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将开启新一轮成长期吗?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经过了两年多的低谷期之后,“体检一哥”美年健康(SZ:002044)重获资本市场关注。

截至3月5日收盘,美年健康年初至今股价涨幅为53%,市值达到679亿元,今年以来的最高涨幅接近翻倍。

美年健康还受到不少机构的追捧,成为了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基金的第六大重仓股,以及董承非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基金的第九大重仓股。

这样的翻转对于美年健康来之不易。

自2018年后,美年健康开始了自内而外的主动调整。2019年经历了商誉减值,又遭遇了2020年初的疫情压力、阿里减持和评级下调,美年健康风波不断,股价表现也维持了长期震荡焦灼。

基于历史的业绩表现,不少投资者对于美年健康的价值充满疑虑。正如董承非在近期流传甚广的一篇内部发言如此描述,“这个公司在历史上肯定有瑕疵的,否则不至于在大行情下股票还一直不涨。”

不过,张坤和董承非作为基金届的“顶流”对于美年健康的看好和重仓也同样有着充分理由。

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美年健康的业绩迎来了复苏,尤其四季度是美年有史以来最好的四季度。同时现金流紧张的状况也得以缓解。

现有体检中心业绩提升,在建门店业绩释放,表外门店注入预期,一切似乎都在推动着美年健康进入“正循环”的轨道。这会是美年健康的新一轮成长期的开始吗?

在业绩拐点信号之后,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美年健康进行重新估值。

“随随便便一只医药股市值都比它大很多。这么一个体检龙头行业地位没变,市值四五百亿,我觉得是个很好的买点。”董承非在近期流传甚广的一篇内部发言中如此评价美年健康

董承非看重的,是美年健康在体检中心这一赛道上的龙头地位。

行业赛道的高增长是美年健康未来的想象力所在,而龙头位置则对应着美年的壁垒和优势。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国内健康体检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46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511亿,体检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高达21.6%。据机构预测,到2024年,健康体检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84亿。

对标发达国家,我国整体健康体检覆盖率只有30%左右,与美国、日本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健康检查率有很大提升空间。叠加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疾病预防需求,国内健康体检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当下民营体检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但呈现较为明显的寡头格局。美年健康与其收购的慈铭市场份额将近30%,龙头地位较为稳固。

相比专科类的眼科和齿科,健康体检行业的盈利能力较弱。从可比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健康体检行业的盈利能力要明显弱于眼科与齿科。从纳斯达克退市的爱康国宾在退市前几年的净利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港股上市的瑞慈医疗(HK:01526)近三年来连续亏损。

因为庞大的重资产投入和整体的盈利能力较弱,使得一些试图进入该领域的玩家望而却步。

体检大数据可以对接医疗电商、保险、诊断治疗,是重要的场景和数据资产,对于保险集团、互联网公司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不难发现,由于重资产投入和经营风险,巨头们很难直接下场参与,多采用参股的方式进入或者仅做小规模的尝试。

对于体检行业龙头来说,重资产的投入一旦形成规模和良性的循环,就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护城河,将新的进入者阻挡在外。

过去几年,美年健康由于较为激进的资本运作和风险事件而偏离轨道,但2020年下半年重回高增长之后,美年正在重新回到行业正向增长的轨道上。在业绩拐点信号之后,资本市场也已经开始对美年健康进行重新估值。

短期来看,美年健康的业绩已经实现反转;长期看,老龄化趋势将会带动市场持续增长。而中期的转型能否成功将是影响其价值的关键因素。

今明两年,除了受益于健康体检市场的增长,客单价提高带来的业绩提升,在建门店业绩释放,表外门店注入都将为美年健康带来较高的增长预期。

不过,这一切仍然需要美年健康用持续增长的业绩来证明。董承非的评价也是,“已进行增持,较为看好,对不对需要靠时间检验。”#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