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会《伤寒》暂缓读《内经》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5喜欢:8


大部分学中医的朋友,第一反映就是去买一本《黄帝内经》来看,首先这肯定是一件好事。

---

早先我自己下决心学中医,是因为在上下班路上听了好几年的国学,突然听到《梁冬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便痴迷了好几年,听了十几遍。

这个《梁冬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确实为华夏中医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肯定和推荐,尤其是中医完全没概念的人,想开始养生的人,合适听。

---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讲座,更多的是讲汉字与中医知识,对于学习开方子来说,帮助不是太大。

据多个网友反馈,徐老先生已经不接诊,而是在开养生练功培训班了,也在接药材的广告。

说实在的,那个广告的药材,祛湿什么的,我们中药方剂里,几乎很少用的。普通的白术茯苓干姜炙甘草,又便宜又好用,脾经上寒湿是我们常用的两个方根。

而且祛湿单独一根脾经是不够的,每个人六经都要兼顾才有效,所以药方都是7-10味药相互配合的,

===

说回来

已故中医大师胡希恕老人,在他的录音书籍里也说《内经》和《伤寒》是两套东西,当然他没详细讲怎么个两套法。

为什么要学会《伤寒》暂缓读《内经》?

---

首先,《黄帝内经》是很多个先辈写的,所以凑成了九九八十一篇;

很多人的集合,自然缺乏统一的框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致命的。

学《内经》即使三年五年也不会开方子,相反,学《伤寒》一周可能就可以用方子了,因为《伤寒论》帮我们把方子都写好了,只是会不会用,用得对不对的问题了。

---

当然,要灵活应用,光背熟是不够的。

比较令人苦笑的是,很多名医排长队,开方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背诵原方。

一方面,令人振奋的是,背原方,也能对付不少病人,而且效果惊奇;

另一方面,多数病人,用原方是不够的,需要灵活拆解才行。

多数所谓名医,很多网友去看了,效果也不好,就是因为不会灵活拆解。

===

第二,最重要的

《伤寒论》是讲中医的入门根本〖六经辨证〗这个框架;本身六个篇章就是用六经来命名的。

只是大部分人都没弄明白,太阳病就是太阳经上的病。。。反而不断争论,把大部分初学者搞得稀里糊涂。

尤其是很多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新冠的方子,都会开反,你说怎么教出有合格的中医学生。

前些天看到台湾官方推荐的新冠方剂〖清冠一号〗,一大堆寒凉药在里面,黄芩金银花鱼腥草。。。这怎么能治好新冠?!这怎么一剂见效?!

说到低,就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没学会。

===

第三,《内经》有她自己的价值

在掌握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会开方子了,会给家里的老人、老婆、孩子,看病的时候,再看《黄帝内经》,就有很大的帮助了!

《内经》从理论的高度,解释了很多《伤寒论》中方剂的原理和奥妙。

比如,“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畜鸡。。。”

再联系到,如果你会用,会拆解《伤寒论》的小柴胡汤、乌梅丸,以及名方逍遥丸,你就有更深刻的体会了。

当然初学者,不推荐先读《内经》。

===

第四,《内经》的缺点

最大的缺点,是多讲脏腑论!

初学者,一旦陷入脏腑论的思维,就很难走进正道了。

市面上,很多老中医,胡子都白了,庸医仍然大把。他们的方子,就是典型的脏腑思维,没有〖六经框架〗思维。

广告里很多脏腑思维,什么脾虚祛湿,什么咳嗽肺热啊,这样思考,一个简单的感冒,一个简单的鼻炎,永远治不好!

总之

前面的文章写过,初学者,很多书,不要啥都看!

《伤寒论》《黄帝内针》《人体经络手册》《刘渡舟注解伤寒论》就这几本,尤其是〖六经辨证框架〗都学会,肯定超过现在市面上的各省名医!

快下车了,就写这么多!

黎明素问

写于G3262

20231115

全部讨论

2023-11-16 16:55

很受启发。话说老师为什么会在雪球上发中医文章,这里的大部分都是搞投资的吧?

2023-11-15 22:52

谢谢分享,请问初学中医小白先买伤寒论看即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