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心:中国迟早会出现大的Global的制药企业

发布于: iPhone转发:5回复:12喜欢:17

余文心:感谢各位投资者,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还有这么多人在现场。讨论进行到这里,我想进入我们这次CEO论坛的主旨。雅娜姐在2007年的《但问路在何方》里的末尾有一段论述,我这里复述出来。

她说:我们无法回答的是在更远的未来,中国是否会出现世界级的制药公司,世界级的跨国制药企业看起来庞大无比,最大的这样企业辉瑞2005年的销售额是525亿美金,净利润是114亿美金,当年的研发投入高达77亿美金。

从世界制药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大型制药企业基本上都是研发型的制药企业,都来自于药品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家,比较从容的市场环境,使得制药企业能够以研发为根本,追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更远的未来,中国能否诞生世界级的制药企业,这有赖于中国药品市场发展能否补给本土制药公司,使他们不断壮大,立志研发并且走向世界。

注意,你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药品监管相对宽松,比较从容的市场环境。回到问题的本质,站在离这篇报告14年后的今天,产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看起来比当年好一些,但是也没有好到说,本土市场就能支撑长出非常大的公司。

我们今天上午的圆桌,邀请了中国最好的一批创新药、器械、疫苗企业家,问他们如何面临创新药的内卷,以及是不是必须出海,他们几乎都给了肯定的答复,得出海。你怎么看?

 

孙雅娜:把时间拉长一点,我觉得一定能。人在哪儿,机会就在哪儿。中国最起码占了全球20%的人口,药品市场最后竞争都立足于本土,都会取得global的产品。

 

制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CDE就是以FDA马首是瞻的,所以这个制度在,加上中国的经济在发展,所以是一定能的。

 

周锐:现在的层次下,大概率,我们迟早会出现大的global的制药企业。

 

目前来看这些创新药公司最近都有些波动,但是应该是暂时的。

 

下一次的冲锋也可能还要再过两三年、三五年,都有可能,但是我相信有生之年应该能看得到。

 

周睿:我们投资经常讲的是IRR,我去年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创新药的IRR是全球所有国家所没法比的,当然指的是中国市场。

 

比如美国创新药企可能IRR都在2%,做不过固定收益,但中国创新药超高IRR足够支撑中国企业活下来,并活得还不错。中国企业长大,0到1一定是靠我们这块热土,但是1到100一定是靠星辰大海。

 

余文心:各位前辈有各位的答案,那么请容许我也说说借这个机会说说我的答案。我从2004年开始在北医读书,09年开始做卖方研究,读着各位的报告成长,也陪伴了很多新公司的成长。


2021年的今天,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中国一定能诞生世界级的创新药、新型疫苗、CRO以及上游产业链、消费医疗、医疗服务这些公司,这14年我们不仅经历了中国的腾飞,也经历了很多很多的改革。

 

中国上市药企中市值最大的恒瑞医药,2009年收入30亿,利润6.6亿;2019年收入233亿,研发费用39亿,利润53亿。这个数据离世界最大的药企罗氏2019年488亿美金的药品收入仍有很大距离,但已经跻身全球前50名。


注意,刚才我们说雅娜姐当年的报告里,辉瑞是525亿美金,而今天罗氏是488亿美金,还下降了。但中国市值最大的制药企业收入增长了近10倍,虽然我们基数小。

 

另一个例子很好理解,迈瑞2019年的收入是165亿,研发费用15亿,利润是46亿,这个数据距离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309亿的收入依然有距离,但也已经接近全球器械的前20名。

 

从0到20亿美金的销售额,希森美康用了55年,美敦力用了47年,而迈瑞用了27年,所以这就是进步。

 

可能10年前整个中国的biotech公司数量就是0,或者全球占比是百分点后几位,但去年全球占比已经接近7%,超过了日本、欧洲这些国家,未来可能会达到24%,美国这个数据是46%。

 

更不要谈在疫苗、医疗服务上。10年前我们在讨论要不要买****,我当时和周老师研究日本、美国、台湾医疗服务模式,根本找不到美国对标,,每个人都和我说眼科只有2只眼睛做完就没了,哪里知道它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眼科医疗服务公司。

 

所以我的观点是,有些是中国本土就能够支撑长大的,像医疗服务公司、消费医疗公司、互联网医疗公司、CRO公司。。14亿人口的本土市场、人均gdp到达1万美金、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就能孕育全球龙头;


而另外一些公创新药、器械、疫苗、上游产业链,我的观点是,不仅要靠国内,而且要靠海外,甚至今天已经有一些公司能够走到海外。


两年半之前中国的几家国产PD-1获批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今天他们都在试图用中国数据去申报美国BLA了,更有一些创新药公司因为license out 授权费实现了正的利润,几年前都很难想象。疫苗同理。这就是产业的进步。回望4年前我们自己的报告,产业的变化比我们判断的要更快。

 

所以,我一直都对我们中国的医药行业充满信心,中国一定能诞生世界级的创新药、器械、疫苗、消费医疗、医疗服务、上游产业这些公司,我们永远都是乐观主义者,可以用时间去验证。

 

海通医药CEO论坛从2012年办到今天,已经第十届,今年的规模也是最盛大的,除了演讲,我们设计了12个圆桌,请了80位A+H股各细分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家在这里,请了3位穿越了中国医药投资20年并且至今还奋战在一线的投资人在这里,直面产业,回答问题。


有些问题我们得到了答案,有些或许还没有答案。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和各位投资人、企业家一起,努力穿透迷雾,创造未来。我们希望这样的讨论具有思辨感和穿透力,一年一年,见证彼此的成长。感谢大家,咱们明年9月,上海再见!#股票#


全部讨论

算了吧,最高市值也就4000多亿,还市盈率不低,与国际巨头差距太大了!

2021-09-13 09:47

制药企业全球领先和中国足球取得世界杯的难度一样。
企业一定是靠打出来的,要在最严酷的市场打拼出来,只是靠中国市场的经验不足以支撑全球领先。不要只看到人口多,还要看到经济水平还低。
中国市场是很复杂,既像多个国家,各省有各省的政策,又是一个集中的国家,国家层面又有不同的政策。但是美国市场就不难了吗?华为要进入,多难呀。医药要进入,也难呀。这是世界第一大市场。没有好的产品,靠me too?再来看欧洲市场,也是很复杂的。非洲,南美。中国的企业很少有国际化经验,不懂别的国家做生意的模式。

中国企业是占了中国快速发展的红利,但是只看到好的地方,不敢走出去,也是很大问题。如果说要出现国际领先的企业,起码国内的销售要低于一半,最好低于四分之一,这样比较合理。看看这个目标,还要多少年吧。比一比,看和中国足球夺世界冠军哪个快。

2021-09-13 14:06

谈理想。吹吹牛。

2021-09-13 12:36

没有这个土壤

2021-09-13 11:51

美国不一样,中国有集采,政府压制药价

2021-09-12 23:14

$信立泰(SZ002294)$人在哪儿,机会就在哪儿。中国最起码占了全球20%的人口,药品市场最后竞争都立足于本土,都会取得global的产品。

2021-09-12 23:07

不会,大的时候就是国企,然后会被外面限制了

2021-09-12 22:43

沃森生物和辉瑞有的比较

2021-09-12 22:41

有集采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