价的,这就是汇率。所以汇率的本质就是作为商品的外币的价格。对于日本以外的其他人来说,用本国货币买入黄金和买入日元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这就把日元商品化了。
广场花园协议之后,日元不断升值。这不仅仅打击了日本的出口能力,而且使日元成为吸收美国多余流动性的工具。此时日元就是另外一种黄金。人们买入日元,以对抗由于美元超发所导致的购买力不断下降,而这又导致了日元的不断升值,就像今天人们买入黄金导致升值一样。而日元被外国投资者买入后,就退出了日本的金融体系,从而失去了乘数效应,这引发了日本严重的通缩。我不知道这种状况是美国设计出来的,还是后来自然而然形成的,但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这种状况对美元有利而对日元不利。美元的不断超发,需要有一个吸收的池子,否则就会引发通胀。吸收超发美元的池子有两种,一种是资本市场,一种是商品市场。美国股市过去很多年都是持续的牛市,这吸收了很多超发的美元。但如果普通的商品市场吸收了美元,就会导致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其表现就是通货膨胀。就和现在的情况差不多。但如果只是日元兑美元升值,则只表现出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变化,这样就既吸收了多发的美元,又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当然这么做也是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日本人卖出日元后拿到美元,是可以大量采购商品的,从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美元的通货膨胀。但问题在于,日本并不是一个完全主权国家,他们卖出日元所获得的美元,自己并没有完全的支配自主权,他们只能又去购买美国国债,所以又维护了美元的币值。大家现在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一直在卖美债在买黄金,这之后发生了什么,大家就明白了。不是日本人当时不知道这么做,而是日本人没法这么做。另外大家都知道,我们过去几十年超发的货币,也用了一个工具在不断的吸收,那就是房地产。而房地产并不计入CPI,所以避免了我们过去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发生,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以后再讲。
所以这个事情就很简单,虽然日本超发了日元,但这些日元被外国投资者所购买,退出了日本的流通领域,日本依然通缩。而且买的人多了,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更加坚挺,这会导致更多的人进入日元。而日本获得的美元又去买了美债,所以美元的币值又很稳定。而现在人们发现日元已经不再保值,这个过程就会反过来,人们会抛售手中的日元,转而买入黄金等大宗商品,即表现就是日元回流日本,导致日本国内的通货膨胀,同时黄金等大宗商品涨价。目前的现状就是这样的。
所以,你不理解最近几十年日元和美元的流动,当然就不理解为什么现在日元贬值,美元指数上升,同时黄金等大宗商品涨价。
引用:
2024-04-17 12:22
大部分的专家,都会给你讲大宗商品具有商品属性,也有金融属性。就是当信用货币出现动荡的时候,类似于铜这样的大宗商品被赋予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虽然他们在作为流通媒介和支付手段方面,还没有信用货币方便,甚至基本上就不具有这样的功能,但是在价值储藏功能方面,却可以在信用货币出现动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