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股市的最终成绩,实质上是你在时间效能方面的分值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为什么你在股市里那么辛苦,却还是颗粒无收

有朋友经常跟我讲,说他是多么多么的辛苦,开市到收市,从未敢离开电脑半步,水更是不敢喝一口,生怕一去打点水吧,股票掉下来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结果就是,这部分人不仅在股市颗粒无收,还落下了不少病,什么肾结石、腰椎病、颈椎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等一个不少,还有的人甚至还差点儿得了精神病。

发生这种事情根源在哪?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运气不好。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接触到的那些邻居。他们都非常迷信,有病很少看医生,通常是先去拜拜妈祖,好像心越诚病就会好得越快,而且今后就不会得病,运气也会越来越好似的。

我还清楚的记得一件事。多年前老家有个邻居为了让孙子一辈子都有好运气,专门叫“大师”看了个黄道吉日,看了黄道吉日还不行,还把时辰都看好了,就在吉日良辰,在分秒不差的时刻,让医生对儿媳妇剖腹,把孙子抱出来。

前些日子我回了趟老家,发现他的孙子好像一刻也没离开过手机,看够了抖音打游戏,打完了游戏就追剧,好像手机就是他的全部,而我这位邻居居然跟没事儿一样,对孩子的成长好像满意得很。

我不敢评判这位邻居的孙子(姑且称作“A”吧)长大后运气会不会好,会不会有出息。我只是觉得,要是每天都抱着手机度日的孩子如果长大了很有出息的话,那么对那些没日没夜学习、上兴趣班的孩子(姑且称为“B”吧)是多么的不公平呀。

正常情况来讲,A和B这两类孩子,若干年后差距就出来了。按理大家年龄都差不多,上天分配给他们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可为什么后来他们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即便是严格按照吉日良辰抱出来的A,也逃脱不了慢慢被社会边缘化的命运。

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源就在于,A的时间效能大多数时候是负的,而B的时间效能大多数时候是正的。

这跟我们不同的人在股市里的结果也不一样,道理是相通的。

我们很多人看着股价的起起落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像也很辛苦的样子。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在浪费生命。在盯盘的日子里,其实时间效能都是负的。一天下来,不仅股价不会因为长时间盯着就不跌了,而且个人还疲惫得很,生命就这样被耗没了。

可是,在他看来,他并不认为这是错的。就像有人生病宁可去求妈祖也不愿意去看医生一样,他认为他做的事情是对的。

这是我今天想和朋友们重点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即很多道理其实不是我们生来就懂的,甚至可以这么表达,人世间大多正确的道理,其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明白,而且最终只能是极少数人能真正整明白。

我下这个结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如果那些正确的道理大家都能轻易明白,那就意味着大家做的都是对的事情,既然大家都对,毫无疑问,大家都是成功人士了。可现实情况是,社会层次是呈金字塔式的,越往上容纳的人数越少。也就是说,明白很多正确道理的,其实只是极少数人。

也许有人会说,塔尖上的人也不都是明白事理的人。这话我部分认同。因为如果塔尖的人配不上他塔尖的位置,他迟早是会被挤下来的。所以,这部分人几乎可以忽略掉。

二、要想在股市生存,我们需要明白的道理实在是太多了

很多道理是我们天生就懂的吗?我原先也这么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吃的亏越来越多、犯的错越来越多,我才发现,其实很多我们看似正确的道理,其实是错误的,只是看起来正确而已。

我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

比如对于没被股市虐过几回的人,通常就想当然的认为,买股票嘛,很简单,看到涨就追,看到跌就割。结果就是最后发现资金越割越少了。

通常认为有利好了,股市就会涨。而一旦出现利空了,那股市就会跌了。或者,说得更宏观一些,就是对当前的经济进行剖析,如果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向好,那就认为股市会涨,而如果预测未来的经济不好,那就会认为股市会跌。

真的是这样吗?表面上看好像是那么回事。可现实情况是,如果按这个逻辑买卖股票,那一定会被股市虐得连爹妈都不认得。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不是经济是股市的晴雨表。也就是说,股市是提前反映经济的。等到我们看到利好时,要么是股价之前已有反应,要么是等到我们能买得到时,已是相当贵的价格。同理,我们看到的利空,要么股价之前已反映,要么就是等到你能卖出手中的股份时,通常已是历史低价。

如果要把上面这些事件总结一下,其实可以归纳为:股市的短期行情是不可预测的。这个结论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不少人总认为眼看就要成功了,仅仅差那一点而已。或者就是,看好的一只股票,从看到至今涨了十倍呢。要是买到了,早就可以财务自由了。

问题是,没买的涨十倍,买到的却跌了90%。正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形,才使得不少人在试图抓十倍股的道路上从未停歇过。这是因为这部分人未曾意识到,尽管无限接近成功,但却是永远无法达到。因为他并未真正把握那只股票能涨十倍的根源所在。

股票能涨十倍,根源并不是这只个股的K线组合有多漂亮,而是它背后代表的公司是一家好公司,这才是根源。当然,不排除个别的十倍股有可能基本面很一般。可正是这种个别案例,才使得很多人走上了邪道。

这就好比有人看到有人买彩票中了大奖,于是就认为人只要买彩票就能中大奖一样。殊不知,这只是芸芸众生里一个完全可以忽略的偶然事件而已。他不明白的是,这种做法并不是使人富有的正道。

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获得成功,看的不是你在某个领域花的时间长短(尽管这点确实很重要,坊间有“一万小时才能达到专业”的说法),而是你在某个领域的时间效能如何。

换句话讲,判断事情是否正确和做正确的事,是同等重要的。

甚至我认为前者更重要。因为如果方向不正确,走得越快离目的地就会越远。

三、如何才能获得辨明是非的智慧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才能辨明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的事情?

一是要多调查、多实践。很多事情,如果不调查不实践,而仅仅是凭空想象,或者仅仅是按照理论去做,多半是会失败。毛主席都说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也不止一次的讲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是要多读经典书籍。我们人生短短不足百年,不可能把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经历个遍。因此需要多读一些经典书籍,从别人的经历里面汲取经验和教训。

三是要多看新闻。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本质相同的事情其表现形式还是不一样的。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总会有不少新鲜事物出现,如果不坚持看新闻,那么我们的思路很快就会跟现实脱节。

四是多请教高人。我之所以把这点排在最后,倒不是说这个方式不重要,其实它是最重要的。只是,我们普通人身边的高人实在太少了。试想一下,要是我们身边都是高人的话,我们自己通常差不到哪去。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毕竟,塔尖的人在社会里是极少数的。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人,大多是金字塔中段甚至底端的人。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的,因为这才是社会的现实。

大家公认的股神巴菲特,应该说是大家公认的高人。可是作为普通人,谁愿意花2000多万人民币去请他老人家吃个饭呢?而且仅仅是两个小时的相处时间而已。再说了,很多想请他吃饭的人,也未必能一次性拿得出这么多钱呢。尽管如此,每年巴菲特的午餐拍卖,价钱都是一年比一年高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呢。可见,高人的指点,实在是太值钱了。

不管是多调查、多实践、多读书还是多看新闻,都离不开多思考。我们所做的、所看的,都要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就跟吃东西要消化一下,如果不消化,就根本不可能变成我们的营养。

总之,把事情判断正确,然后全力以赴去完成,这样就能保证时间效能始终是正值,事情就终有一天能成功。投资股票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富哥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