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19-0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这里是黎明素问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共同学习经典,吃透中医精髓,学习路上我们不再孤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这些病症,与足厥阴肝经的病变有关联,所以合在了一篇。

名词解释:

(1) 趺蹶:跌倒伤足,使人只能向前行,不能后退;

(2) 手指臂肿:手指和手臂肿动的症状;

(3) 转筋:臂、脚强直,不能屈伸;

(4) 阴狐疝:阴囊偏大偏小,时上时下,或有胀痛,重坠之感;

(5) 蛔虫病:脏寒,蛔虫不安,上扰胸膈,引起烦躁不安,呕吐蛔虫,心腹剧痛,呕吐涎沫,手足厥冷。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shuàn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按:

“趺蹶”,是由于跌倒、颠仆,伤到了足太阳膀胱经的病症;

腨,是指腓肠肌,小腿肚子;

人身阳明脉络在前,太阳经脉络在后,阳明气旺无病,所以能前步;

太阳经气旺无病,所以能后移;

跌倒之后,伤到了太阳经,能前步不能后退,刺小腿肚子的腓肠肌二寸(承筋穴),可愈;

因为“腨”又是阳明经经过之处,是太阳阳明经的交汇之处,针刺之后和两经的气血。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目闰 目闰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甘草汤方(未见)

按:

本条是讲风痰阻络,形成手指臂肿动的病症;

阳气正气起而驱邪,风痰不去,所以身体润润而动;

用藜芦甘草汤;

藜芦涌吐风痰,升举阳气;

甘草能解藜芦的毒性,和中养胃;

实际上,开方剂,还是要分辨六经的邪气,没有这么简单。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

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按:

这条讲转筋的病症;

由于湿浊化热动风,热伤阴血,筋脉失养,拘急强直,所以臂和脚强直,脉长直上下行,微弦;

如果转筋痛不能忍,入小腹,两脚牵引少腹拘急而痛;

这是肝邪直攻脾脏;

鸡屎白散,清热利湿驱风;

鸡屎白咸寒泄热,通利小便,利湿驱风,使邪气从下而去,才能使经络气血通畅,筋脉得润,转筋自愈。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按:

风寒侵袭足厥阴肝经,所以睾丸或偏左、或偏右,而有大小,病发时则坠下,病息时则收上;

这证病重时,阴囊牵引少腹剧痛。

蜘蛛散,温散风寒,通利气血;

蜘蛛,擅长破结通利,祛风下气,消散肝经的风邪;

桂枝辛温,以温散厥阴风寒风邪之邪;

疾病用散,缓则用丸。

这个方剂没有用过,《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2月18日,有案例:

一八岁男孩,患病阴狐疝六年。

选用屋檐上的大蜘蛛网,大黑蜘蛛6只,每只大拇指头大小,去头足;

不能用花蜘蛛,会中毒的;

在瓦片上焙黄干燥,碾成粉末;

加桂枝三钱,打为散;

每天用小杯的水酒冲服,连服七天,痊愈,一年未复发。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

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按:

腹中痛,因为寒邪侵袭脾气腹部,所以脉但沉,弦;

如果腹痛因为蛔虫扰动所引起,则脉必不沉不弦;

反而出现洪大之脉,是蛔虫扰动气血,热气外浮的脉象;

同时应该伴有腹痛时作,恶心呕吐,吐涎沫,面生摆设虫斑,睡梦中磨牙,饮食不化,大便不调,鼻孔奇痒。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按:

毒药,这里指驱虫药,一直都不能治愈;

这条论述蛔虫病的证治;

蛔虫寄生在肠道里,扰动不安,上扰于胃,令人吐涎;

蛔虫动则痛,蛔虫下就停,所以心痛发作有时;

用多种驱虫药也不能治愈;

用甘草粉蜜汤。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按:

这里的“粉”指铅粉;

铅粉毒性很大,用于杀虫;

用甘草二两、蜂蜜四两养胃和中,缓急止痛,防铅粉之毒。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按:

这个是厥阴证的乌梅丸,针对寒证的蛔厥;

现在普遍有防腐剂,所以蛔虫已经很少了;

但是仍然是足厥阴症,寒证的经典方剂:

附子六两 干姜十两 细辛六两 川椒四两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这是针对少阴阳虚、太阴脾虚寒

乌梅三百个 黄连一斤 黄柏六两

分别针对肝经的瘀热、心经的瘀热、肾经的邪热

当归四两:滋润筋脉,避免干燥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