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冬日M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2
其实您观察到的现像和我看到的是相同的。但是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同。

我认为大行目前的“经营思路”,本身就是风控不行的无奈结果:稍微复杂一点的服务他们就不敢做,也不能做,因为总行很清楚,一做就会崩。。。

这种状况导致他们无法通过累积数据,培养人材,逐渐发展出真正有效的风控体系~现在不能做的服务,十年后还是不能做。

当然从历史的角度看,大行之所以能赚钱,我之前提到过的垄断银行牌照也只是一个因素,甚至是一个次要因素。

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他们遍布各个角落的网点,在历史上确实满足了人们的一些基本金融需求,给大家带来了便利~就正如一个县城百货公司的好处是它可以让人们不再需要千里迢迢坐车到省城去买一件金利来衬衫,一个乡镇储蓄网点确实也让人们在想零时存点余钱,领个信用卡之类的时候,变得更加方便。

正因为如此,大行才会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拥有相对便宜的资金来源~这是他们提供有效服务换来的。

也正因为如此,大行的生存在很长的时期内都很轻松。他们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更没有能力去探索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供更复杂的服务,去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更高级的金融需求。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正如您提到的:一些新的金融机构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愿意容错,做实验,尝试新技术。但大行不行,因为他们网点太多,员工规模太大,客户数量太大,一放就乱,一错就崩。所以只能管死~管死和管好完全是两回事,但粗略看一看,不琢磨透彻的话,也确实容易给人留下一种“风控更好”的印象。。。

时代在发展,互联网让人们坐在家里点点手机屏幕就可以买到各种品牌的衬衫,县城百货公司在销售商品方面能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日渐消失。同样,储蓄网点的作用也在渐渐消失~各种宝不但可以更方便地满足人们的活期储蓄需求,而且给的利息要比活期存款利率高很多倍,因为它直接就进入货币市场了,不需要再供储蓄网点的房租,员工工资,各种费用。。。一句话,“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等到有一天,储蓄网点的服务对人们不再有效,大行必然会发现,便宜的资金来源消失了,轻松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那时我们就会更清楚地看到,他们的风控到底好不好。

新的金融机构会从各个方面去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是大行的一些基础老业务会逐渐被肢解替代~这不是什么令人悲观的事,人类一直都是在这样的技术进步与更加精细化分工协作中,越过越好。

说到这里我顺便多聊一下银行的中间业务。这是近年来各个银行都拼命发展的业务,要了解其迫切之心可以看看有多少银行为了完成中收占比指标,正在把大量传统业务包装成中收业务。。。

为什么急于发展中收?看看欧美银行的发展轨迹,存款业务的衰退过程,其实很容易明白。

通过发展中收,把储蓄网点变成理财中心,柜台人员变成投资顾问,等于是让残子变活,这当然是高手的想法。

但是,并不是只有某一个银行的高层才是高手,各个银行的都是。。。甚至有些高手会想,既然如此,为啥我还要帮这些穷途末路的银行做,而不是自己做?于是就有了诺亚这样的“草台班子”。。。

实际上中收业务,做的依然是“中间商赚差价”的事情。只不过以前是当吸收存款的中间商,现在是当卖基金保险的中间商。

发展线下网点做中收在过去是有价值的(原理跟储蓄所的历史价值一样),所以在欧美银行的业务中占很大比例,但在互联网时代,它的价值,同样是在日渐消失。

因为说到底所谓的大力发展中收业务,依然是站在银行或顾问公司的角度在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在考虑问题。

对投资人来说,把资源投在金融产品的渠道包装上是无效的,更容易导致“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这样的悲哀。把资源投在做好产品上,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

互联网的好处是:1.它可以用最低的边际成本来形成渠道。2.它可以实现多边及时互动,从而最快速地让大家接近真相。

这两个优势会让很多负向激励消失,从而形成完全不同的,正向激励的新市场。

当然,要很好地做到这两点,单有网线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得要建设成一个有很多人参与的优秀金融社区才行。

热门回复

留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