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17-3下利的辨证治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这里是黎明素问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共同学习经典,吃透中医精髓,学习路上我们不再孤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十七》,下利的部分内容。

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按:

六腑为阳,足阳明胃经为阳气的根本;

五脏为阴,足少阴肾经为阴气的根本;

这里的阴气,不是阴血,而是指少阴肾经的阳气;

所以本条讲的都是指阳气,一个是后天的阳气,一个是先天的阳气;

如果胃阳不足,六腑的阳气都会不足;胃阳不足,不能温焙脾胃,太阴脾经寒湿,就会出现“手足寒”“脚缩”;

太阴脾经寒湿,胃虚不能化谷,阳明胃经气血不降,形成胃气上逆,所以出现“上气”呕逆或哕的症状;

如果肾阳不足,五脏的阳气就会不足;肾阳不足,不能温焙脾胃,水谷不能腐熟,所以寒滑下行,“利不禁”;

如果“下甚”,血行受阻,肢体末端得不到濡养,所以“手足不仁”,出现手足末端麻木不仁的症状。

所以本条所讲,是呕吐、哕和下利,都是阳虚寒凉水湿,而且有递进发展的规律,以此要理解阳虚水湿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按:

这条讲脉证对下利的分析;

脉沉,表示邪气在里,在下焦;

脉弦,表示肝经胆经的气机不通畅;

脉沉弦,所以表现为下焦寒湿、气机阻滞、下利腹痛,所以“下重”;

一边有下利,一边有脉大,这个脉大有轻按浮数,重按空虚的特征,所以“脉大”是邪气盛;所以下利不会停止;

脉微弱,表示正气和邪气都比较衰弱;

脉微弱中带数,表示阳气正在积聚,有恢复向好的可能;

所以下利将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按:

“下利”+“手足厥冷”,很明显是太阴脾经寒湿+少阴肾阳亏损;

加上“无脉”,为寒凉水湿、阳气不足,导致的阴血不通;

这种情况,应该急救回阳,用艾灸之法,灸关元、气海,温暖脾肾,以求恢复血脉流通;

如果“灸之不温,若脉不还”,说明回阳急救效果不好;

在脾肾寒凉之极的情况下,又出现“反微喘”,这就是下焦阴寒凝重,下焦阳气欲脱的征兆,属于阴阳里觉得危象了,所以说“死”;

如果少阴脉负(更弱一些),趺阳脉胜(更强一些),说明土强水弱,脾肾的阳气恢复,有胃气者生,可以转危为安,所以叫做“顺”。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按:

下利的情况下,出现“微热”是太阳膀胱经的邪气外出的表现;

“渴”,是原来不渴的太阴脾经寒湿,现在的胸中阳气来复的表现;

脉大而空是邪气盛,脉实而数是阳气过剩,现在是脉弱,其实是正气和邪气都虚的表现;

总体邪气外出,邪气减少,阳气还弱,但是出现恢复的迹象,所以下利会“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按:

下利,太阴脾经寒湿,如果出现“脉数,有微热,汗出”,说明阳气恢复,下利将自愈;

如果出现“脉紧”,说明寒邪比较盛,这时候的脉数,说明正气邪气斗争还激烈,一时半会不能向好。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按:

下利的同时,出现“脉数而渴”,说明阳气恢复明显,所以会“自愈”;

如果下利没有恢复,这时候的“脉数而渴”,应该更加频数更加重的渴,说明阳明下利的热泻很重,很可能出现“便脓血”的症状,这是阳明湿热重的表现了;

同时很可能伴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等症状可以考虑白头翁汤。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按:

“发热身汗”说明阳气恢复;

本来下利是脉弱,现在脉弦,说明太阴脾经寒湿的里证变为少阳证;

所以脉弦、发热汗出,表示阳气恢复,为自愈。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按:

“下利气”,指的是下利还有矢气放屁;

说明是湿热拥堵大肠,气机不通畅,水谷不化,所以热痢,还有矢气;

湿热阻滞气机,所以小便应该不利,或小便黄、小便泡沫多;

“当利其小便”,指应该利湿通小便,恢复膀胱气化正常,大便不再热痢,小便通畅。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按:

这条讲热痢下脓血的病机;

“寸脉浮”是湿热熏蒸胃肠,热盛上浮,所以寸脉浮;

“尺中自涩”,则是阴血凝滞不畅,产生了脓血,是由于下焦灼热伤阴的结果,所以“必清脓血”;

这条同上面一条类似的热痢,应该还有舌红苔黄、肛门灼热的情况;考虑白头翁汤。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按:

这条是虚寒下利的禁忌;

脾胃虚寒,不能温化水谷,如果还用发汗解表的方法,会导致阳气更加虚损,太阴脾经的阴寒更重,所以会腹部“必胀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按:

郁冒:头目眩晕;

微厥:四肢微冷;

戴阳:阳气离根而格拒于上的名称。

下利脉沉而迟,是阴盛阳虚的症状;

阳虚加上气浮于上,人脸上有微微发红,身上有微热,说明阳气有根,还不是阳气欲脱;

阴盛阳衰,所以下焦虚寒,太阴脾经寒湿,甚至少阴肾经阳虚,所以“下利清谷”;

如果温中救阳的药物正确的情况下,阴邪退阳气复,上下气机通畅,“必郁冒,汗出而解”;

虽然阴寒退却,阳气恢复,但是“病人必微厥”,四肢发冷,是因为,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完全恢复的速度不会很快。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日卒zui4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按:

这是一个重症;

脾肾阳虚,下利耗损阴血阳气,津液内竭,血脉空绝,手足厥冷;

如果服药之后,经过一个昼夜,阳气恢复,脉恢复,手足温,就是生;

如果脉不恢复,阴阳不能续接,不治。

小结一下:

下利总体有两种

一种是太阴脾经寒湿+少阴肾阳亏损,脉弱、脉无、不渴、舌湿滑齿印重,人无力、手足厥逆,应该考虑四逆汤+四君子汤;

二种是脾胃湿热,肛门灼热、便脓血,脉数、舌红苔黄、小便不利或浊黄,应该考虑葛根黄芩黄连汤,或者白头翁汤;

补充第三种下利:

湿热(湿为主+湿热少量):身热不扬、汗出不透、恶寒、手脚易冷、舌湿滑浊腻黄白、常突发里急腹泻,小便黄泡,应该考虑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之类,湿重的加多温热祛湿的藿香、白寇、杏仁、紫苏、半夏、茯苓、厚朴,湿热略重的多加生薏苡仁、猪苓、泽泻、滑石等。

下期,我们继续讲,书中提供的下利的方剂。

全部讨论

2023-07-11 15:36

太棒了👏