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造车“四大门派”,你最看好谁?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78回复:352喜欢:58

随着小米、滴滴以及大疆们公开宣告入局,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全面进入战国时代。各路诸侯粉墨登场,以禀赋特征为参照,我们可将它们划分为四大阵营:

1、汽车大玩家。既包括最广袤的传统主机厂阵营,也包含早期新能源汽车玩家(如特斯拉/比亚迪等)、零部件供应商(以博世为代表),在完成电动化(改造)的同时也在做智能化升级。

2、互联网造车。蔚来、理想与小鹏,以及新入局的小米、滴滴和大疆等。它们将是“汽车大玩家”们的核心对手盘。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团队,都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期的青年才俊,是中国新生代企业家阵营的中坚力量。将互联网创业思维平移至智能汽车领域,将是它们的二次创业之旅。它们在与造车相关的核心技术上处于追赶通道,但在智能维度均各有各的长处或特点。

3、算力巨头。包括英特尔(通过收购Mobileye 进入ADAS)、英伟达(自研芯片和算法平台)、高通(从智能手机顺延到智能座仓域)等,以基于各自芯片能力的算力霸权,实现底层支持的工作。

4、“软硬一体”科技巨头。谷歌百度、华为、苹果为核心阵营,自带软件/生态基因,同时对硬件理解深刻,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维度铺陈时间最长、核心专利技术积累最为密集,将扮演改变游戏规则的角色。

智能汽车战国时代已经来临,诸侯之间各自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也就预示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与竞争强度预期:

1、汽车大玩家中一类是引领者,以特斯拉的FSD自动驾驶系统以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创新为代表;另一类是跟随者,以大众、上汽这类传统主机厂为代表,它们的优势是有坚实的造车基因。

2、互联网造车阵营最大的优势是轻装上阵、没有束缚,且格外重视智能驾驶体验,比如理想的“车和家”理念以及小鹏小鹏汽车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均有不错的口碑,还比如小米有以高通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优势以及强大的“米粉”品牌效应。

3、算力巨头面临的主要竞争,一是阵营内部的“算力霸权”争夺战;二是外部的以谷歌百度、华为及苹果们在核心硬件领域的挑战——智能驾驶时代,对于芯片业的发展将是新的机遇,专用SOC芯片的设计、优化与量产将建立在汽车终端数据的回路反馈上,而这些软硬一体的科技巨头在这一逻辑上更有优势。

4、“软硬一体”科技巨头。如上所述,这一阵营扮演的将是改变游戏规则的角色:无论是美国的谷歌苹果,还是中国的百度、华为,它们既掌握着基础层的核心技术标准(比如百度最早入局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基于领先的AI及通讯技术,已经凝结出了先发专利群),也在应用层也具备挑战算力巨头们的潜力,同时还掌握着丰富的生态场景(比如百度的apollo平台),这都使它们成为智能汽车赛道最难以估量的力量。关于它们最大的疑问,就是接下来它们能否拿出、以及能拿出怎样的用于定义智能汽车的产品了。

智能汽车战国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投资者,你更看好哪个阵营、哪种竞争路径或者哪家公司?

 @陈达美股投资   @阿企   @月风_投资笔记   @丹书铁券   @公子豹   @舒九   @Lucky_Ricky   @雨枫   @仓又加错-Leo  

#百度将向100万汽车供应自动驾驶系统#

全部讨论

我们的观点一如既往,持续看好第四类软硬一体科技巨头。
对于前三类参与者,公众理解起来逻辑十分顺畅,车和车零部件提供汽车这个载体,自然会分一杯羹;算力巨头、主要是芯片企业,也很好被理解,因为智能汽车最底层离不开算力的突破,而芯片就是算力的发动机。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之所以备受追捧,是因为翻阅工业历史的每一次革命,都会诞生新势力来引领毁灭式创新。
而“软硬一体”科技巨头的入局,则需要一个更缜密的脑回路理解:它们是恰逢其时还是自讨苦吃?实际上,抛却市场蛋糕的诱惑,仅基于产业发展规律预判,展望下一个十年,它们注定将成为智能汽车最核心的玩家。
这是因为汽车智能化本身是一个“由硬变软”直至“软硬一体”的过程:汽车的机械化属性将相对越来越淡,而软件、网联属性则越来越浓。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要疯狂降价的本质原因——降价走量占领入口,未来通过软件和服务赚取利润。而“变软”的汽车,正好闯进了第四类玩家们熟悉的菜园子。
以百度、华为、谷歌、苹果为代表的“第四类玩家”,自带软件/生态基因,同时对硬件理解深刻,这是传统主机厂、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甚至其他算力巨头所望尘莫及的。这就决定了:传统主机厂无力参与汽车的智能战争,必须由第四类玩家或第三类玩家中的胜出者为它们的电动车插上智能化的“天使之翼”——终局形态将是自动驾驶技术的赋能。在这个维度,互联网造车势力里,小鹏相比竞品展现出了自动驾驶的硬实力。但对它而言,需要补的短板还挺多。希望它能不负众望。
产业界之所以对“第四类玩家”下场造车风声鹤唳,就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带着PPT和几百件专利,每一个巨头都有自己的杀手锏,来者不善。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规律推演,国内众多巨头中,真正深耕软硬一体战略的只有华为和百度,阿里正在快速跟进,但效果仍需观察。
百度积累的优势在精准地图、无人驾驶数据、底层算法、Apollo生态系统。以Apollo为核心的自动驾驶&车联网,毫无争议的是国内最为领先的系统平台,当大部分公司还在PPT环节,Apollo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另外算力层面,百度的硬件部分也够硬,如:自研用于自动驾驶的AI芯片昆仑,第二代今年量产,采用7nm先进制程工艺;用于座舱的语音芯片鸿鹄,采用40nm工艺,与欣博电子合作;自动驾驶ACU计算平台,与科技巨头伟创力、赛灵思合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自动驾驶技术,从数据上看,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经过仿真环境10亿公里的训练,并在中国复杂城市道路经过1000万公里的验证,这个是全产业领先的。
所以从常识角度,百度是最结实的,华为因为我们的意识预期可能是最期待的吧。当然,马斯克还是一如既往的猛,至于苹果,全行业都等着它发声。
$百度(BIDU)$ $特斯拉(TSLA)$  $小米集团-W(01810)$

2021-04-19 15:45

华为极狐搭载的是百度CarLife,软硬一体的生态玩家层面,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强度以及互联网生态上都更具优势。

2021-04-19 15:47

最看好百度和华为,最不看好的是小米

2021-04-19 15:46

看好百度+吉利软硬一体的组合

2021-04-19 17:56

成年人不做选择,在目前看不出来谁会最终跑出来的行业早期,谁都有机会爆发一轮时候,每个部分都可以尝试持有1-2个细分龙头,然后根据进程不断调整。
如果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会觉得是软硬一体或者说做基础底层的最终会跑出来,因为它们要么自己下场一体吃掉,要么就是提供重要底层让其它玩家的入场门槛降低。第四类其实就是在类比ios和安卓的发展路径,但这个路径最终谁能跑出来也要持续看,毕竟最初有ios 安卓 微软 三星 塞班,只是一路跑出来最后是ios和安卓笑到了最后。
但即使如此,依然有产业链上的arm、高通、台积电、三星笑眯眯赚钱,谁也不能忽略他们的影响力和收益之高。
所以钱多就都布局下,钱少就找ETF持有。

2021-04-19 17:14

最看好软硬一体的巨头。

传统内燃机汽车时代产品力表现主要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带来的行驶品质,尤其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是主机厂各显神通的领域,也形成了各自的壁垒。
而在新能源时代,由于电机优秀的外特性,大大提升了汽车的行驶品质,变速箱也不再是必要件,更重要的三电技术方面新造车和传统主机厂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因此在差不多的行驶品质面前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智能化体验,包括智能辅助驾驶/交互体验等,而这正是互联网/科技企业所擅长的。
互联网大佬们发挥自身优势,在这个时候携手合作伙伴进入造车圈就显得正常了。

2021-04-19 17:09

我看好“软硬一体”科技巨头派:
其实理由很简单,每个人都想尝到风口浪尖上的喜悦,都想在未来汽车,智能汽车方面竞争下一块蛋糕,甚至了迎来一个时代。一场行业的革命,都是历史迭代更新的产物,再过一个周期就会消弭,不过可以让资本得到重新分配,在互联网造车里面富有一部分人,淘汰一大群人。互联网造车是智能化信息化时代必经的途径,车辆作为人出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随着智能设备,信息化设备小型化,更加便宜,装在车上使得车辆更加只能,加之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为在材料科学上有突出短板的我们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不再因为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限制而头疼发动机和变速箱怎么制造的问题,智能化是互联网企业的长项,加个车壳就能卖车了,我们可以聘请国外顶尖的设计师设计车辆外观,然而软件工程依然有差距,材料耐用性还是有短板,所以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至少在目前这个电车还没有开始大规模进行迭代淘汰的时候,我们已经走在前面了。

2021-04-19 16:28

看好硬软一体。首先小米、大疆、华为、滴滴、百度这些公司的加入都因为看到未来十年的风口是智能物联,最关键的一环:智能汽车。相信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十年最广泛的赛道”,电动汽车将会是最大的移动智能终端。目前比较明确造车的是小米,滴滴,而百度、华为和大疆则是为车企服务,为造车者“造芯”自动驾驶他们都有自己的深沉。智能化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打造面向未来的电动汽车,智能不可或缺。在智能这方面,硬软一体往往更占据优势。拿华为来做例子,华为提出CC架构,用分布式网络+域控制器的架构,将车辆分为三部分:驾驶、座舱和整车控制,并推出了三大平台:MDC智能驾驶平台、CDC智能座舱平台和VDC整车控制平台。华为通过提供芯片+操作系统,将上述三大平台的每一个平台都打造成一个生态系统。华为的CC架构,可以做到软件可升级、硬件可更换、传感器可拓展。这也是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传统车企希望追赶特斯拉的步伐,为用户提供智能网联汽车,这就需要全新的架构,以满足用户希望通过OTA技术带来的在驾驶、服务和娱乐方面的全新体验。虽然“不造车”,但围绕着自动驾驶,华为已经形成了生态闭环,以“全家桶”的形式完成对OEM的市场铺排,这套打法不光对自动驾驶芯片企业有影响,对整个自动驾驶赛道都颇具“杀伤力”。未来汽车形态不仅是代步工具,将摆脱“驾驶”单一场景,逐步进化为智能网联汽车,成为集“家居、娱乐、工作、社交”等“智能移动空间”。随着5G、AI等ICT革命性技术的到来,出行也进入产业变革关键时点,无人驾驶将解放人类的双手,8K/AR/VR将进入座舱空间。所以看好硬软一体造车阵营。
回过头看,数码厂商都纷纷造车,感觉有点像几年前,各国产厂商开始造手机了,我们看到格力手机、锤子、HTC、LG在智能手机领域渐行渐远,跨界并不容易。我们感谢国家经济发展与调控,自主品牌的意识逐步提升,未来科技而战一定是知识产权和人才竞争。这么多企业能够跨界造车,正好迎上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时代,但跨界同样需要时间深沉,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最重要的是“安全”!弯道超车也需要避免翻车。#百度将向100万汽车供应自动驾驶系统#

2021-04-19 15:37

我看好的是----“软硬一体”科技巨头 
1,未来的智能车时代,软件是最关键的一环
2,智能车要软件和硬件统一由自己生产的成本是很大的,这样的情况下,像手机模式那样是不错的方式,而且现在的软件方面国内的华为,百度都有不错的机会和潜力的
3,更重要的是,需要软件和硬件厂商的相互的合作和优化,未来可能原生的软件和系统是科技巨头的,但是每个汽车厂商有自己的上层应用
4,特斯拉模式只适合特斯拉,特斯拉是汽车里的苹果,苹果模式只有一个,但是软件和硬件模式却可以接纳更多的玩家
@今日话题

2021-04-19 15:43

看好“软硬一体”科技巨头。以谷歌、百度、华为、苹果为核心阵营,自带软件/生态基因,同时对硬件理解深刻,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维度铺陈时间最长、核心专利技术积累最为密集,将扮演改变游戏规则的角色。
巨头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特长,必将在无人驾驶时代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