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理解了执行,不理解也执行

发布于: iPhone转发:5回复:4喜欢:6

林园: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去理解,否则就要剁胳膊剁腿。

这是林园在自己著作《林园炒股秘籍》开篇语。看似是写给读者,其实是写给自己。

因为,他只要研究透彻一个公司——必须100%透彻(他拒绝大到5%的风险)——接下来,就是如何建仓和持仓的问题了。

如果说研究透彻一家公司是妄想,林园就敢说自己研究透了,而且公开说百分百懂——他从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这样的行事方法,就在投资茅台上体现得非常充分。

2001年8月27日,茅台公司上市之初,林园关注到了这家酒企:当然,不止是茅台,彼时,他还觉得五粮液、汾酒和泸州老窖同样不错,都买了一些。


到2003年,他白酒仓位只剩下贵州茅台五粮液。2006年完成对贵州茅台的建仓,持有至今。


今年茅台股东会,林园坦言,已经持有茅台总股本的2%。


这是什么概念?


换算下来,林园持有的茅台股票当前约值400亿元,在2006年约值16亿元(市值,非建仓成本):坊间认为2006年林园资产在20亿元,那么,80%的仓位都应在茅台上。


市值前后一对比,至少25倍的增长:林园仅在一只茅台股票上,就赚到了大钱。


他是怎么研究茅台的?


林园2003年3月开始大举买入贵州茅台时,茅台股价在26元左右,每股收益2元,市盈率在15倍左右。


彼时,林园按未来三年18%的复合增长率计算,到2006年市盈率会降到10倍以内。


然而,2003年8月,林园亲自去茅台镇调研茅台公司,考察了茅台的管理层和运营情况,也和工人了解实际情况。他发现,不包括品牌茅台市值约90亿元,只算库存就有300亿元,这说明茅台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正因为这次调研,他把其他白酒的仓位降下来,全部集中到茅台。到2006年,他的仓位是茅台占70%,五粮液占20%多,其他股票很少。


另一方面,林园对茅台公司的调研是持续性的,几乎每年茅台股东会他都会现身。


他最难忘的一个股东会发生在2005年,当时他参加茅台投资者晚宴,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向他敬酒,林园不喝酒,于是推辞。


然而,季克良却看到林园酒杯里还有酒,就拿起杯子一口饮下,说自己不舍得浪费好东西。这让林园看到了茅台人的不一样。


2010年,林园又去茅台公司调研,行程中突然接到一个同行的电话,说茅台不行了,赤水河干了。林园看着不远处水流湍急的赤水河,回答说:“作为茅台的股东,你应该来看看赤水河到底有没有水,要眼见为实,不要乱传。”


此外,林园更懂得如何“闷声发大财”。虽重仓持有茅台,他却没有“林茅台”的称号,只因他很少鼓吹茅台。外界询问相关问题,他回答得也相对谨慎。


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事件爆发。


彼时,林园谈到,对茅台盈利有影响的53度酒(飞天茅台),只要它能够819元卖掉,它的盈利就有保障,别的因素对它都不构成影响:“茅台市场价卖2000元或者是1000元,都与茅台股份无关,股东只能享受819元所产生的利润。茅台的经销商是每月按计划进货的,而不是说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从这个意义上说,茅台一天就能收足一年的货款,因为茅台按出厂价是供不应求的。”


2014年,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林园说茅台可以持有,可以买入,因为它的市盈率只有9倍。


到了今天,他对茅台的评价又是怎样?


尽管,今年股东会上他对茅台公司“招待方式”有点意见,但他对贵州茅台的评价是,持仓了不要卖,如果是想买,他不做建议。


林园“躺赢”茅台,这不代表他不做其他的股票。


实际上,他股票投资的策略是,选自己熟悉的行业;要买跟踪三年以上的企业;选未来3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他日常的自选股里,股票数量不超过30只,每年新增加跟踪的股票限制在5只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茅台上市后股价涨了326.54倍,最高涨幅749倍(2月17日)。茅台酒出厂价从218元涨到969元,零售价从260元涨到1499元,分别翻了4.44倍和5.77倍。


只有茅台酒产量增加或出厂价提升,才有巨大的利润增长,但要注意,茅台出厂价已经连续三年没提价了。#股票#


全部讨论

2021-09-10 22:39

林园教导我们。。。巴菲特教导我们。。。段股神教导我们。。。

2021-09-13 08:52

林园就是个混子

2021-09-11 06:19

当下

2021-09-10 09:15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