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终究是一种信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2喜欢:4

2017年6月3日,在2015年经历的千股跌停的融资股灾的崩塌后,写下了一篇博文,名字是《投资本质上是一种信仰》,写那篇文章的时候,主要是为了供自己回顾,因此很多东西并没有展开来说。回头看当年的一些评论,显然很多人对于这种提法有着不同的理解。 这些天正好有些动动笔的念头,就想把理念说的更加清楚些。

先把原文贴上来:

“投资理念——投资本质上是一种信仰 近两个月,市场出现了绝大多数股票大幅下跌的情况,到目前依然闪崩不断。股市再次成为伤心之地,越来越多的股民不愿在讨论股市,就如不愿揭开一块血淋淋的伤疤。然而此时,其实更需要的是反躬自省,究竟我们身在何处,应当如何应对。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做,我是这样做的。 作为长期概率赌徒,我所做的就是: 第一,找到喜欢的公司,估个值。很多方法都可以对照着用,市盈率,市销率,行业地位,技术能力,管理层的进取心等等。这其实是相对容易的,如果不是追求特别早期的高技术企业,市场本身就在做一些筛选,同时,要猜胖子多胖不易,看出胖子倒是不难。这是投资是技术的一块,不需要精确的正确,大致正确就好用了。

第二才是核心,也就是信仰的部分。我信仰什么?一、长期来看,股票价格会与公司的价值同向增长,好公司的底部不断在波动中提高;二、可以大致判断价格的相对低点,价格会在情绪下不断波动,50%的波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会出现均值回归的情况,不用多,有那么一次就可以,从相对底部到相对顶部就够了。低点徘徊,对于一直有正的现金流入的个体而言,不是坏事情。

目前的情绪状况,很像即将走到隧道尽头之时,大家看到太多的黑暗,却还不知道光明即将在眼前。 漂亮50的上涨序曲已经拉开,未来随着经济的复苏,更多的企业业绩复苏,均值回归会是大概率的事件,虽然时间可能是很快也可能还需要几年。”

首先,究竟什么是投资?

其实这是一个被大家讨论的不要再多的问题了。所以我依然不想展开,相信那样只会产生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我就简单粗暴地放上自己的观点。股票投资从起本质上来说,是用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到股票。从这个定义出发,所谓价值投资的说法好比就是“半夜三更子时归”的翻版,仅仅是对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又再强调了一遍罢了。

例如:经常看到不同的投资论坛上会有买入白马股对于买入科技股的鄙视,或者红利股的持有者对于成长股投资的鄙视。实际上,只要是在对于公司研究基础上做出的买卖决策,都属于投资这一范畴。科技股的投资本身具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特点,亚马逊的估值过程如果以通行的市盈率市净率是没有办法估值的,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美股市场上最优秀的股票之一。实际上,如果能够理解互联网、云计算对于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着眼于亚马逊的未来成长买入它持有,我认为是非常优秀的投资者才能做到的事情。费雪是投资成长股的最著名者。同样,之前王亚伟基于中国市场审核制度和合理的分析判断买入重组股,认识到壳资源的价值,也是中国市场上一种特有的投资方式(我知道有人对于这一点有不同看法,认为王有内幕消息,至少到目前,没有看到确切的证据。而从我尝试性的一些操作来看,这一方式在一个适度分散的体系下,接近于风险投资),具体不展开,那是需要完整一篇文章来总结的。

因此,把投资局限在买入白马股或者现在对于消费股的偏执,不认同成长股投资或者其他发掘内在价值的方式,很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摸到一条象腿的盲人。一方面,应当坚持从自己喜欢的那条象腿摸到整只大象,因为投资方法和投资者的个性是需要相互适应的,有些人喜欢市盈率市净率第一些,有些人喜欢成长多一些,有些人喜欢颠覆性的技术,还有些人喜欢落难公主,不一而足。但执着于这一只腿是通往投资圣杯的唯一道路,就未免偏执于一端了。很大程度上投资是一个心性的磨练过程,相信自己的票,熬得住亏损,也能为他人的成功鼓掌或者至少心如止水,是我认为投资者所必需的的品质。

顺带说一下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投资是基于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比较,而投机更加看重的是市场中的趋势。简而言之,投资的出发点是便宜,投机呢则是看能不能更高价卖出去。投资或者投机没有哪个更好更不好,还是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好的。而且,投资和投机一定是相互依存的,缺少任何一方,市场其实是存在不下去的。很多时候,投资和投机不是问题,而是投资者本身把投资和投机用做了自己经受不起诱惑,耐不住寂寞或者是不肯认错的挡箭牌。市场不仁,以入市者为刍狗,任何在估值、在性格、在情绪上的弱点,最终都会以亏损,严重的是爆仓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投资说完了,那么该讨论的就是如何判断内在价值了。

这一点,在刚说到投资的定义时已经触及到了。套用一句语,“读过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放在估值这里,同样也说得通,研究了那么多的估值方法,依然无法准确估值。将通行的一些估值方法吃透之后,如PE,PB等指标,自由现金流折现等等,再辅以成长股投资的全面分析方法,外加各种移动平均线,kdj,量能配合等技术外家功夫,读书万卷之后,往往会发现这些方法依然不能得到较好收益。这时,只能独上高楼,而唯有此时能临渊一跃,才有可能窥得门径,登堂入室。这个过程,很象佛家所说的破执的过程。

其实,不能准确估值就不能吧,世界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完美。在华为成为全球5G领跑者的背后,不也是一只伤痕累累跳芭蕾的脚么?在追求准确估值的道路上,的确是需要适可而止的,好比乾坤大挪移不要练到最高层。实际上,准确估值这一屠龙之技本身也不存在。模糊的准确其实既是投资的常态,也是投资的真谛。我们喜欢美女帅哥,其实并不需要去分析过多的她是眼睛好看还是身材火辣,基本上正常地一搭眼,就知道对方是不是美女帅哥了。至于美女帅哥的具体数字,知道了或许有炫耀的资本,但是不影响美女帅哥这一判断。而估值的核心任务,其实就是找到美女帅哥的过程,不用那么准确的。

如在前文中说道的,“找到喜欢的公司,估个值。很多方法都可以对照着用,市盈率,市销率,行业地位,技术能力,管理层的进取心等等。这其实是相对容易的,如果不是追求特别早期的高技术企业,市场本身就在做一些筛选,同时,要猜胖子多胖不易,看出胖子倒是不难。这是投资是技术的一块,不需要精确的正确,大致正确就好用了。” 指数的高低点,其实就更好判断了,股市总市值比GDP是一个最省事的指标,低于0.5是低估值区间,高于2是高估值区间。如果需要参照指数,在0.5以下的位置买入,至少从市场整体状况而言,是在一个低估的时段买入的。网络化时代,其实获取信息非常方便,需要的是综合对比判断能力。

反推可能会更好理解些,假如有一种估值方法可以得到非常准确的估值,那么使用的人会赚大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可能这个方法会逐渐在市场上流行开来,一方面使用的人的资金量会越来越大,那么使用这一办法的人赚的钱一定会在某一时刻大到他们的操作会对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于是市场会在很快回到合理估值的位置然后静止直到下一次的偶发因素导致波动后再瞬间拉回,简而言之,市场也就死了。同样的推理也适合寻找百战百胜策略的投机者。本质上,市场不在我们之外,市场就是由千千万万的入市者构成的。人就是市场。一旦具有了绝对胜率的策略存在,也就是市场的死刑宣判日。

第三、终于要说到信仰的问题了。

投资是需要信仰的,因为在市场中,明白了没有准确估值的屠龙之技,能够平心静气的接受大致正确的估值,一方面也就有了蓦然回首时,发现阑珊灯火处伊人的可能了。你也很难知到这个大致准确的估值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十年,也许来了之后会大大超出预期的估值。大萧条后美国的市场几乎用了30年的时间来恢复元气。低估买入也依然有可能在很长的时间赚不到钱。这个时候,光是在一个不知道何时结束的漆黑隧道中穿行不知何时结束这一点所带来的的恐惧,会远远大于漫长的隧道本身。此时,山川江海,一无可恃,所恃者,唯有信仰。只有信仰不是因为看见了才相信,而是因为选择了相信才看见。因此,投资到最后至为关键和紧要的一步,就是信仰。

当然,信仰必须是正确的信仰,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信仰都是对的。好比中国革命证明了只有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信仰一样。 那么什么是投资的正确信仰?首先,应该足够简单,假设越少越好。同时,在概率的赢面上,越大越好。

如前文所述“一、长期来看,股票价格会与公司的价值同向增长,好公司的底部不断在波动中提高;二、可以大致判断价格的相对低点,价格会在情绪下不断波动,50%的波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会出现均值回归的情况,不用多,有那么一次就可以”,这就是我所坚持的投资信仰。第一点是大白话,没什么可解释的,可以把它当成投资入门的基础公理。第二点出发点是举反例的思想,不要去站在“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那一边,因为这种论断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就可以击穿。而应该站在“并不是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边,因为这样就赢得了概率对你的青睐。 同时,也是在提示风险,毕竟估值合理的那一段,在整个的市场波动中,会是很短的一段时间。

写到这,这一篇要收官了,从17年到现在三年时间,除了在隧道中慢慢前进,磨练心性外,思想上和之前并无二致。在现在市场处在一个积极向好的态势下,回头看之前的文章,觉得有必要把它说清楚了。我的观点依然是:”投资终究是一种信仰!“

全部讨论

2021-05-14 08:42

写得真好,学习了

2021-04-03 18:50

先生高见,深得我心。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