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长风破浪,迎破晓之光——2022年终投资总结征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38回复:260喜欢:62

#2022投资总结# 2022年的全球股市呈现出深度调整的走势,2022年对全球投资者来说,确实非常煎熬。 在疫情肆虐、能源危机、俄乌战事的背景下,全球市场剧烈动荡,沪指深证结束了年线三连阳,牛了12年的美股市场,也在高通胀加息的压力下出现深幅调整。

从主要指数来看,截至今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年内下跌-14.95%,深证成指下跌-25.25%,创业板指下跌-28.99%,沪深300下跌-21.30%;海外市场方面,恒生指数下跌-16.26%,道琼斯指数下跌-8.63%、纳斯达克下跌-32.90%,美股科网股创今年较大跌幅。 在行业板块方面,截至今年12月27日,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煤炭和综合2个行业出现上涨,其余29个出现下跌。熊市的惨淡中也蕴含着希望的曙光,具体来看,如房地产、互联网等板块,经历了近两年的深度调整,在下半年迎来政策面回暖,股价出现强劲上涨,有果断加仓的投资者把握住了行情,扭转亏损。当然,也有新能源、军工等热门行业经历了两三年的上涨,今年出现深度回调。 今年的基金发行整体偏冷,少了往年的明星基金;也不见造出销量奇迹的产品;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已达26.55亿元,相比于去年末的25.56万亿元,增长近1万亿。截至12月26日,2022年初以来新成立的基金共计1411只,为我国基金历史上新基金发行数量第二高的年份;发行规模1.48万亿元,远低于2021年和2020年。在年内基金发行规模榜单前五十中,没有一只偏股型基金规模超过百亿。与权益类产品发行情况相反的,是债基发行的良好态势!年内新成立债基发行总规模为9865.16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2456.72亿元。在居民存款搬家的大背景下,存款资金入市的意愿强烈,伴随着年末“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正式开通,大众的投资理财意识再度觉醒。

临近年末,各大券商抛出了对2023年的策略研判,向市场透露出谨慎乐观态度。多家机构预计,未来一年国内将会保持宽松的流动性,A股整体偏低的估值将叠加较强的经济修复动力。然而周期使然,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在市场看来,2023年既是转换之年,又是布局之年。对于疫情开放后的经济表现,各方都抱有期待。

投资是一段不断经历、不断成长、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以年为单位,做一次系统性的总结很有必要。

回顾这一年,你投资的基金和股票收益如何?对投资又有了哪些深刻感悟?2023年有什么投资计划?想必球友们对于今年的投资经历和感悟都有很多想说的…来参加雪球“2022投资总结”有奖征文活动吧!除了奖金,优质的文章还将收录至《雪球专刊》予以留存和传播。

【征文时间】

2022年12月29日–2023年1月12日

【征文奖项】

股票投资总结:

一等奖2名:打赏现金1000元;

二等奖5名:打赏现金800元;

三等奖8名:打赏现金500元;

优秀奖n名:随机打赏8~88元。

基金投资总结:

一等奖2名:打赏现金1000元;

二等奖3名:打赏现金800元;

三等奖6名:打赏现金500元;

优秀奖n名:随机打赏8~88元。

【参与方式】

方式一:直接发布主帖,同时添加标签#2022投资总结#@今日话题

方式二:评论并转发本帖,评论请添加话题标签。

【征文内容】

2022年关于投资的一切总结内容你都可以写!

可以参考以下模板:

1、2022年,你的收益率是多少?收益率与大盘相比如何?是否与预期相符?

2、2022年,对于基金投资你有哪些心得体会?在雪球学到了哪些基金投资的新方法?

3、2022年,面对今年行情的大幅波动,你怎样平复内心的愤懑?怎样度过投资的困难时期?

4、2022年,在投资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新理论、新技能?哪些不错的投资文章或者书籍让你印象深刻?

5、2022年,在雪球新结交了哪些球友?哪些互动让你印象深刻?哪一位球友对你的帮助最大?

6、2023年,自己的投资计划和展望?对后市的期待?最看好哪些行业?最看好哪只基金或股票?

【评选规则】

1、发帖必须带标签 #2022投资总结#

2、客观评分(40%):根据文章的阅读、转发、评论、点赞、收藏数量相加所得;

3、主观评分(60%):雪球将组织投资老司机组成评审团,对文章质量进行评审打分;

4、严禁抄袭、剽窃,一旦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5、发帖请注意遵守《雪球社区守则》;

6、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雪球所有;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沪深300(SH000300)$ $科创50(SH000688)$ $恒生指数(HKHSI)$ $道琼斯指数(.DJI)$ $标普500指数(.INX)$ 

@闲来一坐s话投资 @持有封基 @无声 @望京博格 @W安全边际 @懒人养基 

精彩讨论

群氓的时代2023-12-29 20:31

#2023年投资总结# 每年还是总结下,今年是比较失败的一年,基本窝在$中远海发(02866)$ 没动,一年下来亏了15%,加上2021年已经亏了接近30%了,算是很大的损失了,主要还是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低估的某些无耻。希望董事长进去是一个转折。基本面还是不想认输,再拿一年吧。下次股东大会配合@恒和资本恒宁投资 大佬投投反对票,给管理层提个醒。
今年全年还算是现金为王,不但没有融资,长期还保有高比例现金,但在海控低谷时没有重仓还是遗憾的,虽然$中远海控(SH601919)$ 的A和H都小仓位打野了不少,胜率也相当高,但是整体影响不大。因为犹豫也错过了名创优品和微软,错过就错过吧。
长期压仓票今年一年没动,从去年年初被洗仓快两整年了,宫中大鸟可有一鸣惊人之时。
解放了,到处走了走,感悟不少。
今年的投资算吊儿郎当的一年,没有好好研究,也没有在雪球输出,当然也没赚到钱。
望来年有所改观吧

考拉博士2022-12-31 10:45

#2022投资总结#2022年录得收益率69.66%,这样的收益率只能归于好运气,今年利润贡献前5名的股票为:$兖矿能源(01171)$$中国神华(01088)$伊泰煤炭$腾讯控股(00700)$中国平安
虽然今年靠了好运气,还是要总结一下:今年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遗漏了什么,为明年的改进提供依据:
1,我做对了什么?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今年一直通过大量阅读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包括不限于如下:
(1)重读经典,特别是:
《安全边际》赛思·卡拉曼 著
《现代价值投资的安全边际》斯万·卡林 著
《达摩达兰论估价》 艾斯沃斯.达摩达兰 著
……
(2)多花时间滚雪球(根据手机统计,我1/3的手机时间用于滚雪球,与使用微信时间相当
):许多球友的分享让我受益良多。特别是以下球友:@优质股权收藏家 @思想钢印9999 @郭伟松_鑫鑫投资 @villike@forcode 基金的六亿居士,煤碳行业的鹿鼎公和榆林子洲……
(3)定期与朋友交流投资心得和读书体会。
2,我做错了什么?
(1)违反了不熟不做的原则,买了不熟悉的股票(大唐发电中广核新能源华能国际),给股市送去一辆大奔。
(2)持股过于集中,煤炭和石油占比达60%,导致持仓市值波动大。
3,我遗漏了什么?
(1)未能采取对冲来控制回撤。应把对冲作为一种投资,它具有价值和价格,可应用常规的投资原则。
(2)投资股市对社会贡献是很少的,应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但今年因忙于照顾住院的父母,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做得太少。
4,明年怎么做?
(1)坚持对的:不断学习,持续提升认知。
(2)改正错的:能力圈内适度分散投资。
(3)补上漏的:
①采取对冲控制风险,稳定收益;
②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比如重续EMBA时班级发起的“雁行北大”助学计划。
@今日话题

小手冰凉mai2022-12-29 15:06

#2022投资总结#
2022年虽然跑赢上证7%,但是没有完成盈利目标。明年还需要继续努力。多学习多总结。
对于2023年的投资机会,看好碳中和与科技创新为一体,消费复苏+超级周期为两翼,前者占比50%左右,后两者各占比在25%左右,根据行情变化、组合配置、展望变化等会有一定的波动。
“一体”(指碳中和与科技创新)一词,既代表了仓位重,也代表了两者本身有极强的相关性。因为,科技、制造本身就是不分家的两个部分,很多科技股本身就是制造业股票,或者服务于制造业,而制造业股票,获得相对好的财务绩效的公司,往往是具有很强“技术壁垒”的企业,当然也有一些科技、创新公司主要服务于消费者,但这并不影响科技股、制造股的界限实际上越来越模糊。

首先,从高质量发展看投资:高质量发展就是硬道理,碳中和与科技创新为一体进行重仓,高度匹配中国未来发展大趋势。
对于未来的我国发展,可以从《二十大报告》中找到明确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目前中国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过去我们听说过一句话叫发展就是硬道理,或者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总结未来发展的话,那就是:高质量发展就是硬道理。
对于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方方面面分析,而我们则从以下一个公式入手来看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指导投资:
未来的中国GDP公式=50%(25%制造业+10%工业+15%支持前两者的服务型企业)+50%(金融、地产、酒旅、餐饮、文化等等)
欧、美国家,目前制造业占比仅为10%-15%之间,目前正在经历“空心化”带来的后果,而中国目前是26%,黄奇帆(前重庆市市长)最新观点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占比,必须在35年守住25%,50年守住20%,但如果中国没有自主科技与创新,永远是千年老二,这也是为什么欧美政客可以推进“去中国化”。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来,实际上未来50%的GDP都是由制造业、工业和支持相关领域的服务业构成的,剩下的是金融、地产、文旅等等,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比例去指导投资。
因为海外的情况可能是第三产业占比很高,所以对消费股、金融股,投资非常注重,不太注重科技、制造业股票,甚至很多全球领先的硬科技、医药都只给10倍左右PE,成长性高的给20-30倍。但是在我国高质量发展就是硬道理的逻辑下,要特别注重科技创新、制造业股票的投资,当然也不能忽略消费、金融、周期等股票的投资。
因此可以说:制造业是未来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支持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各个行业衍生出的数字经济,风险与机遇并存,这便是我们的“一体”碳中和与科技创新的由来。@今日话题

其次,从风险点看投资:最大风险房地产正在被政府层面主动化解,元宇宙、消费电子、虚拟货币、新能源估值体系切换四个风险点,暂不构成系统性风险,风险化解时很适合投资。

再次,从科技创新看投资:看好互联网领域,消费互联网业绩+估值底部区域明显,产业互联网个股高速发展。

最后,现在美股已经进入技术面的熊市, 但作为制度健全,全球热钱汇聚地的美股来说,大的跌幅就是好的抄底机会,历史上美联储在加息幅度放缓+经济数据回暖后已有多次股市先行上涨了,危机发生的时候,拉长时间看就是布局的好机会。

认知饕餮2022-12-29 21:48

#2022投资总结#

回顾整个2022,我在投资上的进步可以说是肉眼可见,但是并不多。我个人觉得以年为单位来看个人成长,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8年入市,算上今年已经有五年整了,从最开始的打板做起,再到技术分析,再到趋势投资,再到赛道股,所有我都尝试了一遍,最终选择了价值投资,只有价值投资这一条路最适合我。以上方法均没有对与错,技术分析有技术分析的道理,赛道股有赛道股的春天,但是这些都不适合我而已,因为我在这些上面亏了不少钱,但始终没有得到“成长”,唯有价值投资可以让我有所成长,让我真正能够“长见识”,当然这些见识主要是来自于读书和交流,今年我已经完成最先的目标,100本书籍的阅读
从账户来看,今年转型价投后来了一次一次性下跌,就是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恒瑞、中炬高新的暴跌,让我这个十几万的账户亏损幅度达到50%,好在中炬高新在40附近我将其出掉,然后恒瑞脱离了成本区域,我的盈亏才勉强控制在6%左右,回到账户本来的水平。当下这个账户主要是牧原和涪陵榨菜以及恒瑞,巅峰市值在22W附近,现在只剩20W左右了。另外一个账户是金龙鱼、中概互联网、CXO等小仓位的账户,总共不到10W,没想到今年能让我从20多W达到30多W,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当下这个位置无论是牧原涪陵榨菜还是中概互联网恒瑞,我觉得未来账户增值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

某几个月的涨跌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如果你非常看重某几个月的涨跌,你就非常有可能在30附近把恒瑞给出掉,就很有可能在中炬高新真正启动前出掉,就很有可能把圣农卖飞,中概互联网的套利仓位卖飞。任何股票都会有下跌到低估的时候,都会有涨到高估的时候,所谓确定性套利,不过是在低估的时候买入,在中等位置的时候卖出,只吃低估到合理位置的利润
从学习本身来看:
今年年初我开始学习CPA,一直到今年6月份,我将CPA的会计和财管学了2-3遍,在分析财务报表的时候大概能弄懂每个科目增减变动的原因,很多专业性术语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同时,我阅读了二十几本关于医学医药和医药营销的书籍,包括关于医学发展的历史,请教过几位从事医药行业领域的人一些问题,大致弄明白了医药的投资逻辑,但是有一点我是非常确定的,无论我如何学习,我都不可能弄明白未来医药的发展趋势,不可能想得到未来医药行业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行业本身就是这样,变化莫测,另一部分就是我的能力不足。投资医药行业,舍弃的是什么?是确定性。
不要听某些人说未来老龄化下最确定的是医药,其实整个投资模块中最不确定的梯队里就有医药,整个医药行业发展是确定的,但是细分的行业确定性如何?细分行业下企业的确定性又如何?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当下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那几个公司未来大概率能存活下来,未来医药细分行业盈利模式到底要变成什么样,最后到底会剩下哪些企业,或者哪些企业会从中崛起,我们不知道。一个药的盈利是有周期的,是有时间的,医药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有一点就是,总要做些什么,不然的话,等待公司的就是死亡。医药行业中对于有些靶点或者说疾病种类,研发能力只是门槛,你把它造出来还不行,必须要能把他商业化,把他推广出去,对于有些靶点来说,能研发出来就是一切,只要你能研发出来,整个市场就是你的。整个医药行业是个红海市场,但是医药行业中的一些细分市场却是蓝海市场,还有很多没有开发出来的细分的蓝海市场等着药企去开发,但是开发市场的不确定性是非常之高的,这也是医药行业中的主要的不确定之一(还有竞争格局不确定,政策不确定等等)
今年3月份,我认为投资恒瑞是最确定的一笔交易,随着对恒瑞和医药的认识逐渐加深,我深深感受到了投资恒瑞的不确定性,恒瑞医药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好,这笔交易就是拍脑袋的交易,7、8月份随着认知逐渐加深,恒瑞并没有那么好我已经确定,但同时确定的还有当下市值的恒瑞的价值,当下如果恒瑞6000亿,那他肯定是垃圾,但是当下恒瑞只有2400亿,而之前的研发管线在未来两年都会逐渐兑现,当下的恒瑞是有价值的,但是具体有多少?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不能说我清楚知道恒瑞到底值多少,因为那是骗别人,骗自己,我觉得我应该正视这笔投资,不确定就是不确定。所以我准备在恒瑞60附近就出掉,我预计未来两年内应该可以看到,当然我还是会持续跟踪恒瑞。
我自认为今年最确定的两笔投资是圣农发展和牧原股份,当下兑现的是圣农发展,但长期市值并没有兑现,长期市值仍然看到400亿,牧原股份并未兑现,牧原我认为未来大概率能到4500亿,具体后面再说。另外的一笔操作是涪陵榨菜,扩产兑现之后利润能到12-13亿,给予30倍的中枢PE,涪陵榨菜可以到360-390亿左右,我的目标价位在43-44附近,预计2-3年可以兑现,即使按照当下产能涪陵榨菜也值280亿左右,这笔操作无需担心(早在2020年的时候我也买过一次涪陵榨菜,那一次也是在24附近买的,我这次的成本在25.3,有点高,但是勉强能接受)
互联网行业我会持续研究跟踪,这一块我还有很多没有了解到位,中概互联网的长期仓位依然不会动。金龙鱼我的成本在46,目前还套着的,金龙鱼的价值取决于中央厨房,金龙鱼我也会持续跟踪,因为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消费股,后面会重点研究;CXO也属于医药行业,不得不承认今年10月末的那一波CXO和互联网的重仓让我回了不少血,但是那一波调仓始终是投机,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未来不会再做了。当下持有的两只CXO个股泰格医药和昭衍新药,我看上的是他们的成长能力,而非只是基于赛道,当然仓位也不高,目前仓位最高的是牧原和涪陵榨菜
今年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很多只是浮于表面,很多东西的内在我并没有学到,在看到有些大佬对某些个股的分析之后我感到自己过于肤浅,这也是我这几个月一直在反思的问题——同样的信息,同样的行业,为什么有些人看到的是未来产业将会如何变革,而有些人还在那算未来某个东西的价格走势是怎么样的,历史上的PE水平是怎么样的;同样是打压,有些人觉得未来一片黑暗,肯定完蛋,有些人认为技术还在,当下只是短暂的错杀。结果到底如何,答案谁对谁错,时间会默默的指明了一切
金融教课书上说信息不对称是散户亏损的核心原因,但我认为,认知不充分才是
接下来我会尽我所能去研究投资,从各个维度入手。关于企业的分析我会精炼出不到1000字的总结,然后放到置顶的帖子里好供察看、复盘总结。

来年的机会在哪儿,我不知道,也不想去预测哪里有机会,我只做我认为有机会的股票,但我不会去预测他会在何时涨到什么位置,我能做的只有在我认为的底部去持有,在我认为有足够利润的时候卖出。对股市理解的越深入,越觉得预测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当下第四次信息工业革命,事物演变不确定性呈指数级增长,连霍华德马克思这种顶级投机大佬都认为市场不可预测,你我又有什么本钱说自己能看清楚未来股市走势?

全部讨论

2022-12-30 15:02

2022年在贪婪和恐惧中度过
上半年几乎都是恐惧
下半年带了贪婪
价值投资给了信心
成功带来喜悦。
或许是运气成份比较多,
努力或许是不值得一提(累计发布四千研报已删)
累计阅读量超过3亿
中国投资者(散户)超过2亿
在股市里9亏1赚
每个人都想成为1的那部分。
2022年很多投资者都是亏的
不用过于担心
很多央企大蓝筹,已经轮动到牛市周期了
牛熊切换是历史必然。
暂时浮亏不要害怕
底部附近的浅套可以加仓,定投,
牛市来临就会丰厚回报的。
市场是残酷的
不要抱怨
是金子,肯定会发光
金融市场,有经验的经验可能帮忙赚钱
没经验的,得血的教训后,慢慢学经验。
2022年到底是赚是亏
还是要公布一下
2022年年度收益率87.5%
2021年年度收益率59%
近两年累计投资收益率百分之200。
主要归功于价值投资,
大部分都是价值回归
有部分是趋势投资的
很多都是运气好,运气成分在里面
宗哥投资大部分都是守株待兔
买的基本上都是底部,靠近历史底部,或者区间底部
运气来了,或者风口来了,
就可以赚点小钱,
宗哥投资发布很多央企绩优大蓝筹,只要散户有点耐心,大部分都是底部,迟早都可以赚钱
只要足够的时间
亏钱的概率是相当的小
没有耐心,就会在洗盘中,被割韭菜。

$比亚迪(SZ002594)$

$宁德时代(SZ300750)$

$腾讯控股(00700)$
$中国石油(SH601857)$中国石化(SH600028)$京东方A(SZ000725#2022投资总结#
其实做股票很简单
低买高卖
底部买入
拉高
卖给韭菜
一只股票在市场上总是经历
吸筹(筹码逐渐集中,股东人数开始减少),
洗盘(筹码快要集中完毕,股东人数进一步减少),
拉升(筹码完全集中,股东人数减少到极致),
派发(筹码逐渐分散,股东人数开始逐渐增加)四个阶段。
宗哥投资独家研报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依据,仅供参考,研报免费阅读,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如果投资者看了宗哥投资独家研报。自行判断买卖股票,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宗哥投资不负任何责任。
一般声明:
本人师从巴菲特,负责相关产品,文中内容代表公司投研观点。
本文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文中所说可能有错误,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人不对任何因使用本文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2022-12-29 15:46

#2022投资总结# 呵呵,我炒股之后最大的收获是手头变得宽裕了不少,通过炒股还能锻炼出我的一个好心态,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慌张,把生活中社会中的很多事情都看的非常淡了,对任何事情都能淡然处之。
为啥说炒股手头变的宽裕了不少了,因为我炒股票的资金一直就不是太多,最早的时候是在94年的时候投入2000元现金,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就被套住了,后来买了两本炒股的书,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后来解套后,赚到了第一笔钱,700元啊!果断取出这笔钱,给老婆买了3套衣服,要知道90年代,这三套衣服属于很高级的,这样老婆也就会支持我炒股票。
随着玩股票的时间越来越长,资金也到了2万元,在2008年的牛市时候抓住了机会,一举让2万本金变成了10万元了,从此每年只保留10万本金,赚到的钱都会转出来,这个也等于我有了自己的小金库,有时候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马上就会把赚到的钱拿出来买了,花这个赚的钱,真的不心疼,光买了两部单反相机就花出去了5万多。自己穿的衣物很多就是在赚出来的。
前年的时候,老婆说想把家里的旧房子装修一下,我马上把那年能赚到的7万块钱,转给了老婆,去年赚得到了5万4,也拿出三万给了老婆,装修房子我就通过股票给了老婆10万元,这个是非常爽的事情,因为我的本金毕竟就只有10万元。
明年我结束北漂生涯以后,完全可以在老家做个职业炒股人,那个时候我也可以追加一点本金,安心在在家每天做点T。弄点生活费出来,我想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毕竟已经炒了28年的股票了,也还是非常喜欢炒股票这事情,有兴趣的事情就会有热情。这些都是我的收获。@今日话题

2022-12-29 15:25

#2022投资总结#随着中国经济在二零二三年有着恢复性增长,那么银行理财走势想必也得止跌,因经济向好,大中小企业就也就向好,所以个人认为会止跌企稳的。@今日话题

2022-12-29 15:22

#2022投资总结# 有人说业绩好的是好股,有人说市盈率低的是好股,有人说分红多的是好股,但是你买入后不一定能赚钱还可能被深度套牢,现在我告诉你什么是好股,你买入能上涨让你赚钱的就是好股。@今日话题

2022-12-29 15:18

#2022投资总结#
今年投资符合预期了,虽然收益不佳,但是今年可以看做播种年,低位定投ETF基金获得很多便宜筹码,期待来年有好的收货。
2023年投资机会多多。
一方面,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主引擎之一,细分赛道皆有机会,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碳中和与科技创新共振,在汽车群雄混战中,集中投资提供优质武器者,分散投资直接参战的群雄。
碳中和战略,主要任务目标是在2030年中国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其涉及的方方面面,构成未来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另一个主要引擎则是消费。
碳中和战略所涵盖的主要五大赛道:新能源汽车、风光发电、储能、氢能、碳捕捉及其它中:
(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确定性最强,商业化前景最大,中国自主品牌在崛起,预期到2030 复合增速15%以上;
(2)风光发电具备长期经济性,未来中国企业可能占领全球市场,未来十年复合增速12%-15%;
(3)电化学储能到2030年,增速50%以上,欧洲户储爆发,大储建设如火如荼,考虑到电站配储率的提升和配储时间的持续提升,以及用户侧的商业化应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4)氢能2025年商用车渗透率突破1%关键节点,2030年开始大规模应用,比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落后5年左右,目前经济性不强;
(5)碳捕捉商业化应用预计要等到2030年,持续跟踪。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碳中和+科技创新两者共振的重要领域,尽管目前主机厂赛道竞争十分激烈属于红海市场,但是我们不得不重视汽车群雄混战的历史性机遇。
从行业来看,汽车行业是对中国GDP拉动第三大的行业,而第一、第二分别为房地产和基础建设,且第一第二皆进入低速发展区间内,而电动智能车是目前唯一集合:政策、经济、消费升级、科技商业模式、国际竞争优势的大赛道。

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消费复苏预期下,高复购率、高品牌产品力、高渠道控制力的轻资产消费公司;以及超级周期中,寿险需求的复苏,和被错杀的部分优质银行股。
2023年消费复苏将随着疫情逐步放开而到来,但新冠疫情、消费观念、人口结构等重大变化因素使得消费投资逻辑有较大变化。
事实上,消费领域涵盖的行业、赛道、个股等非常多,甚至和科技创新、碳中和等领域相关公司皆有交集,我们重点关注的消费复苏投资机会,是具有(1)高成瘾性;(2)高复购率;(3)高品牌力;(4)高产品力;(5)高渠道控制力等,鲜明特点的产品/服务的相对轻资产消费公司,比较典型的公司所在行业,包括游戏、外卖、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奢侈品、奶制品、酒精饮料、咖啡茶饮等。
在超级周期方面,我们正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超级周期中,涉及到了股市、经济、商品、民生等方面,在这个超级周期中,我们重点关注可以为居民或企业提供(1)资本服务;(2)财富管理;(3)风险保障;(4)高壁垒新材料;(5)供小于求大宗商品等产品与服务的公司,而(4)、(5)又与碳中和战略高度相关,如锂矿、电池材料、碳纤维、铜等的机会。
具体来看金融行业,明年寿险的投资机遇,和银行的投资机遇我们认为相对较大,因为两者行业的安全边际显而易见的较大,且有增速上升的预期,而本身金融行业的财务绩效就相对制造业好,如果明年经济环境回暖,那么可能迎来温和的戴维斯双击。

当然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果选择不好个股,也可以选择专业的投资机构的投资产品,更能把握市场,实现稳稳的财富增值。@今日话题

2023-01-06 09:04

#2022投资总结#
2022年上半年A股大盘指数出现过3000点保卫战的极端行情,登上各大新闻媒体头条,部分基民可能忍不住选择忍痛割爱,也有些可能会选择越跌越买,不管选择如何,结果已经铁定,目前看上证指数又回到3100点左右,大部分基金都出现一波强势反弹。
时间越短,波动越大,人的情绪越容易被市场所左右,我记得巴菲特说过一句话,"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这一点可能在基金投资中更为适合,尤其是上班族可以设计"有规律"的投资策略,如,每个月或季度分批买入,大跌反而使得买入成本价更低,称得上是利用了市场的愚蠢,做有规律的投资。@今日话题

2023-01-02 17:58

#2022投资总结# 时光荏苒,又是新年。转瞬间,2022年已经成为过去。在这个过去的2022年,我们见证了历史,遭遇到挑战,孕育着希望。
在这一年里世界风云诡变,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通胀飙升、能源危机、粮食安全,各类事件频发,各种不确定风险积聚,多重危机接踵而至,不仅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样也影响着证券市场。
由于外部股票市场承压,内部经济增速减缓,内外环境因素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导致各类资产均出现较大回撤,因此大多数的投资者收益并不如意,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022年各大宽指平均跌幅都超过了20%,其中中证500下跌了20.31%,沪深300下跌了21.63%,深证成指下跌25.85%,创业板下跌了29.37%,科创50下跌了31.35%,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33.10%,俄罗斯RTS下跌了39.18%,整个市场跌幅接近了18年的熊市。
正如我们在2021年的年终总结中所说:2021年的投资难度很大,而2022年更是如此,相较于2019年和2020年那种遍地捡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可以发现2022年整体收益是为4.77%,跑赢沪深300大约26个点,其中包括股票账户、网格交易账户、基金账户、固收账户等。

一是注意控制回撤。大家都知道,涨跌是具有不对称性,当亏损达50%时需要回本需要上涨100%,大幅度的回撤是复利的杀手。因为投资是长期的,所以投资过程中我们做好组合,降低整体回撤,这样才能通过长期持有的方式获取复利收益。
二是注意逆向投资。逆向投资简单地说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其核心的超额收益来源无非是:估值修复+价值增长。因此选择那些估值水平低、风险收益高、前瞻信号多、龙头优势大的企业进行持有,然后等待行业景气度提升,经济复苏,就能获得不错的超额收益。
三是注意十分耐心。我们通常看见很多新手是卖在最低点,买在最高点,这是由于频繁买卖,加上从众心理造成的。如果没有找到买入机会,宁愿耐心等待;如果没有达到预定止盈目标,需要选择耐心持有。
至于2023年的市场,我们认为2023年会上演均值回归,毕竟历史上极少出现连续两年收益为负的情况,更没有极端出现过连续跌三年的(当然世事无常,打破历史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个人投资而言,由于当前市场中大多数股票的市盈率都在历史中位,甚至历史低位,从理论上来说这种估值水平是达到了机会值,值得增加投资,因此后市将会根据市场估值陆续增加股票基金仓位比例,优先选择注重价值和平衡的基金,少量配置成长的基金,毕竟在如今的新兴市场中,看起来便宜的成长股其实并不便宜。@今日话题 网页链接

2023-01-02 10:26

图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