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汇正财经:生物合成技术突破,板块热度攀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节后开盘,合成生物概念走强。

截至发稿,蔚蓝生物四连板,川宁生物涨停,凯赛生物涨 6.35%,华恒生物涨 5.64%,华熙生物梅花生物等跟涨。从消息面上看主要是近期江南大学技术突破形成利好带动板块发力。江南大学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从每公斤几万元降低至每公斤仅几百元,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我国也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生产全部类型透明质酸的国家。

玻尿酸应用广泛,下游应用覆盖众多领域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又称玻尿酸,是一种由 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 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的天然高分子粘多糖,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眼玻璃体、关节、脐带、皮肤等部位,并随着年龄增长体内含量逐渐减少。根据下游应用市场的不同,透明质酸产品可分为医药级、化妆品级与食品级。

国内技术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国

由于起步较晚,透明质酸早期也是我国一项“卡脖子”技术。1980 年,山东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天民在国内首先进行透明质酸的研究工作,并成功从人的脐带及鸡冠中提取出透明质酸,迈出了中国透明质酸研究史上的第一步。

1985 年,张天民又率先突破透明质酸产品应用,研制出中国第一款 HA 注射液,用于眼科手术,全面开启我国透明质酸产业的大门。张天民因在透明质酸领域敢为人先的开拓性创举,被誉为“中国玻尿酸之父”。但彼时无论从人的脐带,还是鸡冠中提取,都称得上“价比黄金”,约 200 公斤的鸡冠(约 20000 只鸡)才可以提取出 1 公斤的透明质酸,成本高达 10 万美元。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到 2021 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达到 720 吨,其中 82%来自中国。预计在未来五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将保持 12.3%的复合增长率,在 2026 年达到 1285.2 吨的市场销量。

新技术降本增效,经济影响或超千亿

由于玻尿酸成本过高,产品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而随着江南大学团队实现透明质酸低成本大产量推广应用,并且对现有的、天然存在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甚至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透明质酸产量。在量涨价跌的格局下上述产品所塑造的现有市场格局或将面临再度“洗牌”。预计到 2025 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 1000 亿美元。

投资建议:

生物合成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广泛的领域,它结合了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新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生物合成技术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议关注:合成生物、CRO、医美

603739 蔚蓝生物

603127 昭衍新药

301301 川宁生物

603079 圣达生物

300381 溢多利

600873 梅花生物

风险警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是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统一信用码为91310107MA1G0KQW5N,本公司是具有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证书,是合法的证券咨询平台。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